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分类 妙安排

2018-01-08 13:01黄静丽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42期
关键词:藤野小标题角度

黄静丽

“森林,也许你一辈子也看不到,而它却实实在在地在改变着我们的呼吸。语文,就是这样。”这句话表现了语文的重要性。其中,作文又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在多年的教学经历中,我们无奈地发现尽管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嗓子冒烟,学生依旧不知道如何写作。

我们经常看到学生在课堂上抱着脑袋苦思冥想,结果一节课下来还是没有几个字落在纸上。学生常常抱怨说没什么好写的,教师们也发现了学生的生活单调乏味,要写出点什么来确实有点难。

但我们也知道“文以心声”,“生活处处是文章”,只要有想法就有文章,只要有生活就有文章。之所以我们觉得无事可写,是我们缺乏对材料的整合研究。

人的大脑就像一个仓库,我们随时,有时又是下意识地往里面塞了很多东西,如果我们不去整理,整合,仓库里就是杂乱无章,真正用时无处找寻,耽误事情了。所以我们需要对仓库进行整理,把里面的东西按一定的标准整合收拾,才能在用时发挥作用。

中学生阅历有限,如何在这有限的阅历中整合出丰富的材料来,就需要我们的清晰的思路了。

我们把材料分为五类:自然环境,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还有课内外积累。

每一类材料都有相应的课文做范例,让学生有比较直观清晰的概念。

自然环境类: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刘湛秋的《雨的四季》等,这些经典的作品给了学生最好的滋养,告诉了学生对于自然环境方面的材料的准备和写作的方法。

家庭生活类:《散步》《羚羊木雕》《风筝》《荷叶母亲》《七色花》《我的母亲》等,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家庭生活的和谐和睦、矛盾冲突、深情厚谊,告诉了学生如何从家庭小事中挖掘素材。

学校生活类:《藤野先生》《我的第一本书》等,这些文章向学生展现了老师同学的个性特点和相处的深厚感情。

社会生活类:《我的叔叔于勒》《故乡》《孤独之旅》等向学生展现了生活的残酷,人情的淡薄,内心的挣扎。

课内外积累:根据课本里的作品延展到课外,寻找大师的其他作品,让学生拓宽知识面,获得更丰厚的养料,如看了朱自清的《春》就延展到他的《初到清华》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就延展到他的《骆驼祥子》……设计“经典阅读”专题,有“季羡林系列”“席慕蓉系列”“林清玄系列”“曹文轩系列”“毕淑敏系列”“汪曾祺系列”“沈从文系列”等,让学生在经典中沉醉,探寻,学习,成长。

这样分类便于学生构思时有的放矢,不会盲目瞎想,出现抱着头想二十分钟也想不出的现象。如在想到学校生活时,看看周围的同学,马上就有事情从脑子里蹦出来,自然也就可以提笔写了,如果脑子里没有学校生活这个概念,看到同学也是没有想法的。

当然,这样的分类只限于记叙文,而且类与类之间并不是孤立的,很多作品里既涉及到家庭生活也涉及到学校生活,既是写景文,又是写家庭生活的,等等,所以在整合材料的过程中,几类材料可以交叉使用。于是,我们又强调了文章的展现形式的重要性。

在这里我们特别点出“小标题”形式对写记叙文的帮助,一般我们会使用三个左右的小标题,从而形成三个片段来服务主题,那么,这三个片段就可以分别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去整合材料,使得文章材料丰富,主题鲜明。也可以把一件事分成三个角度来写,使事件的记叙更加清晰,可以更好地配合主题。如《一朵美丽的浪花》分“偶遇”“相识”“诀别”三个小标题情深意切地记叙了与老街的情缘,让这朵美丽的浪花在人生的长河中显得那么耀眼,而这三个小标题有如文章的亮片,引导读者的眼和心,使文章更吸引读者。

“小角度切入”的形式也是整合材料的一个比较好的方法,通过一个很小的角度,可以是一样事物,也可以是一个场景,展开描写和感悟,这样的文章形象生动,不会出现泛泛而谈的空洞。如写母爱,可以通过母亲的头发,皱纹等来整合母亲日常的一些爱子的活动材料,有一个小作者通过“母亲掌心的温度”这个小角度,整合了母亲在我考试失利时给我鼓励,母亲在我生病时给我帮助,母亲在我取得成绩时给我赞许三个材料,材料虽不是特别新颖,但角度绝佳,文章效果非常好。

“写几件事”的形式也是整合材料不错的方法,像《藤野先生》就是这样,把藤野先生的品质表现得很全面。在平时的作文中,学生就可以从自然环境、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方面选取材料了,从实际选取的材料真实有情。

“环境衬托”“以物喻人”“二线并行”“彩珠串線”等写法也可以很好地把现有材料进行整合,让普通的材料焕发新意。

在议论文的材料整合中,我们采取分类的方法,如“诚信”“勤奋”“坚持”“自信”“惜时”“爱国”“立志”“网络”“选择”“青春”“尊重”“效率”“创新”等。

需要提醒的是,在整合过程中,正反素材都准备能使论证论点更有力,在使用过程中,叙例的侧重点需要与论点相符,有时同一个素材由于叙述的重点不同,论证的论点就不同。如“勤奋”与“坚持”的素材就可以这样使用。很多名人的事迹可以用来证明不同的论点,如乔布斯的故事就可以用在“创新”上,也可以用在“勤奋”上等。

总之,在浩瀚的材料库中,我们要有方法有条理地整合材料,力求使材料更好地为我所用,做到“有话可写”,笔下材料如涓涓细流不止,让作文不再成为痛苦的煎熬!endprint

猜你喜欢
藤野小标题角度
巧用小标题为作文“点睛”
神奇的角度
让机关文稿小标题“亮”起来
藤野先生谈鲁迅
精心打造心灵的小窗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藤野先生眼中的鲁迅
角度不同
人啊
中学生如何自主写好作文的小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