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琼
摘 要:“话说得好,就会如实地表情达意,使听者感到舒适,发生美感,这样的话就成了艺术。”(美学家朱光潜语)课堂语言艺术,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精炼的语言,用以培养人的技巧。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不断地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熟练地掌握语文教学语言艺术。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语言艺术 准确合理 幽默风趣 生动形象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劳动效率。”教师“高度地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教学时间的重要条件”,教师的语言是“一条细带”,是“一种什么也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可见,教师语言在教学中的地位。小学语文教学更是离不开语言,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传递信息的媒体。教师向学生“传送、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教师良好的教学语言发挥,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精辟入理的分析,恰到好处的点拨,把学生带到瑰丽的知识殿堂。可以说教学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讲究语言艺术。教师只有善于利用语言的艺术去感染学生,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语言的艺术体现在多方面,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利用语言的艺术去提高教学效率呢?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三要”。
一、教学语言要准确合理
教学语言的基本作用是为了传授知识,向学生们传递一种语言信号。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在保证学生们能理解的前提下,要提高语言的准确性和逻辑性。这样,学生们才会受到更为积极的影响,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才会得到很好的提高。语言的准确性体现在多方面。首先,教师要加强问题的准确性。教师在问题的设置方面,要力求问题的质量,避免问题的无效性,要真正切入重点的对学生发起提问,让学生通过思考问题,理解文章内涵。其次,教师要注重引导语言的准确性。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在引导学生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既要保证学生们跟着自己的思路进行思考,也要保证语言的准确性。只有这样,语言的艺术才能得以体现。比如,在讲解《七颗钻石》这篇课文时,我说到:“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这么美丽的童话是谁写的呢?”接下来,我对列夫·托尔斯泰进行了相关的介绍。然后,我让学生善用语言艺术生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江苏省句容市白兔中心小学秦梅珍们朗读课文,并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我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进行描述:很久前,地球上发生了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女孩为生病的母亲找水,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钻石,涌出了巨大的水流。利用这样准确的概述语言,将课文的大致内容进行了表述,帮助他们初步地掌握课文所描述的事件。接下来,我让学生们标出水罐发生变化的句子,并提问到:“这些句子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去读,水罐发生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我让学生们就我提问的这些问题交流讨论,并在班上阐述自己的看法。最后,我让他们自己汇报学习结果。由此可见,利用准确的语言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有效地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
语言是一门艺术,善于利用语言艺术的人必然能够感染人的情绪,吸引他人的注意力。幽默性的语言是语言艺术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利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开展教学,可以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为语文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在这样的氛围下,能够进一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打破传统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同时,幽默风趣的语言还有很强的带动性,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能够让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思考中,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在讲解《玩出了名堂》这部分内容时,我由“玩”导入,在黑板上板书“玩”,并说到:“同学们,你们看黑板上的这个‘玩字,你们喜欢玩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喜欢”。我又说到:“爱玩是你们的天性,不光你们爱玩,老师小的时候比你们还爱玩,那时是出了名的‘淘气鬼。”我的话惹得学生哈哈大笑,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接下来,我正色道:“玩,也是有技巧的。有的人善于玩,于是玩出了名堂。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玩出了名堂》。那么,谁玩出了名堂?他玩的是什么?他玩出了什么名堂?”用这一系列的问题吊起了学生的胃口,引出了教学内容。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利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点燃了课堂气氛,消除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同时,我还不忘利用有效的问题对他们进行引导,引发他们进行思考,有效地保证了课堂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
语言是一门语言性的学科,讲解语文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用语言去分析语言过程。很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处理不好这些环节,使得语文教学流于形式,语言过于枯燥乏味,这也让语文教学变得僵化,缺乏活力。对于小学生来说,过于平白的教学语言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而生动的语言更能带给他们美的享受,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教师要善于利用肢体语言,用丰富的动作、表情来提高带动学生的情绪,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其次,教师要善于挖掘语文的语言美。语文是一门富含美的学科,其中包括修辭美、内涵美、意境美等等。比如在讲解《望洞庭》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配合生动的语言为学生描述出洞庭湖景色的画面。教师在表现这些“美”的时候,要注意讲述的生动性,将学生感受语文的语言特点,领悟语文的美学价值。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重自己的发音,注重表达方式的节奏性,在遣词造句方面要体现出语言的生动性,体现出自己的语言魅力。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并且让他们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总之,语文教学是科学美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多使这种完美统一得以展现的中间媒介,便是教师规范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在小学语文中,只要教师做到上述语言艺术“三要”,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会更透彻,印象更深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