呙小明,汪世珍,黄 森
(四川外国语大学 国别经济与国际商务研究中心, 重庆 400033)
基于“一带一路”的中欧工业制成品贸易互补性研究
呙小明,汪世珍,黄 森
(四川外国语大学 国别经济与国际商务研究中心, 重庆 400033)
欧洲位于“一带一路”倡议的终端节点,作为中国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欧洲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成功实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挖掘“一带一路”相关欧洲国家的贸易潜力,选取位于西欧、南欧、中东欧和独联体国家区域中的21个典型欧洲国家为研究对象,鉴于中欧贸易商品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在分析欧洲各国与中国制成品贸易现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2006—2015年间中国与这些国家间不同层次制成品贸易的互补特性,并给出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欧洲国家进一步密切贸易合作关系的相关政策建议。
一带一路;制成品;贸易互补
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重要合作倡议以来,“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十分顺利,尤其在近年全球化进程受阻、欧美充满不确定性、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的大背景下,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进出口贸易、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直接投资等方面仍保持增长态势,“一带一路”共建合作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一带一路”倡议以追求多赢为目的,期望推进沿线国家投资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带动国际产能合作,实现区域优势互补,必将在全球打造新的经济发展引擎。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大陆,目前沿线包含东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及欧洲中东部区域,涵盖6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际上,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倡议,并不局限于沿线国家,尤其是位于“一带一路”倡议终端节点的欧洲国家。由于欧洲是中国目前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中国十分重视与欧洲的经贸合作关系。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载体,中欧班列已成为亚欧大陆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目前中国已打通30多条中欧班列运输线,不仅可到达中东欧还可到达西欧的德国、荷兰等地。仅2016年上半年,中欧班列累计开行600多列,比2015年增长150%。除中东欧以外的欧洲国家也对“一带一路”倡议持积极态度,譬如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位于西欧的德国政府便在欧洲国家中率先积极回应,欢迎中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也希望参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认为这将为德中两国深化合作带来机遇。作为欧洲主要国家的法国也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建设,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法国不少重要城市已经与中国部分城市开展合作。可见,中欧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紧密合作将会形成互利双赢的格局。
如何加强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涵,尽管中欧贸易一直占据中国对外贸易的最大份额,但近年来增速有所放缓,欧洲也正面临着经济、安全等各种危机,中欧班列在运营过程中仍存在返程放空等尴尬局面。要进一步加强“一带一路”框架下中欧经贸合作,需要中国充分了解货物销往国家的市场需求偏好和企业供给能力,进而制定相应的中欧贸易政策,挖掘更多贸易潜力。因此,研究“一带一路”倡议下欧洲国家与中国在贸易品种上的互补性,了解各国的优势和劣势产业,对于提升中欧班列运行效率及深化相关欧洲国家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中欧贸易商品以工业制成品为主,中欧班列所运载货物也多为IT产品、汽车配件、文娱体育用品、工艺品等工业制成品,所以本文的研究将集中探讨“一带一路”倡议下欧洲国家与中国在工业制成品贸易上的互补性问题,并对它们的互补水平总体表现、分行业表现以及内在要素相互作用机制进行评价、分析和研究。
“一带一路”是一个开放的亚欧合作体系,欧洲是这个体系的重要支撑节点,对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欧洲包含近50个国家和地区,本文基于政治和经济因素,将欧洲分为西欧、南欧、中东欧、独联体国家4个类别。
西欧包括德国、法国、英国、荷兰、比利时等发达国家,这些国家是中国传统的主要贸易对象,双边经贸关系较稳定。近年来,中国对西欧发达国家出口的主要制成品为机电产品、纺织品、家具、玩具和贱金属制品等;进口的主要制成品为运输设备、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和光学手表等精密仪器,多为资金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产品。其中,德国是中国在西欧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工业制成品已经成为中德双边贸易的主要商品,中德双边贸易商品的结构与中欧商品贸易结构类似,即中国向德国出口制成品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初级加工产品,而进口制成品则集中于高技术投入的制成品。
南欧包括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意大利等国,经济水平相对较落后,尤其是近年来受欧债危机影响,经济陷入衰退。中国向南欧国家主要出口劳动密集型、中低技术密集型产品,如机电、纺织品、鞋类等,中国从南欧国家进口则主要是以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双边贸易商品结构较相似。以关系最为紧密的意大利为例,意大利是中国在欧盟的第五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意大利在亚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16年中意双边贸易额呈下降态势,中国对意大利主要出口商品有服装、纺织品、鞋类、箱包、玩具、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等;中国从意大利主要进口商品包括纺织机械、动物皮革、电视显像管、金属加工机床、橡胶或塑料加工机械等。
中东欧是一个地缘政治概念,包含波兰、匈牙利等16国,占据欧洲约1/3的面积,开展与中东欧国家的贸易合作对于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意义重大。中国与中东欧各国的双边贸易增长速度很快,但双方贸易额占各自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并不大,贸易合作潜力巨大。目前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的制成品贸易为顺差状态,贸易商品类别主要是机械及运输设备和劳动密集型产品,按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量排序,波兰、匈牙利、捷克、罗马尼亚和斯洛伐克依次排名前五,阿尔巴尼亚和拉脱维亚则排名最末两位。
独联体国家是一个政治概念,包括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等国,位于欧洲最东边,而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皆横跨欧亚两大洲,鉴于它们对于“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重要性,可以把它们归入独联体国家类别。独联体国家与中国的贸易前景可观,汇丰银行曾经预测,到2050年,中国与“独联体四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克兰、白俄罗斯)的贸易额将超过整个欧元区与“四国”的贸易额。以哈萨克斯坦为例,自从1992年中哈建交,中哈双边贸易增长迅速,中哈双边贸易额一度占据中国和中亚五国贸易总额的90%。2015年,中国从哈萨克斯坦进口制成品最多的是矿产品,占进口总金额的 45.8%,其次是贱金属及其制品,占总金额的29.2%。而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出口商品主要是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如2015年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出口额最大的商品类别是机电产品类,占总金额的 45.5%,其次是贱金属及其制品,占总金额的13.9%。
总体而言,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欧洲国家与中国的双边贸易,尤其是制成品贸易发展势头良好,开发中欧贸易潜力将对中国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深化国际产能合作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欧洲的“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众多,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差异明显,导致其国际贸易产品结构大相径庭,为进一步深化中国和欧洲国家的制成品贸易合作,有必要系统分析各国之间的制成品贸易互补特征,充分利用国别贸易比较优势,避免恶性竞争,实现优势互补,保证双边贸易可持续发展。
为系统分析“一带一路”倡议下欧洲国家与中国制成品的贸易互补特性,本文选择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塞尔维亚、乌克兰、匈牙利、荷兰、捷克、克罗地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阿尔巴尼亚、爱沙尼亚、保加利亚、法国、比利时、白俄罗斯、俄罗斯、波兰、德国和哈萨克斯坦等21个国家作为研究样本,囊括了西欧、南欧、中东欧、独联体各区域,并详细测算2006—2015年各国与中国制成品之间的贸易互补水平。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数据大部分来源于BVD数据库的CHLEM 分数据库,同时还参考世界银行、WTO、联合国等国际权威机构发布的相关经济数据,保证了研究结论的权威性和准确性。
同现有大多数研究一样,本文采用贸易互补指数来衡量两国商品贸易的匹配程度,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i和j代表国家,k代表产品(产业)类别,x代表出口,m代表进口,RCA为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如果某国某类商品的出口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大于1,说明该国与全球相比在这类商品的出口上较集中,该国在这类商品的出口上具有比较优势,反之则具有比较劣势。对于两个国家的一种商品k,如果一国出口比较优势明显(RCAxik大),而另一国进口比较优势明显(RCAmjk大),则在该商品上一国的出口与另一国的进口正好互补,其互补性的大小可用RCAxik× RCAmjk来衡量。Wk/W为贸易量比重的加权系数,Wk表示商品k的世界出口总额,W则表示所有商品的世界出口总额。两国整体贸易互补指数C越大,表明两国贸易关系的互补性越强,竞争性越弱。
测算结果如表1所示,2006—2015年间各欧洲国家与中国的双边制造品贸易互补水平整体较高,在21个国家中贸易互补总体水平超过1的国家达到17个,分别为阿尔巴尼亚、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爱沙尼亚、捷克、匈牙利、法国、斯洛文尼亚、荷兰、斯洛伐克、拉脱维亚、罗马尼亚、波兰、克罗地亚、德国、塞尔维亚共和国和比利时,贸易合作潜力巨大。
表1 整体双边贸易互补水平排名
在与中国贸易互补总体水平排名前三的国家中,位于欧洲东南部的阿尔巴尼亚高居第一位,阿尔巴尼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主要的贸易对象也限于欧盟范围内,但近年来中阿政治关系趋好,中国商品也因物美价廉在阿尔巴尼亚大受欢迎,大量的机械设备、建筑材料和纺织品等热销阿尔巴尼亚,中国也热衷于购买阿尔巴尼亚的矿石产品等,2015年中国更是超过希腊成为阿尔巴尼亚第二大贸易合作伙伴。横跨亚欧大陆的大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皆为中国的接壤国家,与中国整体的互补性较好,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三,近年来中俄双边贸易频繁,增长速度迅猛,中国已成为俄罗斯最大贸易合作伙伴,而中国前十大贸易合作伙伴也包含了俄罗斯;排第三名的哈萨克斯坦,中国现已成为其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对于这些排名靠前的国家而言,贸易的互补性均大于竞争性,可以稳步扩大现有贸易规模,进一步加强各种经济联系。
其他与中国互补水平较好的国家包括位于波罗的海沿岸的爱沙尼亚,中国在中欧传统的主要贸易合作伙伴波兰、捷克、匈牙利等,以及中国在西欧的主要贸易合作伙伴德国、法国等,多为人均GDP较高的国家,他们与中国的贸易多集中于制造业产业内,如机电产品等,跟中国既有互补也存在竞争,可以在稳定现有贸易规模的同时取长补短,不断改善自身贸易的商品结构,通过提高自身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来赢得更多市场。
与中国贸易互补水平较低的国家包括白俄罗斯、立陶宛、保加利亚、乌克兰等,这些国家经济体量不大,与中国的整体贸易量也较小,如排名最后的白俄罗斯,便是位于欧洲东部的一个内陆小国,经济发展水平也不高,可能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前并未受到太多关注。然而,白俄罗斯对于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位于中东欧地区交汇的十字路口,是联系独联体国家和欧盟的必经之路,今后中国更应该与之加强互联互通,充分挖掘贸易合作潜力。
为进一步从行业角度研究中国与欧洲各国制成品的贸易互补性,本文参考Chelem数据库国际产业分类准则,根据生产投入的研发密度,将所有制造业产品进一步划分为高、中高、中低、低技术等4个层次,各技术层次包括的行业如下:一是高技术含量制成品:航空航天器制造,制药业,办公、会计和计算机设备,广播、电视和通信设备,医疗、精密和光学仪器;二是中高技术含量制成品:电气机械和设备,汽车、挂车及半挂车,化学制品(不含制药,如除虫剂、涂料、肥皂、香水、人造纤维等),铁路机车及其他交通设备,其他机械设备;三是中低技术含量制成品:船舶制造和修理,橡胶和塑料制品,家具,再生产品,焦炭、炼油产品及核燃料,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钢铁,基本金属(包括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金属制品;四是低技术含量制成品:木材及制品(不含家具),纸浆、纸张、纸制品、印刷和出版,食品、饮料和烟草,纺织、纺织品、皮革及鞋类制品。根据商品技术含量水平来进行分类,能够更加准确地定位各国在全球分工中的位置,进而优化产业结构和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提高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欧洲各国与中国各层次制成品贸易互补水平排名如表2所示。
表2 欧洲部分国家与中国各层次制成品贸易互补水平排名
就高技术含量制成品近10年互补水平而言,大部分国家与中国的贸易互补水平均较高,尤其是位于欧洲西部、北部的发达国家荷兰、德国、法国和处于欧洲心脏位置的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可见中国与欧洲发达国家在高技术含量制成品上贸易互补性很强,具有极大的贸易往来潜力。此外,乌克兰、立陶宛、拉脱维亚、阿尔巴尼亚和白俄罗斯等5个国家近10年与中国在高技术含量制成品的双边贸易方面呈现较低互补水平,分值大多都低于1,也未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值得特别关注的是阿尔巴尼亚,该国整体与中国的贸易互补水平很高,但是在高技术含量制成品上,其双边互补水平很低,可见阿尔巴尼亚与中国的双边贸易并非以高技术含量的制成品为主。
对于中高技术含量的制成品而言,其所属行业需要投入的科研资源要相对少于高技术行业,但也需要较高水平的熟练劳动力、机械设备和技术水平。两国如在这一层次的制成品贸易互补水平高,则表明两国在这些领域的贸易合作能够较好地利用彼此的资源禀赋差异,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从表2可知,欧洲21国在中高技术含量制成品上与中国的双边贸易互补水平整体不是很乐观,只有少部分国家达到1左右的分值水平,尤其是荷兰、德国、法国、比利时等西欧发达国家,在中高技术行业产品方面与中国的贸易互补性都很低,发展潜力较有限。这一层次产品表现最好的是独联体国家俄罗斯,虽然近几年互补水平稍有下降,但是总体趋势比较稳定,居所有国家首位,中国对俄罗斯的出口商品主要包含机械设备、服装、电器和电子产品等;来自俄罗斯的进口产品则主要集中在原油及成品油、铁矿砂、原木等,双边贸易互补性较强,中俄完全可以通过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实现规模化生产。此外,匈牙利与中国的中高技术含量制成品的双边贸易平均互补水平也较高,发展趋势也最好,中匈两国在汽车电子机械等相关中高技术产业进行贸易具有较大潜力。
在中低技术含量制成品方面,欧洲21国与中国在该制成品层次的双边贸易互补水平整体较好,只有极少部分国家未能够达到1左右分值,拉脱维亚的分值更是高达2以上。就中低技术行业产品而言,中国与部分中东欧国家贸易呈互补状态,发展潜力较好;德国、俄罗斯、匈牙利等与中国贸易量较大的传统大国在这一层次的制成品贸易上互补水平则明显较低。
低技术含量制成品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若这一层次产品的互补性较强,表明其中一国的比较优势在于生产不需要太多科研和知识投入的产品,而另一国对该类产品的需求也较好,两国的生产和需求主要集中在低技术产业这一层次,经济结构还有待优化。从表2可以得知,近10年来,欧洲21国与中国在低技术含量制成品的双边贸易中互补水平整体非常高,所有国家都达到1以上分值,阿尔巴尼亚的分值更是高达3以上,与中国的双边贸易互补水平也居于21国之首,这主要归于在低技术含量产品方面双边贸易的高水平互补度。可见,就低技术投入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产品而言,中国与大部分中东欧国家贸易互补性非常强,发展潜力巨大。
本文基于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原理,利用贸易互补指数测算了基于“一带一路”的欧洲21个国家与中国双边制造品贸易互补的整体水平,并且依据Chelem数据库国际产业分类标准,进一步将工业制成品分为高技术含量制成品、中高技术含量制成品、中低技术含量制成品、低技术含量制成品四大类,分别分析了在每个制成品层次上各国与中国的双边贸易互补水平的变化情况。研究结论显示,2006—2015年欧洲21国与中国的双边贸易互补水平整体较高,贸易互补水平超过1的国家达到17个,贸易合作潜力巨大。具体分产业而言,对于高技术含量制造产品,中国与欧洲发达国家贸易互补性很强,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而在中高技术含量制成品层次,整体情况并不乐观,发展潜力较为有限;在中低技术含量制成品层次,各国的互补水平整体表现较好;在低技术含量制成品层次,各国与中国的互补水平都非常高。可见,中国与荷兰、德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部分发达国家的互补贸易制成品主要集中在高技术产业,而与阿尔巴尼亚、哈萨克斯坦等中东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互补贸易制成品则主要集中在低技术和中低技术产业。
鉴于以上结论,为进一步深入开展中国与欧洲“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贸易合作,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鉴于大多数欧洲国家与中国贸易互补性较好,中国可以进一步加强与这些国家的政策沟通,通过签署相关协议,推进贸易便利化,加大道路、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充分挖掘贸易潜力,稳步扩大与这些国家的贸易规模;第二,鼓励企业牵头、政府引导,强化中国与欧洲国家之间,尤其是与乌克兰、立陶宛、拉脱维亚、阿尔巴尼亚、白俄罗斯等国在高技术、中高技术和中低技术等行业领域开展广泛交流合作,从而引导、提升在相应层次制成品方面的互补需求,促进双边贸易结构转型升级;第三,建立健全沿线国家多边对话机制,各国虽然重视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合作,但同时又担心中国对其构成威胁和挑战,因此需要双方进一步建立对话机制,消除不必要的误会,增进彼此的了解,为贸易顺利开展营造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
[1] 马尔克·尼科利奇,计奕.中东欧国家和塞尔维亚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观点和立场——地缘政治视角[J].欧洲研究,2015(6):33-37.
[2] 孙睿.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大国贸易互补性研究——以中哈俄德为例[D].兰州: 兰州财经大学,2016.
[3] 张理娟,张俊玲,张晓青.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中国对外贸易格局变动及优化研究[J].鲁东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91-96.
ResearchonTradeComplementarityofManufacturedGoodsinChina-EuropebasedontheFrameworkofBelt&RoadInitiative
GUO Xiaoming, WANG Shizhen, HUANG Sen
(Research Center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1, China)
Located at the terminal node of “Belt & Road” initiative, Europe, as the largest trading partner of China, 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Belt & Road” strategy. In order to further tap the bilateral trade potential between China and the European countries related to the “Belt & Road” initiative, 21 countries located respectively at western Europe, southern Europe, CEEC and the CIS region are selected out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Since the goods traded between China and European countries are mostly manufactured goods, this paper will also focus on the manufactured goods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the selected 21 countri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manufactured goods trade situation, the paper probes into the manufactured goods trade complementary characteristics from year 2006 to 2015 between China and the 21 countries, with the emphasis on the analysis of different types of manufactured goods. At last, the paper gives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China to further strengthen trade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object countries.
Belt & Road initiative; manufactured goods; trade complementarity
2017-05-0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带一路’战略下中西部地区国际产能合作机制及实施路径研究”(16XJY014);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一带一路’引领下重庆产业国际绿色合作的耦合机制与实施路径研究”(KJ1707189);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潜力共生视角下‘渝新欧’沿线国家产能合作价值研究”(KJ1707185)
呙小明(1981—),女,湖北公安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能源经济学、国际经济学;通讯作者:汪世珍(1963—),女,重庆铜梁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市场营销。
呙小明,汪世珍,黄森.基于“一带一路”的中欧工业制成品贸易互补性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7(12):38-44.
formatGUO Xiaoming, WANG Shizhen, HUANG Sen.Research on Trade Complementarity of Manufactured Goods in China-Europe based on the Framework of Belt & Road Initiative[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7(12):38-44.
10.3969/j.issn.1674-8425(s).2017.12.006
F752.7
A
1674-8425(2017)12-0038-07
(责任编辑邓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