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箫乐
摘 要:十九大报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可见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与企业的合作。“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模式,已成为我国职业院校毕业生高就业率的秘诀。本文首先从定义出发,阐述了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其次就如何搭建校企合作的平台、如何衔接学校教育和企业实践的关系进行说明,最后分析了目前建立校企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 长效机制 竞争力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随着国家对高职发展方针的进一步明确,我国职业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但高职院校在实现了一定的发展和规模之后又面临着新的问题:高职院校之间、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之间的竞争成了阻礙高职院校发展的又一挑战。因此,高职院校要想得到社会认可,要想在众多同类院校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高职院校的总体目标是要适应发展需要,产教深度融合,将中高职教育模式有效衔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既要注重实践、加强基础,又要结合本省、市产业现状、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进行专业设置,同时注重职业素质养成,使最终培养的学生能够服务于地方经济,实现产业优化升级。
校企合作,顾名思义,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因此,建立长久有效的校企合作关系才是推动职业院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企业是推动职业教育的原动力
职业教育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企业起到决定性作用。只有将学校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我国职业教育的执行才是有效的。因此,要把“校企合作”作为学校发展的一个特色、一个任务来抓。
谈到校企合作就要考虑,通过“合作”到底能为学校和企业双方带来哪些优势资源,否则校企合作也只是空谈,或者即便是合作也不会长久。目前企业参与不足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企业是否愿意并且主动参与职业教育,取决于参与行为是否符合企业的需要。从企业需求出发,考虑到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我们要对促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力来源进行分析及整合,形成高效率的动力机制,这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搭建好校企合作衔接的桥梁
企业的发展体现着国家前沿的科学技术,体现着国家先进的技术技能水平。因此,职业院校依托企业现有的资源并有效地利用资源,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服务社会,既符合经济社会的发展,又能推动社会的进步。那么,如何搭建好校企合作的平台、如何衔接好学校教育和企业实践的桥梁呢?校企合作不能流于形式。要将这种合作模式贯穿于学生能力培养的始终,即校企合作“系统化”“过程化”。学校根据企业实际工作过程和需要设计教学情境、基于工作岗位设置课程;企业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跟进,将学习任务系统化,按照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首先,校企合作要重实际。成功的校企合作不是一纸协议、不是为了达到高就业率采取的“随意分配”方式,而是“因岗定员”的形式。学校与企业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依据企业岗位需要制定符合学生职业发展的课程体系、教学计划,使学生毕业即就业,真正实现择业“零对接”。这样,一方面减少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同时也降低了校企双方不必要的成本浪费。
其次,校企合作要有创新。充分发挥企业和学校的特色与优势,邀请“专家进校园”,采用大方向,小订单式的“订单班”培养模式,开展“暑期下企业”、校企互动等合作方式,使校企合作贯穿于学生校园学习的始终,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将学校教育与企业实习更好地衔接起来。
再次,校企合作要强发展。从长远目标来看,深化校企合作,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能够真正做到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这种与企业合作,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新理念,为教育行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三、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有效建立长期校企合作关系,使学校与企业能够源源不断地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校企双方的共同目标。优秀的毕业生一方面可以增强学校综合实力、提高竞争力;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工作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最终达到双赢的效果。如此良性循环,也为校企双方的后续合作提供了可能。
1.当前校企合作关系建立过程中的问题
首先,从院校本身来看,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只做“表面文章”。他们打着“校企合作”的幌子,只为夸大自己的影响力,虽然招生规模有所提高,但由于自身办学实力薄弱,管理水平落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最终只能望而却步。
其次,由于师资综合素质不高、科研能力薄弱,学校忽视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很多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较低,无法解决实际工作和技术需求,以致难以实现互补性合作优势。
再次,从市场角度出发,当前就业状况仍处于买方市场,就业形势严峻,企业用人成本较低,甚至出现大量人才浪费的现象。有些企业盲目地向“高学历”等本科以上学校倾斜,进而失去对与高职院校合作的兴趣。
最后,从国家宏观层面来看,校企合作缺乏政府的有效干预与主导,协调运行机制还不够完善。虽然当地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也在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但由于职权有限,校企合作目标的实现仍然任重道远。
2.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议
第一,不做“表面文章”,抓学校内涵,促长远发展。提高办学理念和管理水平;重视教师职业发展和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实习实训等软、硬件教学条件;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深入企业内部谈合作,结合岗位需要育人才,把“校企合作”做真、做实。
第二,建立自上而下的由中央到地方的管理体系。首先,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校企合作管理,包括教育、税务、财政等部门,明确各级职责和权限,设计和制定校企合作政策框架体系和方针政策;其次,出台与之配套的实施细则和绩效考核办法,形成统筹有效的长效机制。
第三,结合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进行校企合作统一规划。要结合本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及产业结构,针对本校实际专业开展全面调研,满足地方经济需要制定校企合作统一规划。这样,学校在整合办学资源的同时,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在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同时,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
第四,根据各行业发展状况有选择性地率先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机制;要突出行业或区域特色,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自身区域发展的校企合作模式,不照搬经济发达地区的合作模式。
第五,利用不同院校的优势,采取分工协作的方式促进技术服务,将专业优势组合发挥其真正有效的作用,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实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常态化市场。通过校校双方的自身优势资源,共同建立资源共享平台,为地方区域的高新技术企业、重点优势企业的发展提供全面的科技服务支撑。充分利用各自合作企业的资源优势,为学校提供实践、实习、就业岗位需求信息,满足学生企业实习需要和高质量的就业,夯实共同育人基础。
最后,实现校企合作模式多样化。支撑教学模式发展的两个有效途径,一是校企合作,一是校內教学工厂仿真实训。两者途径的最终的目的是相同的,如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的双模式,都是针对企业实际技能需要培养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高标准要求。总之,为保证校企合作的规范运行,提高合作质量,必须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的校企合作制度,以达到提高资源配置和效率的目的。
四、本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现状及展望
目前,笔者学校会计专业已与多家代理记账公司、证券公司进行校企合作,效果较好。我们将企业日常实际工作引入校园,一方面满足学校师生的实习实训的教学需要,另一方面与合作单位共同完成培训任务、考试鉴定任务及代理记账等会计服务任务。下一阶段,我们计划与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深度合作,让学生能够深入企业接触生产实践和经营活动,了解企业现状、财务管理的特点、会计岗位的设置与分工,切实感受企业真实的会计核算过程,以满足新形势下会计专业人才需求。后期,我们会利用自身优势和资源在校建立自己的代理记账公司,增强会计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扩大对外影响力。如今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各行各业,特别是当前的税务部门,正处在管理转型的关键阶段。大数据将对税收征管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笔者学校抓住这一机遇,计划与税务局、政府机关等建立政校合作新模式,进一步提升校政、校企合作水平。
五、小结
高职院校的建立在继续深化校企合作的同时,加大对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投入,同时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此外,职业院校的教师更要具有丰富的企业经验、较强的实务操作能力,具有“双师型”教师素质。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扩充理论知识的同时,重视企业实践,站在企业岗位需求的高度培养符合岗位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洁.高职院校校企文化融合研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5).
[2]蒋依玲.高校校企合作现状分析研究[J].商情,2016(49).
[3]胡俊岩.校企合作模式探索[J].辽宁师专学报, 2016(5).
[4]郭毓麟,易剑英,李彦达.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J].中国农业教育,2009(2).
[5]丁伯江.提升校企合作内涵提高校企合作水平[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