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强化

2018-01-08 09:07覃小艳
新课程·中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初中地理兴趣培养

覃小艳

摘 要: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学地理的教学目的,是在小学地理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积极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和独立汲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基于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教学方法,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做了以下尝试:应用恰当的、生动的地理语言引起学生的关注;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直观的感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拓宽知识面,增强学生驾驭课堂的能力;通过地理课外活动,增强学生对地理的热爱。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培养;兴趣;激发与强化

一、培养学习兴趣对地理教学的重要意义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要课题。在地理教学调查中,我发现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的初中生对地理课不感兴趣、不愿学。究其原因,他们大多认为:第一,社会上、学校内对地理课不重视,认为是“副科”,不会影响升学,并且认为在生活中用处不大;第二,学地理太难,地球运动、经纬网、气候分析等太复杂,地名多不好记;第三,老师讲课不生动,引不起学习兴趣,学起来枯燥无味。

在调查中,我也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地理有较浓厚的兴趣,喜欢上地理课,他们大多认为:第一,老师讲得好,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能联系实际;第二,地理知识内容丰富,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旅游等联系紧密,用处大。一旦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越学越爱学,教师对教学充满信心,越教越爱教。地理教学出现了生动活泼的可喜局面,地理教学质量就会获得大幅度的提高。

二、怎样激发和强化初中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方面。杨振宁博士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得出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做起:

(一)精心设计每堂课的导入

好的导入如同演员“亮相”一样,能一下镇住“台脚”,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之进入最佳的求知状态。导入部分要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把要讲的新知识和现实生活,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紧密联系起来,用生动、形象、简练的语言引入。有时可通过提问引起悬念;有时可通过导语创设问题情境;有时可通过视频播放直观导入;有时可联系旧知识,引入要讲的内容。如在讲授《台湾省》这一节内容时,通过播放一段3分多钟的旅游宣传片,展示宝岛台湾引人入胜的风景、诱人的美食与极具特色的风土民情,强烈的视觉冲击给了学生急切了解宝岛台湾的欲望。这时教师再引入新课《台湾省》就显得极其自然,并且在讲解自然环境、物产与人文方面也极易与学生产生共鸣。

(二)充分挖掘地理教材的趣味性,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兴趣培养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激发、引导和强化。地理课程涉及的内容很广,包含许多有趣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平常要有意识地积累有趣的素材,例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气温的垂直变化),“早穿棉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气温日差较大)的奇观等,在讲到中国的气候时可以联系起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另外,有的内容可以编成歌谣,例如,讲到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四川温江的地理老师罗春是这方面的典范,他改编的地理版《小苹果》相当成功,这种创新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三)从学生身边出发,生活出发

从学生的知识实际、生活与生产实际、国内与国外实际、当地与当时的实际、学生的衣、食、住、行、玩出发,尽力把地理课上“活”,是学生易于理解、接受并产生兴趣的重要条件。如在讲《四大地理区域》这部分内容时,我把当地当时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提问我们学校的樟树、桂花树冬天会光秃秃的吗?我们这里主要是种小麦还是水稻?通过类似对比提问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生产中处处有地理知识。这样学起来亲切而具体、生动且有味,就会很自然地对地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提问设疑,启发思维

这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引发学生疑问,从而产生好奇心与学习欲望的情境。如我在讲授中图版初一上册“日界线”这一知识点时,经纬网的知识点特别难,如果不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很难进行下去。设计这样两个问题:(1)有一对在海轮上出生的孪生姐妹,姐姐倒比妹妹小一岁,这是怎么回事?(2)在太平洋上有两个相邻的岛国,西边的叫汤加,东边的叫西萨摩亚,在同一时刻汤加是星期日而西萨摩亚是星期六,西萨摩亚是星期日而汤加则是星期一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立即进入了高度思考之中,急于揭开其中的奥秘。这时教师再向学生讲授“日界线”的知识,便能轻松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了,学生既乐意接受,又容易接受。

(五)用现代教学媒体,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手段

教学实践证明,凡是从学生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收效就好,这是教学的普遍规律。因此,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学会利用各种直观手段,扫除地理教学中枯燥无味、死板沉闷的气氛。如在讲到各种地理景观时,可通过PPT展示景观画片;在讲到等高线地形图时,可运用山体等高线模型(学校器材室一般都有)或者通过动画演示,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山体等高线地形图是怎样表示地形的,等高线的疏密、走向与山坡陡缓和山体水平延伸方向的关系;在讲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时,可用模型演示讲解,动画演示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六)注重读图能力的培养,以图来增强学生对地理学习的

兴趣

通过自身的地理学习以及地理教学体验,我深深地感到地图的重要性,可以说是无图不题。地理教材中各式各样的地图,从专题地图到综合地图,从区域地图到世界地图,都是好的教学素材。如果学生掌握了读图的要领,就能解答各式各样的地理问题,那么学好地理就不是一件难事了。例如在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气候时,通过指导学生阅读“非洲地形图”和“非洲气候分布图”,让学生回答以下問题:(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纬度范围大约是多少?(2)其地形主要有哪几种?如何分布的?(3)其海陆位置如何?(4)观察其气候分布图,气候类型主要有哪些?有何分布规律?(5)你能通过这两幅图分析出气候与上述因素之间的关系吗?让学生了解阅读等温线地形图与气候图的步骤和方法,并从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从而分析解决问题。

(七)不断变换刺激

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兴趣所在往往是注意力的集中点。一个人的注意力能否集中和稳定,与注意的对象特点有关。教师在初中教学中选用灵活、新颖且多样的教学方法,不断变换刺激,使学生的注意力能有较长时间的集中和稳定,以保证教学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如讲《中国的行政区划》时,34个省级行政单位,可以先用PPT动画直观教学引起学生兴趣,然后让学生在地理填充图册上边听边填,接着让学生在填好的政区图上熟读、熟记各省级行政区划的全称、简称、轮廓形状及相对位置。这样使得学生在眼、脑、手的配合下初步完成识记。

(八)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和想象的课堂气氛,及时、恰当地给予评价

落后的授课模式主要表现为“满堂灌”“一言堂”,忽视学生“主体”作用,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灌输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对于学生在学习上的不良表现,要及时私下谈话进行评价,要给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要求和期望,既让学生正视自己的不足,知道改正的办法,又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在挫折中产生不服输的学习动机,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激发并不断强化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是实现初中地理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只要教师从这点出发,把握学生的共同心理,利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启发其创造想象和美感的心理,采用灵活、有趣的教学方法,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燕平.如何提高初中生学习地理的兴趣[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27).

[2]赵长岭.如何激发和培养初中生学习地理的兴趣[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6):41.

编辑 李烨艳endprint

猜你喜欢
初中地理兴趣培养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