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万时定律到良性竞争

2018-01-05 09:17黄希楠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11期
关键词:教学效率

黄希楠

摘要:本文提出英语教学效率提升有两大因素,一是一万小时刻意训练;二是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良性竞争,在班级竞争中采取小组合作比较模式,在个体竞争中采取对抗模式。

关键词:万时定律;良性竞争;教学效率

一、一万小时定律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

经过一万小时的训练累积,有些人成长为专家,有些人仅仅成为熟练者,为什么有这样的区别呢——因为此一万小时非彼一万小时,他们积累量变的前提和过程不同,前提和过程决定了结果。我国高校大学生尤其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虽然经过高考并已学习英语多年,但就实际使用英语的能力来说还很欠缺,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可以追溯到小学二年级甚至一年级,从时间上来说,都已经超过了一万小时,但从实际效果来说,却难以令人满意,教师在教学中不难发现,课堂教学大受影响,教学效率受到学生固有水平的短板限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很难增加课本以外的新知识。所以说,一万小时定律要起作用,需要必要的前提。

(一)一万小时的训练并非是简单重复

一万小时定律有一个基本的前提是必须经过一万小时的刻意训练。埃里克森在1993年提出刻意训练这一理论时,强调它和机械重复及玩耍互动不同。刻意训练指的是“再次确认了常识——简单重复、随随便便,不会带来进步,就像吃一万小时饭并不会成为美食家,说一万小时的话也不会成为演讲家。”这就强调了一万小时的练习或者输入的材料要有质量和数量的保障。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前提是高质量且多样性的“三百首唐诗”,多样性的材料才能避免单一师傅近亲繁殖带来的退化。从托福、雅思教学来说,考生在词汇上需要两方面的准备:一是对高频词汇的掌握,二是对各专业、各领域广泛的了解(广而不深,考生只需了解地质、地理、天文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人类学等人文学科,不需深入掌握这些学科的专业术语)。对高频词汇的掌握,对应了质的要求;对各领域的广泛了解,对应了量的要求。有了这两方面“质”与“量”的保证,才真正开启一万小时的练习之旅。

(二)练习方式符合认知规律

人的注意力与意志力有时限性与节律性。以成年人注意力为例,在有目的和持续的情况下能坚持30分钟,而过了最佳注意力后容易受外界干扰。再比如人体生物节律,它是指人的体力节律、情绪节律和智力节律。生活中,每个人的情绪和体力、智力都有自身的规律,从出生到死亡都有周期性,每个人的生物节律都不同,周期性也有差别,如果想在最好的状态学习,就应遵循自身生物节律。也只有学习者尊重客观规律,才能事半功倍。

首先,观察自身规律,选择效率高的时段学习。例如,在一天中的上午完成重要的学习任务,有钢琴老师曾在教学中做过比较,学生在上午的10点至11点和在下午的2点至3点进行钢琴学习,效果明顯好于晚上7点至8点,因为在晚上的时候,学生已经很累了。

其次,劳逸结合,高度集中注意力练习一段时间后,主动松弛,充分给予大脑吸收、储存、处理信息的时间;高度集中的刻意训练实际是对脑力的一大挑战,人在高强度的脑力训练后,必须经历较长时间的修复,才能让大脑更好地处理学习信息。

第三,化整为零,切分小块,重复练习,提高掌握效率;俗语说“一口不能吃成一个胖子”,就是说事情不能一蹴而就,要循序渐进,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学习也是一样,大段落、大部头的整篇学习,既容易产生学习的惰性,也容易因碰到些小的困难而放弃,反而是短小、精悍的练习容易让人更快地掌握知识体系、技能的内部结构,也更容易让人产生学习成就感。

第四,只在“练习区”练习,不在已经掌握的领域过久停留,保持不断进步;心理学家把人的知识和机能分为三个区域,最内层的区域为“舒适区”,即个体已经熟练掌握机能的区域;最外层的区域被比喻为“恐慌区”,表示暂时无法学会的技能;中间层为“学习区”,即个体在“学习区”里学习和练习,才会有进步。但对于英语教学来说,一个班级往往有数十位学生,甚至是合班授课的几百人,这样的学习往往是没有针对性的,同样的内容,对于有些学生来说是“舒适区”,对于有些学生来说是“恐慌区”。这就必然要求了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要在自主学习中找到自己的“练习区”,既不在“舒适区”做无谓的停留,也不在“恐慌区”怯懦不前。

第五,设法使学到的知识、理论尽快付诸应用,获得有效反馈。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学以致用,要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继而由浅入深、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三)坚持、自控的重要性

积累量变以达到质变,是一万小时定律的目的。与传统观念不同,Baumeister&Tierney;(2011)的研究表明,自控力是有容量限制的,自控力是一个生理学现象。此研究的两点启示为:首先,每天的自控力总量是恒定的,用完即止,这从另一角度说明了重要的事情要优先做的必要性;其次,自控力虽然有限,就如体力、精力、肌肉强度,但经过训练是可以提高和加强的。

二、良性竞争

如果说正确、有效地练习一万小时是达到世界级水平的营养基础,竞争则是激发顶级选手发挥最佳状态的舞台环境。竞争这一理念充斥着人类社会各个领域,它具有显著的两面性——压力和动力,这两点都可以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马克思说:“单是社会接触就会引起竞争心和特有的精神振奋,从而提高每个人的个人工作效率。”(《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001)竞争有两种基本表现形式:一种是为了自身利益而发生的竞争,这种竞争是力求获得,且互不相让,以打败对方而取得最终的胜利;另一种是以竞争为前进的手段,不是单纯盈利的争取,而是融合的竞争。这后一种竞争就是通常所说的良性竞争,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为目的,这种良性竞争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潜力,激发人的上进心和创造力,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只有把个体放在群体中,无论个体间的关系是对手还是队友,善于竞争的个体都能在充分发挥自身水平的同时,更注重团队合作、无私协助队友以达成共同目标。而在教学中引入良性竞争,目的是促进学生能力的相互提升和进步,这就要求从班级规模、学生角度、教师角度三个方面科学设计教学。

(一)班级中的良性竞争

教学中班级规模现已成为英语教学中饱受诟病的一个问题,不少研究者都针对大班还是小班产生了许多辩论,但班级规模实质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例如,一对一的VIP模式严格来说属于短期诊断模式,对于快速解決学生的盲区难点有效,但如果用于长期渐进式教学,就发挥不出特别有效的作用。对于具体的班级规模,统计与科学研究印证:18~24人的班级规模是理想的群体教学规模。

这样的班级人数也使得班级竞争无处不在,学生之间的竞争如产生良性竞争,则同学之间共同进步,不仅激发求知欲,更能体现团队合作的优良模式。例如在英语教学中,引入学习式小组合作模式和比较模式,合作模式是小组间成员互相帮助,互相督促,开展美文背诵、课堂展示、小演讲等形式的教学,既能营造课堂氛围,又能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兴趣性和参与度,极大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升。比较模式则是采取小组成员代表小组参加组与组的竞赛活动,老师扮演评讲角色,最终师生共同选出优胜者。这样,学生全程参与教学,大大活跃课堂气氛。目前在高校课堂中,学生普遍上课都不主动,许多学生成了“低头族”,运用小组竞争模式,对课堂教学模式有根本改进,让“教与学”回归到根本。

笔者将小组合作模式和比较模式引入大学英语教学后(小组成员定期进行重组,以免形成固定的小团体,影响班级的整体凝聚力),一些学生评价班级英语学习氛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当我周围的同学都在忙碌准备时,我发现自己也不由自主地花更多时间在学习上,因为不想让自己成为班级中最不努力的人。”也有同学说,“这种学习方式能让我清晰地发现自身知识的不足和同学间的差距。”

(二)学生个体间的良性竞争

教师在班级中发现与培养“火车头”,利用榜样作用激发每个个体的前进动力,同时设计个人对抗模式,使得班级内形成人人主动参与、积极进取的良好学风。学生会感到“每个同学都在努力学习,我既有压力也有动力,我也要努力起来”,“我看到了自己的短板,这激发了我的斗志”。鼓励学生个体之间竞争,需从点滴开始,例如每节课的作业,无论何种形式,对于优秀者都要及时表扬。

引入个体对抗模式,也更容易使学生的学习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教育部在2004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应更注重“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这种教学要求考虑到学习者的个体发展。个体对抗模式更能全面满足学生发展个性、兴趣和特长的心理需求,使学生的兴趣内化为学习动机,也能更准确地检测出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知识结构,理清学生短板差距。根据马斯洛需要理论,个体都希望在社会上有自己的位置,希望更多地实现自身价值,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体验自身价值的年龄阶段,较强的体验成就感会更好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起学习的内在动力。

(三)学生与教师间的赏识教育和良性竞争

鼓励学生挑战教师是学生英语学习中不断进步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一方,这就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师的认识。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堂是一个平等的学堂,学生与老师都有发言权,也都有相互质疑和挑战的权力。在具体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取更多的教学方式增进师生间互动,从而发现学生的优势与劣势,进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不屈从于权威,进而挑战权威,对于这一点,教师的态度将成为主导化的一面,教师越是慷慨,并富有接纳精神,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也必然更具有创新和挑战性。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赏识和鼓励也是对学生的肯定,更能激励学生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三、结语

提升教学效率归根到底是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教学环境内,更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知识吸收。万时定律是为了保证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后的延伸,让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课堂中,而是延伸到自主学习,从而内化为终身学习;而良性竞争是为了学生在课堂学习发挥出最佳水平,让学生学习更主动,同学之间有互动性和竞争,师生之间有赏识和鼓励,让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猜你喜欢
教学效率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效率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巧用课堂评价 提高教学效率
对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策略的思考
如何以学定教,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浅谈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谈如何提升农牧区小学汉语文教学的效率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论花样游泳运动员选材和初级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