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斌
(长丰县长新路小学 安徽合肥 231100)
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小学数学课堂追求的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是要尊重学生的心理特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从而获取知识。所以我们要追求生动且深刻的课堂。
生动的情境导入,为一节课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个好的情境能够深深吸引学生,进而让学生热情高涨,全身心地探究知识。
在执教《2、5的倍数特征》这一课时,课一开始,我摆出一副神秘兮兮的样子对所有同学讲:“你们看过魔术吗?我会表演魔术,你们信不信?你们随便说一个数,我只要在它后面添加一个数字,立刻让它变成2的倍数,你们不信就试一试。”这句话一说出去,马上就把学生吸引住了,他们迫切地想知道我是怎么表演的。我让一位同学把他们说的数写在黑板上,然后我故意选择不是2的倍数的一个五位数12345。我先计算12345除以2的结果,计算后学生都说除不尽。接着,我自信地说:“我能很轻松的就让这个数变成2的倍数。”我一边说一边在12345后面加了一个0,变成123450,再让同学们计算123450除以2。同学们急不可待地说除尽了,眼神充满了好奇。我又把12345变成123452、123454、123456、123458等,再让学生用2去除这几个数。同学们发现它们都能被2整除,很是奇怪地问:有什么窍门?我说:“我知道2的倍数特征。”这样,学生的胃口被调得足足的,求知欲望满满的,带着极大的好奇心开始探究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生动的魔术导入,背后蕴含的是对学生心理特点深刻的认识。
新课标中有“四级”“四能”,其中“一能”就是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对具体的学习对象提出疑问,意义重大。人类许多发明、发现都是从质疑开始的。这更符合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学生更愿意积极参与课堂。
学生在探究“3的倍数特征”时,猜想环节,有的同学根据2、5倍数的特征,猜测3的倍数特征是个位上是3、6、9。立马有同学反问:“13、16、19是3的倍数吗?”学生意识到只看个位不行。连续几个猜测都被问倒。
接下来出示100以内数的数字表,让学生圈出3的倍数,分小组观察交流汇报。一个小组汇报,其他小组反问,再加上教师适时点拨,得出3的倍数特征。
两个袋子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们总是爱看到别人的缺点,孩子也一样。利用这种心理,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反问,他们会积极响应。在此起彼伏的回答和反问过程中,去伪存真,实现目标。
在教学完2、3、5倍数特征之后,进行了拓展延伸,我提出一个问题:“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有提示性地提出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知道什么?你能不能考考大家?”学生明白意思之后提出问题:2倍数的特征是什么?3倍数的特征是什么?看似明知故问,但对解决同时是2、3倍数的特征问题做了很好的铺垫。
学生由此得到启发,思维开阔了,接连提出: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同时是2、3、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特别在解决“同时是2、3、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时,学生又提出:“同时是2、5倍数的特征是什么?”由于这个子问题的分解,总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问题起到示范、引领、点拨的作用,让学生意识到一个大问题,可分解成几个子问题来分步解决。教师问题的引领,就像打开了问题游乐园的大门,学生尽情地提问。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非常乐意去解决。学生快乐,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快乐中收获知识。
我执教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这一课时,改编了例题。本来课本把一些学生参加兴趣小组的情况作为例题,我把它改编为一些美丽可爱的动物,它们会飞、会游泳的情况作为例题。设计了贴名牌游戏,用活泼的方式诠释了深刻的集合思想。
学生被优美的环境和美丽可爱的动物深深地吸引住。这时我说:“看到这么多美丽又可爱的动物,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环境太美了,我们要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动物们是人类的朋友,美丽又可爱,我们要保护野生动物……
用生动形象的配乐图片,把学生带入优美的大自然意境中,美丽可爱的野生动物就在眼前,为后面的学习提供素材,同时深刻的思想教育自然蕴含其中。
师:小芳是个爱记录的孩子,她把看到的动物分类记录了下来:
会飞的白鹭野鸭天鹅飞凤鱼虎纹鱼锦鲤鱼草龟会游泳的野鸭白鹭天鹅蝴蝶蜻蜓山雀喜鹊鸽子
(1)观察表格,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说发现的数学信息)
(2)根据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1:会游泳的和会飞的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学生2:会飞的比会游泳的动物多几种?
学生3:会游泳的比会飞的动物少少种?
师:我们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谁能说一说?
预设:
学生A:一共有15种,7+8=15(种)
学生B:有12种,野鸭、白鹭、天鹅重复了。
同学们说了两种答案。(我不点评)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既能清楚地看出每种动物属于哪一类,又能明显地看出一共有多少种动物?”
学生动手用自己的方法表示。之后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解释说明。但每一种都不尽如人意。
(4)贴名牌游戏,创作韦恩图。
我说:“经过一段时间认真探究学习,同学们可能有点累了,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大家看过浙江卫视《奔跑吧兄弟》这个节目吧?”很多同学说看过。“你最喜欢节目中的什么游戏呢?”同学们绝大多数说撕名牌。我接着说:“今天,我们反过来玩,贴名牌。”我在黑板上先摆出两个磁铁圈,分别在圈上面写上“会飞的”“会游泳的”,然后在黑板的另一边摆出各种动物的磁铁名牌。游戏规则:男、女生各为一组。男生找“会飞的”动物卡片贴在第一个圈内,女生找“会游泳的”动物卡片贴在第二个圈内,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到黑板上贴,谁贴全了谁获胜。其他同学可以为代表出谋划策。
游戏开始前,给他们2分钟,讨论交流,同学们热情高涨,积极地为小组代表献言献策。
游戏开始,两位代表上黑板取名牌,贴名牌。开始,两位同学各拿各的,相安无事。不一会儿,两位代表发生了争抢。男同学代表把女同学贴在圈内的“野鸭”“白鹭”名牌拿走了,女同学代表把男同学贴在圈内的“天鹅”名牌拿走了,围绕着3张名牌抢来抢去。这时,我宣布游戏结束。
我问同学们:“他们俩为什么会争抢起来了呢?”同学们都说“野鸭”“白鹭”“天鹅”既能够飞也能够游泳,放在哪个圈内都行。我接着问:“你们能不能想到好办法,让他们俩都没意见呢?”
经过多次交流、尝试,最终确定把两个圈交集在一起,把“白鹭”“野鸭”“天鹅”卡片放在交集部分最合适。进一步让学生说每一部分的意思,并板书。这正是这节课的核心内容。
中年级的小学生不感兴趣的实物及知识,往往不会全神贯注。要想让他们全神贯注地探究学习,就需要用生动有趣的形式去吸引他们,在生动中蕴含着深刻。在这个环节,设计了贴名牌游戏,学生参与到游戏当中,通过开心的游戏,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在“玩游戏”中体会到了集合思想,准确掌握了含有交集的韦恩图每一部分表示的意义。
总之,生动且深刻的课堂,是我们不懈的追求。有趣能让课堂生动,学生愿意自主探究知识,深刻理解,获得更多。只要我们不断学习,潜心专研,不断革新,小学数学课堂一定能生动且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