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谎者悖论的语言分析之路:与其他4条路径的比较

2018-01-06 08:57胡义昭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说谎者真值悖论

胡义昭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研究所, 北京 100732)

说谎者悖论的语言分析之路:与其他4条路径的比较

胡义昭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研究所, 北京 100732)

通过和其他4条主要解决路径的对比,来确立说谎者悖论的非良基语义指称解决路径的恰当性。以对这5条路径的诊治状况的初步比较为背景,呼吁回到语言分析来理解说谎者句子。一方面从创造语言新规则的两条规则的角度,另一方面从对于两个重要的语言现象以及更多的悖论的解释力的角度,对这5条路径的表现做了对比,从而确立非良基语义指称解决路径对于说谎者句子的解决优势。

说谎者悖论;非良基语义指称;语言分析;真值添加法;真理修正;语境相关;真实矛盾;指称区分

一、引论

本文当中至少有一句话是经不起严格的学术检验而被发现为假的。

如果除了上面的第一句话,本文当中其他陈述句(当然还包括这句话本身!)的真实性都经得起严格的学术检验,那么上面的第一句话就会陷入陈述自己为假的说谎者困境。好在,我们刚才假设的情况是几乎不可能出现的(这一句话间接地将自己放在了自己的讨论范围当中,也有陷入说谎者困境的潜在危险!),尤其是对于这么一篇讨论语言和逻辑的哲学文章来说更是如此,那么上面的第一句话和第二句话,甚至包括这句话本身也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摆脱说谎者困境的纠缠。

一般情况下,我们并不会像上面那样说话,也不愿意把我们的思想束缚在说谎者悖论的幽闭空间当中。即便我们一不留神说出了那样的话,只要我们在及时发现的情况下立即纠正过来就可以了。譬如说“本文当中除了这句话本身以外,至少有一句话是假的”,或者更自然地说“本文下面,至少有一句话是假的”。

拒绝说谎者方式的谈论,是我们避免说谎者悖论的困扰最直接的方式,也是大多数人在日常语言使用当中对于说谎者悖论的自然态度。但是,哲学探究的精神不会满足于此,它指引着对说谎者悖论感兴趣的学者,尤其是在语言和逻辑的哲学之下工作的某些学者,不断跟由艾匹米尼德斯(Epimenides of Cos)预示的再由欧布利德斯(Eubulides of Miletus)明确的这个语言魔咒作斗争。

二、说谎者悖论重要吗

一个悖论的重要性从来不在于这个悖论本身,而在于引发症状的东西[1]4。

说谎者悖论有可能是不重要的。如果说谎者悖论的那些矛盾只是来自推理过程的一个逻辑错误,那么说谎者悖论并不重要,因为其中的推理过程并不复杂,这样的一个错误应该很快就被发现。说谎者悖论当然还可以只是由某种细微得无足轻重的错误理解引起。不过,说谎者悖论的情况远远并非看起来那么简单。

在20世纪90年开始的又一波对于说谎者悖论的研究热潮后,在我们还有可能最终发现说谎者悖论真的不那么重要之前,说谎者悖论的重要性已经因为它已有的各种解决方案在主题和观点上表现出来的多样性和重要性,被牢固地确立了。一方面,在各不相同甚至互相竞争的解决方案之间做比较分析,探讨它们各自的理论来源和发展,除了有可能启发我们找到最后的解决方法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还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在说谎者悖论之外的理论收获。另一方面,从对于说谎者悖论感兴趣的大多数学者的角度来看,在以Graham Priest 为代表的真实矛盾论者利用说谎者悖论一直得不到妥善解决的现状来论证说谎者矛盾的真实性,从而为他们的真实矛盾论辩护的情况下,为说谎者悖论提供坚守不矛盾律的解决方案从而对于真实矛盾论给出致命一击,已经成为一个更为紧迫的任务了。

在70多年前,塔斯基在名为《真的语义概念和语义学的基础》一文中说:

在我看来,贬低说谎者悖论和其他悖论的重要性,把它们当做笑话或者诡辩,从科学进步的立场来看是十分错误和危险的[2]348。

那时候,他面对的说谎者悖论文献的理论负荷要比我们现在面对的要轻松得多,或许因此他理解的说谎者悖论重要性远远没有我们现在理解的那么严重。而且,正是他在这篇文章当中开创了试图通过重构对真概念的理解来解释说谎者悖论的真理(truth-theory)修正法,由此形成了说谎者悖论解决的一个主流路径。

三、两种“5条路径”

……五条摆脱这个悖论的路径分别是:

1.说谎者句子不合语法所以没有真值(然而说谎者悖论的论证取决于它有一个真值)。

2.说谎者句子合乎语法但是没有意义从而没有真值。

3.说谎者句子合乎语法也有意义但是仍然没有真值;它落入“真值间隙”当中。

4.说谎者句子合乎语法,也有意义和有一个真值,但是在说谎者悖论的论证当中另外一步是错误的。

5.说谎者悖论的论证是可接受的,我们需要学会如何和既真又假的说谎者句子一起生活[3]。

上面5条路径的划分是按照悖论的解决方案在语法、意义、真值三个方面合理穷举得出来的。而在我们下面加以分析比较的5条解决路径当中,没有考虑对应上面的1、2处理结果的那些路径,因为那是没有必要的。我们根据研究实验的需要,一次又一次能够从说谎者句子(下面按照习惯的那样简称为“说谎者”)推出矛盾的一个前提条件是,说谎者是有意义的,因为我们对于譬如说简单说谎者“这个句子是假的”当中的各个词的意义都能领会,而且还特别知道其中的“这个句子”指的就是这个句子本身,然后我们也就把握了这个句子的意义,从而得以进行那个著名的推理。反过来说,对于没有意义的句子,我们根本不会进行有意义的推理。因此,上面的1、2两条逃离悖论的路径要求我们在撞上悖论的南墙之后才回过头来不承认说谎者句子是合语法的或者有意义的,除了在语法理论或者意义理论当中为说谎者特设一些逃生的漏洞而外,没有任何积极意义。

我们的5条路径是按照不同的方式,也就是按照悖论解决的处理方法来命名并且分类的:

(1)真值添加法:它是一种非常懒惰的处理方法,基于对说谎者矛盾的拒斥推断出说谎者句子具有某种语义缺陷之后,并不追查其中语义缺陷(尽管通常也会猜测或者断定语义缺陷来自自我指称)的性质和来源,而以给出说谎者位于真值间隙的某个新真值的方式来宣告处理结束。通常认为,这种处理会遭到更强的说谎者悖论的报复,从而逼迫我们进一步添加新的真值来避免眼前的矛盾,这就使得我们不断陷入进一步加强的说谎者悖论带来的进一步报复的理论深渊当中。

(2)真理修正法:这是之前提到过的由塔斯基开创的那种处理方法,一般的处理结果是不真不假的真值间隙。这种方法认为在说谎者当中对于真值概念(尤其是“真”)的使用不当导致了悖论,于是修改相关真值概念的理论和用法来排除说谎者悖论。不管是塔斯基关于真概念的层级模型还是克里普克对真的不动点定义,都严重违背了我们对于真值概念的直觉理解和使用惯例,有着非常强烈的特设色彩。

(3)语境相关论:这是语境理论应用到哲学分析上的一个典范,只不过它很可能是一个错误的应用。它认为,我们之所以在说谎者当中推出矛盾,那只是因为我们忽视了其中的语境转换对于句子真值产生的影响。于是,这种语境主义的方法通过接近神秘的方式引入语境变换,最后既消除了矛盾又维护了非真即假的经典真值框架。但是,这个方法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语境变换的引入在解决悖论的这个特设动机之外,几乎再找不到任何理论支持。

(4)真实矛盾论:真实矛盾论者接受说谎者矛盾的真实性,从而以在违背矛盾律的条件下以对说谎者悖论的非经典理解来代替对说谎者悖论的消解。

(5)指称辨析法:指称辨析法是本文最后两节快速回顾的语言分析法的具体展现。通过回到句子的语言层面,我们的语言分析让我们先后分辨出语形指称和语义指称之间的区别、良基语义指称和非良基语义指称之间的区别,从而确认说谎者悖论的症结在于我们不知不觉就把非良基的语义指称意图不应该拥有的成功赋予了它。在这里,禁止非良基的语义指称意图的实现就是语言分析给出的解决方法。

结合上面的简要评论,下面的表1对这5条路径在诊断结果、处理方法和不良后果三方面的表现给与了简要的对比。

至于对前4种的路径的评价,我们可以在相关文献,尤其是在综述性文献[3]和[4]当中找到佐证,而对于本文推荐的指称辨析法来说,只有在我们重新回归语言来理解说谎者之后才有可能对它做出恰当的评价。

四、说谎者悖论的语言本性

说谎者是一个句子或者一些句子,它(们)只是谈论自己或者其他句子的真值,但是围绕它(们)谈论自己或者其他句子的真值的怪异方式,从一些非常直接因而看起来可靠的前提出发,经过看起来有效的逻辑推理,得到了矛盾。

可以看到,一个说谎者,从谈论句子的句子到被谈论的句子再到前者对后者的谈论,全部发生在(一个甚至多个*譬如弗雷格用德语说“罗素下面的这句话是假的”,罗素用英语回应说“弗雷格上面的这句话是真的”。)语言系统当中*这里我们只是从论述的方便考虑,把在说话者是某件屋子里唯一的人情况下的“这个屋子里有一个人正在撒谎”这样的偶然说谎者(contingent liars )排除在外。但是,在大多数解法中,也包括我的解法当中,对于偶然说谎者的处理和对普通说谎者的处理在实质上并无不同。。

表1 对于5条路径的诊治状况的初步比较

逻辑作为语言,只是因为逻辑是语言的一部分,其中的推理原则都是由逻辑常项的语义来规定的。而逻辑作为演算,则是因为逻辑作为语言的一部分,它又是一个在划定范围内独立运行的子系统。当然,我们经常会把“语言”和“逻辑”并列起来,甚至谈论它们之间的界限和区别,但是,我们不过是出于讨论的方便把逻辑之外更多的语言问题和逻辑之内的语言问题之间的对比简单称作“语言和逻辑”而已。因此来说,在说谎者引发悖论的现象当中,那些看起来可靠的前提、看起来有效的逻辑推理,以及矛盾,都可以看成是它们所在的语言系统的一部分。简而言之,说谎者悖论只是一个或者一类语言现象而已。对于这一点,大多数对说谎者悖论感兴趣的学者应该是很清楚的。但是,当他们在进入对于说谎者悖论的现代理解堆积起来的茫茫大海当中,阅读其他学者不断创造出来的文献或者自己也投身于新文献创造的时候,周旋于“真”“真值间隙”“矛盾”“语境”等等概念背后的大量用于创造新规则的语言哲学或者逻辑技巧的时候,如果被人提请注意说谎者悖论的语言本性,那么他们一定会觉得:那只是一个朴素的、有一点稀少的、哲学营养早就被吸收殆尽的基础观念而已,再退回到这样的起点,没有什么实质意义。

好好反思一下,一般情况下,我们对于一个句子的理解是如何从一个句子的形状到达它的真值的呢?我们总是通过每一个词的意义来确定它的指称,借着我们通过感觉捕捉、记忆还原,以及理性加工出来的世界场景的对比,最后得到这个句子的真值。可是想想看,对于说谎者,我们在大致确认它各个词的意义可以组装成一个有意义的句子之后,我们除了一直试图使用逻辑和哲学来为它们寻找一个确定的真或假,或者既不真又不假之外,我们何曾想过用语言分析的方法从各部分的指称来组装计算它们在整个句子的指称结果。其实回归语言分析去探寻语义学的蛛丝马迹,有可能发现我们之前在逻辑推演当中不曾留意的东西。这是一个我们可以尝试的选项。

五、语言游戏的二个规则

语言使用是遵守旧规则和创造新规则的混合游戏*可以参照维特根斯坦关于语言游戏的议论。。但是,如果创造新规则的目的是要把它们以代替旧规则或者增补新规则的方式写进语言系统当中,那么这种创造就不能是任意而为的。旧规则本身的不合理性以及新规则本身的合理性,是两个关键的考量因素。不合理的旧规则是创造新规则的一个主要动机来源,而增补新规则的动机则可能是试图扩展语言表现力的要求,也可能是对于尚未获得解释的语言现象创造新规则来解释的要求。进而言之,只增补合理的新规则或者只以合理的新规则来代替不合理的旧规则,是确保语言使用的混合游戏不因为矛盾崩溃的一条元规则。我们将它称为合理性规则。合理性规则体现的是逻辑作为人类理性大厦的基本支柱,特别是逻辑在语言当中的核心地位。而且,同样为了维持语言系统的稳定性,针对创造新规则的同一个动机,作为保守性扩张的增补方式,优先于作为破坏性发展的代替方式。我们称这条元规则为保守性规则。保守性规则对于我们的思想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条经济性原则,可以避免因为思想系统的剧烈动荡而给我们带来的生存劣势。

下面的表2给出的是5条路径在创造语言游戏的新规则上的表现。

表2 五条路径在创造新规则上的表现

六、二个语言现象的观察和一个悖论的解决

(现象一)语形自我指称的合法性:

对比下面两个句子:

J:J是假的。(这个句子是假的。)

R:R是红的。(这个句子是红的。)

可以看到J是一个说谎者,但是R却是假的,因为我的电脑屏幕上是用黑色像素来描绘这句话的。

一个引发悖论,另外一个语义正常。这个对比曾经扼杀了,甚至可能继续扼杀试图通过禁止自我指称来实现悖论解决的说谎者方案。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这里的语义-语形的对比很少被识别出来给予严肃对待。而我们的解释是:一个句子分为语形、语义两部分,一个表达式既可以指向这个句子的语形部分,也可以指向它的语义部分,当然也可以既指向它的语形部分又指向它的另一部分。如果这个表达式是这个句子本身的一部分,那么如果它指向整个句子的语形,那么我们称这种指称行为为语形自我指称,这是一种正常的语义行为;而如果它指向整个句子的语义,那么我们称这种指称行为为语义自我指称。说谎者中的自我指称就是语义的自我指称[5]。后面我们将要表明语义自我指称总是有害的。

(现象二)谈论说谎者句子的真值的合法性:

对于说谎者句子的一个有吸引力的处理方法……是认识到指称同一个实例(token)句子的同形实例(equiform tokens)可以有不同的语义值。考虑

(L1) L1不是真的。

(L2) L1不是真的。

L1…… 有功能障碍……因此无法表达一个陈述,然而L2表达了一个真命题[6]117。

Whiteley[7]、Michael Clark[6]等观察到的同形异值的现象似乎不是太容易,但是应该也没有那么难,我们至少可以在现代学者当中看到不少这样的观察报告,只是大多数没有写得像下面这两句话这么直白而已:

(L1) L1不是真的。

(L2) L1不是真的。

L1是强化说谎者,L2则是对于L1的真值进行评论的句子。给予L2一个恰当的情景,譬如说出L2的人对于强化说谎者的麻烦比较熟悉,但是他知道L1这一点不可能是真的,因此L2反而是真的。

同形异值的这个对比初看起来或许有点让人惊讶,但是如果说我们每一次认真考虑说谎者悖论的解法的时候,我们期待着能够对于说谎者的真值有个初步的断定甚至最后的了断,那么我们都是在对说谎者的真值进行合法的断定,不管是基于猜测还是基于充足的理由。而且,即便我们假定说谎者句子在我们现有的语言系统当中找不到一个确定的(广义)真值,而只能是一个随着某种节奏来回震荡的真值,那么我们也能用任何平常的真值谓词谈论它,只不过,所有这样的谈论都只能是假的。

Michael Clark在文献[5]中提到的所有学者,都没有对这个现象给予来自指称理论的语言分析。

我们的解释是:

L1和L2不仅是两个不同的实例句子,而且它们的型式(type)也是不同的。而一个表达式的指称意图是其意义的关键成分。它们*这里有没有“型式”的限定,其实是一样的。的不同仅仅在于L1的“L1”意图指称L1,而L2的“L1”意图指称L1。

好像也没有什么区别嘛?

不,有重要的差别,L1中的“L1”意图指称L1的语义,那么L2中的“L1”的指称意图的实现有赖于L1的语义实现,而后者的实现恰恰有赖于L2中的“L1”的指称意图的实现。这样一来,就有L1中的“L1”的指称意图的实现有赖于自己的指称意图的实现,这就使得这个指称意图陷入不可实现的怪圈。因为L1中的“L1”的指称意图无法实现,L1也就只能自己带着无法完整实现的语义这个语义缺陷落入不真不假的真值陷井当中。而L2中的“L1”就没有这个烦恼,因为它的指称意图指向一个尽管无法完整实现的语义这一点,却不妨碍它成功指向L1的不可完整实现的语义。另外,除了L1中的“L1”的语义指称意图指向自我和L2中的“L1”的语义指称意图指向他者这一点不同外,我们也可以运用语义的组合原则来论证,两个形式(form)相同的句子的各个词的意义也都相同。由后一个指称意图可以实现,就可以推出指向自我的语义指称不可实现。

(Yablo悖论的解决能力)Yablo说谎者当中,非良基的语义指称意图是不可以实现的。

(Y) Y1:对于所有的i>1,Yi都是假的。

Y2:对于所有的i>2,Yi都是假的。

Y3:对于所有的i>3,Yi都是假的。

… …

我们的解释是:

Y2的语义指称意图有赖于 Y3、Y4、Y5、…,

Y3的语义指称意图有赖于 Y4、Y5、Y6、…,

Y4的语义指称意图有赖于 Y5、Y6、Y7、…,

… …

很容易看到,对于每一个Yi来说,它的语义指称意图都有赖于无穷多个无穷长的语义指称意图形成的“依赖”链条,譬如:

因此,每一个Yi的语义指称意图都是非良基的,都是不可实现的。

指称辨析法不仅对于上述问题拥有非常好的解释力,而且对于说真者(truth-teller)以及科里悖论(Curry’s paradox)也有同样好的解释力。对比其他4种解决路径创造新规则用以克服悖论的理论表现以及它们的解释力,指称辨析法已经显现出了非常大的理论优势。通过不太困难(也就不在这里展开)的验证,我们可以将5条路径针对这两个现象和一个悖论的解决力表现列在表3当中。

表3 5条路径的解决力表现

七、结束语

《作为真值谈论句的说谎者 》[8]是笔者关于说谎者悖论发表的第一篇文章。之前的三四年间,笔者已经在国内3个不同的场合作过这个主题的报告。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对于说谎者悖论的解决思路逐渐成熟。本来只打算写一篇文章来终结说谎者悖论研究,但是因为时间和篇幅的双重因素,在第一篇文章中,只是仓促地从逻辑强迫的外部角度论证了说谎者句子的症结在什么地方,还没有来得及进入语言的内部角度探讨为什么说谎者句子当中的那些有害的指称意图是无法实现的,于是写了第二篇尚待发表的文章——Liarparadoxandthefailureofnon-well-groundedreferentialintention——来弥补那个重要缺陷。而这第三篇文章,则是想把使用语言分析得到的解决方案跟已有的几种常见或者主流的解决方案进行对比,希望借此进一步确立非良基语义指称的解法的恰当性。不幸的是,说谎者悖论本身也许没有某些时候某些学者想象的那么重要。以笔者的例子来说,上面提到过的3次说谎者悖论报告和第一篇文章基本上没有引起任何反响,尽管其中一次报告的发生场合聚集了国内大多数还在研究各种悖论的学者。究其原因,或许是因为笔者的报告和文章不够精彩无法吸引听众,特别是其中的论证不够严谨很难让人信服;恐怕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说谎者悖论实质上没有某些时候某些学者想象的那么重要,甚至它根本就是可以被轻视的。而且,更有讽刺意味的是,笔者提供的说谎者悖论解法也就是说,说谎者悖论只是源于一个作用范围狭窄而且几乎没有感染性的语义学病灶,而要治愈这个病灶,只需要在不破坏我们的语言原有规则系统的情况下创造一条新规则即可:如果一个表达式的指称确定有赖于一个无穷长的指称确定过程,那么这个表达式的指称意图是失败的。这应该就是我们对于说谎者悖论能够提供的最好的保守治疗吧。最后,在用这样一句带点嘲讽或者无奈意味的话来宣告这篇文章终了的时候,笔者还是希望自己试图解释掉说谎者悖论的努力最终能够挽回一点不利局面:

关于悖论的文献被那些试图解释掉这些悖论的持久努力败坏了[9]。

[1] BARWISE J,ETCHEMENDY J.The liar[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2] TARSKI A.The semantic conception of truth[J].Philosophy and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1944(4):341-375.

[3] DOWDEN B.Liar paradox[EB/OL].[2017-10-23].http://www.iep.utm.edu/par-liar/.

[4] BEALL J C,GLANZBERG M.Liar Paradox[EB/OL].[2016-12-12].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https://plato.stanford.edu/archives/fall2017/entries/liar-paradox/.

[5] 赵震.说谎者悖论中的自指与否定[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6,30(1):27-30.

[6] CLARK M.Recalcitrant variants of the liar paradox[J].Analysis,1999 (4):117-126.

[7] WHITELEY C H.Let epimenides lie![J].Analysis,1958(19):23-24.

[8] 胡义昭.作为真值谈论句的说谎者[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6(12):17-21.

[9] PATRICK H,GEORGE B.Vicious circles and infinity:an anthology of paradoxes [M].London:Penguin Books,1975.

ALinguisticApproachtoLiarParadox:AComparativeStudywithOtherFourApproaches

HU Yizhao

(Institute of Philosophy,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0732, China)

This essay attempts to establish, by comparing with other four main approaches to the liars, the adequacy of the approach of non-well-grounded semantic reference. Taking the rough comparison of the five approaches’ diagnosis status as a background, it advocates us to go back to language analysi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liars, and makes two further clear comparisons, one on the meta-rules for creating new rules, one on the explanatory power to two important language phenomena and Yablo’s paradox, so further establishes the advantages of the semantic reference approach over the other four.

liar paradox; non-well-grounded semantic reference; language-analysis; truth-value refilling; truth-theory adjusting; contextual relevance; diatheism; reference differentiation

2017-11-21

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纯逻辑与应用逻辑研究”

胡义昭(1974—),男,四川邛崃人,逻辑学硕士,研究方向:逻辑哲学、语言哲学。

胡义昭.说谎者悖论的语言分析之路:与其他4条路径的比较[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7(12):24-30.

formatHU Yizhao.A Linguistic Approach to Liar Paradox: A Comparative Study with Other Four Approaches[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7(12):24-30.

10.3969/j.issn.1674-8425(s).2017.12.004

B81

A

1674-8425(2017)12-0024-07

(责任编辑张佑法)

猜你喜欢
说谎者真值悖论
视神经炎的悖论
海岛悖论
真与说谎者悖论
“帽子悖论”
说谎者
10kV组合互感器误差偏真值原因分析
说谎者
真值限定的语言真值直觉模糊推理
滚动轴承振动速度的乏信息真值估计
基于真值发现的冲突数据源质量评价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