基于协同教育的中职生职业道德培养途径探索

2018-01-08 11:55杨毅车菲
职业·中旬 2018年6期
关键词:协同教育培养途径中职生

杨毅?车菲

摘 要:本文首先从社会需求、家庭环境以及学生发展的角度深入剖析基于协同教育的中职生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然后以本校计算机网络专业为例,依托“家校企协同教育委员会”,通过探索校内外多种教育途径,明确学生不同成长阶段协同各方的分工及衔接,逐步构建起“一个平台、多种途径、协作共赢”的“三位一体”育人体系。经过两轮实践,从企业反馈信息、家长满意度调查以及学生综合素质测评、部分顶岗实习学生回访情况来看,该培养模式的效果已初步显现。

关键词:协同教育 中职生 职业道德 培养途径

课 题:本文为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社会、学校、家庭协同教育培養中职生职业道德的实施途径与方法研究》(BFA12085)研究成果。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培养了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为推动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家、社会对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担当起“立德树人”的重任,从而促进现代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

一、基于协同教育的中职生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从社会需求来看,当前,很多企业已经把道德水平作为衡量员工素质的核心要素。很多企业在录用员工时更看重他们的职业道德而非职业技能。他们普遍认为职业技能可通过岗位实践和再培训获得,而职业道德则是在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影响下长期形成的结果,而非短期培训可以改变。对于该问题的认识,在校生与企业间存在很大差异,在对某中职校231名在校生进行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69.3%的学生认为企业录用员工时最看重他们的职业技能,只有10.8%的学生认为企业最看中的是职业道德,而18.7%的学生认为二者都看重,1.2%的学生选择没想过。由此可见,切实提升学生职业道德水平已成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现实需求。

从家庭环境来看,中职生的家长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他们对学生从事的职业岗位认识模糊,要求也十分朴素。很多家长教育的随意性很强,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他们很少与孩子进行沟通,在配合学校共同教育的问题上认识不足,甚至起反作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教育的效果。

面对学生职业道德发展的客观要求,学校作为连接社会、家庭的重要纽带,迫切需要协调各方关系,使多种教育力量相互配合、密切合作,共同研究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从基础道德入手加强中职生的行为规范,进一步培养职业道德,提升职业素养,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基于协同教育的中职生职业道德培养的途径探索

为进一步改进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创新工作方法,切实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笔者学校以计算机网络专业为依托,深入探索、逐步构建起“一个平台、多种途径、协作共赢”的“三位一体”育人体系。

1.“一个平台”——职业学校“家校企协同教育委员会”的组建

为深入了解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情况,使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形成合力,共同培养企业需要的“德才兼备型”人才。2013年,本校成立了“家校企协同教育委员会”,针对中职生的道德水平现状,明确提出了企业最为看重且学生相对薄弱的五个公共职业道德培养要素,即“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勤奋进取”和“团结合作”,并以此为统领,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

该委员会的组建为协同教育的开展搭建了良好的沟通平台。一方面借助企业参与使学校和家长明确企业的用人标准和人才需求情况,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更好地为企业输送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协同教育委员会的成立方便企业、社区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的建议和指导,并通过参观访问、短期培训、顶岗实习、志愿服务提供就业机会等实现校企深度合作,从而提高职业学校的育人质量。

2.“多种途径”——中职生职业道德培养基本途径框架的探索

依托“家校企协同育人平台”,通过多方共同研讨,我们逐步探索出职业道德培养途径及方法框架。基于协同教育的中职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共分为“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两大途径。其中“校内教育”主要包括“学科教育渗透”“主题教育活动”“职业道德讲堂”以及“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等;“校外教育”又分为“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两方面。“家庭教育”主要包括“家长会”“家访”“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传统教育途径,而“企业教育”则包括“社会实践”及“走进企业”等具有职教特色的培养途径。

(1)校内教育。第一,学科教育渗透。对于校内教育,首先应充分发挥教学这个主渠道的育人作用,特别是德育课教学。要充分利用好这一路径,聚焦以德育课为核心的多学科职业道德渗透。专业课在中职学校占据了相当的比重,且与企业的真实工作任务、工作环境最为贴近,因此,除了讲授学生必备知识以外,更要围绕教学内容渗透爱岗敬业等道德方面的教育。同时,文化基础课应创设各种情境、利用多种契机渗透职业道德要素,通过学科教学培养学生不畏挫折、勤奋进取的乐学、勤学、精学精神,牢固树立岗位意识,充分发挥全员德育的作用,为携手共育学生道德贡献力量。第二,主题教育活动。在开展主题教育时,应着重围绕职业道德培养目标,以升旗仪式、纪念日、班校会等活动为契机,培养学生的“五爱”情怀,同时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班校会,如“我的未来不是梦”“学习雷锋精神,分享我的好习惯”等主题活动畅谈职业理想,培养良好习惯,对学生进行爱岗敬业、勤奋进取方面的教育。第三,职业道德讲堂。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知,学校开办了“职业道德讲堂”,运用德育教育中的榜样示范法和情感陶冶法,多次聘请企业专家、教育专家为在校生开办讲座,利用同伴教育等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通过开展优秀毕业生访谈以及在校生职业道德演讲比赛等,以身边榜样的力量感染学生。第四,学校(班级)文化建设。学校和班级文化建设也是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要途径,因此,要从社会需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建立各项制度,通过学校教育、班级活动以及自我管理达到文化浸润的目的,使学生在校期间养成爱岗敬业、遵规守纪的好习惯,特别是要将优秀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与班级奋斗目标、班规班纪相结合,以此来约束学生行为,使学生容易适应企业规定,成为企业青睐的人才。第五,团组织、社团活动。研究表明,良好的政治教育以及先进的党团知识对于提升学生道德认识效果显著。因此,要充分发挥团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学生争做“美德少年”“勤学榜样”,通过宣传普及,使更多学生受到先进思想的影响,从而对党团组织充满崇敬和向往,不断提升思想觉悟。

此外,社团活动也是渗透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要途径。如笔者学校的“溶学社”,它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通过经典诵读、道德讲堂等多种形式将中华民族尊师重道、孝敬父母、奉献祖国等传统美德传播给青少年,在润物细无声中影响他们的思想观念。社团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提升综合素养,而且蕴含不少实践体验的机会,并为未来就业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校外教育。第一,家庭教育。基于职业学校家庭教育普遍薄弱的现实情况,学校从自身情况出发,努力构建家长学校的创新形式。自编《给职高学子家长的20条建议》,如定期与孩子分享成长故事和学校活动等,以感人至深的案例故事使家长心灵受到碰撞,深入浅出地影响他们的教育观。打破时空的阻隔,以微信等便捷、易操作的形式推送教育故事和就业信息,展示学生的点滴进步和学习成果。畅通家校沟通渠道,改善亲子关系,依托家校企协同教育委员会,宣传并动员更多家长参与校企活动,促使其关注学生成长和学校教育,共同提升育人效果。此外,学校以纪念日为契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家庭活动,利用所学技能服务家庭,教会长辈计算机、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使用方法,树立“争当家庭能手”的意识,同时借助“好家长”表彰活动宣传典型事迹,探索家庭“约定”制度,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第二,社会教育。道德形成离不开氛围的营造和条件的创设,特别是在企业中真正的体验过程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企业是学生真正意义上践行“爱岗敬业”的重要基地,也是检验培养成果的重要途径。为此,本校开展了“走进企业系列活动”,共分为三个阶段,高一年级重在“走进企业、感受文化”,一般为1周,通过参观初步了解企业概况,形成感性认识,体验遵守企业规定的重要性;高二年级重在“深入企业、短期培训”,一般为1个月,通过深入了解企业及具体岗位工作流程,增强职业技能,提升职业素养;高三重在“融入企业、顶岗实习”,一般为1年,通过为期1年的实习实践,深度置身企业,感受企业精神和价值观,遵守企业规定,按照企业的要求规范自身言行。此外,学校还根据社区居民需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利用专业技能服务社区,如为社区提供网络维护、辅导社区老年居民使用电脑等;鼓励学生参与假期打工,增长社会经验等。通过各种实践体验,学生不仅亲身体会到企业对员工、社会对公民道德的重视程度,而且进一步增强爱岗敬业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

3.“协作共赢”——学生不同成长阶段协同各方的分工及衔接

高一年级学生刚刚步入职校,立足“成人”目标,即以学校常规道德工作为主,规范基本行为,培养良好习惯,夯实道德培养基础,家庭、社会起辅助作用。学校通过各种课程、活动渗透职业道德培养,使学生初步感知“爱岗敬业”的精神实质。基于本职岗位,努力营造“乐学、勤学、精学”的育人环境,做到家长知晓培养目标,了解企业、社会用人信息和人才需求,自觉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学生参与部分社会服务,通过定期参观学习,感受企业文化氛围。

高二年级立足“成事”目标,以学校、社会教育为主,家庭为辅。与高一相比,社区服务、企业实践的机会明显增多,这时学校、企业、家庭会经常性地针对人才需求情况、某行业或岗位的具体职业道德标准以及未来就业问题开展深入研讨,以此改善学生的行为,为实习就业奠定基础。

高三年级学生進入顶岗实习阶段,立足“成才”目标,此时以企业实践、企业教育为主,学校、家庭教育为辅。学生角色发生转变,成为企业员工,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上践行爱岗敬业,遵守企业规定,融入企业文化。学校与企业保持密切联系,跟踪学生的实习情况,完善人才培养模式,随时进行动态调整。家长继续配合学校、企业进行教育,同时要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家庭看似始终处于辅助地位,但实际上它对学生品行、道德产生的影响更为深刻和长远。

三、基于协同教育的中职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实施效果

笔者学校自2013年开展基于协同教育的职业道德培养途径研究以来,已经过几轮的实验,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和进一步深入探索的空间。如今,2013、2014级学生已顺利完成顶岗实习,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从企业反馈信息、家长满意度调查以及学生综合素质测评、部分顶岗实习学生回访情况来看,培养效果已初步显现。

1.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不断提升

学校为每位学生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成长档案,记录他们在校期间的点滴进步和发展历程,通过各种主题教育活动、特别是社会实践、走进企业等引导学生亲身感受企业文化,及时开展不同层次的反思,逐步提升他们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协同教育实施以来,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较之以前有了明显的提升。从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及部分顶岗实习学生的回访情况来看,83%以上的学生较之入学时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其责任感、进取心、诚信水平、合作意识都不断提升,社会适应能力也有所增强。

2.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有所提升

职业学校学生的家长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学生的实习就业。以此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家校企协同教育委员会的宣传和引领作用,以笔者学校合作企业的人才需求为目标,使广大学生家长知晓企业的用人标准,从而与企业、学校共同配合教育好学生。学校利用微信、飞信、QQ群等现代化信息手段,以“给家长的一封信”“教育小贴士”“倾听孩子的心声”“我的育儿故事”等形式,逐步影响家长的教育观,不断创新工作方法,通过各种途径鼓励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中。经实践反馈,多数家长对学生成长发展的关注程度有所增加,同时带来了对学校教育满意度的全面提升。

3.企业对实习生的评价越来越好

随着协同教育的逐步推进,企业对笔者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越来越高,很多专业的学生已供不应求,学生的专业技能、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等方面的素质得到企业的普遍认可。与此同时,企业也给学校今后的育人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和诚恳

建议。

今后,学校将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索协同教育的创新途径,特别是尝试将企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班级文化中,使学生在校期间就用企业的规章制度规范自身言行,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深入探索“企业文化入校园、进班级”的内在运行机制,将“校企深度结合”推向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赵澜波主编.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王宝祥,刘宏博.我国协同教育发展概况和促其健康发展的建议——关于协同教育的初步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1999(6).

[3]刘佑荪.关于职高教师协同教育观念的调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8).

[4]何德勇.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协同教育,共同促进学生德育健康发展——浅谈中等职业学校一体化育人方法[C].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2005(11).

[5]南国农.成功协同教育的四大支柱[J].开放教育研究,2006(5).

猜你喜欢
协同教育培养途径中职生
谈小学德育协同教育的策略
会计专业教育在“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如何在语文课上提高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农村学校如何开展家校协同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协同教育的数字化校园构建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