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引导下的中学历史教学

2018-01-05 14:27张益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历史教学

张益

摘 要:学科核心素养是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所提出的新的课程目标。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历史教学才有了方向和灵魂;以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为手段,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才有了实现的可能。本文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一课为例,初步尝试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并探讨相关教学策略。

关键词:历史教学 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2-0085-02

2014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该意见提出了构建各学段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核心素养”概念由此也成为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的新方向。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这一目标,成为了中学课堂研究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要实现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方式,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确立新目标:即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第二,采用新的教学策略:教师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导学设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笔者以岳麓版第19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一课为例,初步尝试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并探讨相关教学策略。

1 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最初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的要素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到2016年下半年调整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1]。根据新的历史核心素养,笔者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做了如下设计:

唯物史观:通过相关史料,在历史理解的基础上,学生认识到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相适应的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通过大事记、大事图等形式,学生对1949—1976年新中国经济建设的重大事件进行梳理,加强学生的时间观念;在空间观念上,充分利用书本上一五计划的成果图,从“工业布局”这个概念上强化学生的空间观念。

史料实证:充分利用书本上史料的同时,教师收集、整理关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相关史料,形成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全面、完整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素养。

历史解释:教师在分析一五计划意义时,让学生对一五计划的意义如“独立的工业体系”、“合理的工业布局”等概念进一步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家国情怀:通过对1949—1976年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学习,学生深切感受到新中国领导人在面对“前无古人之事业”,“摸着石头过河”之不易,更为新中国领导人在我国经济建设上的不懈努力的奋斗精神而感动。

2 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在明确了新的教学目标之后,目标的实现则有赖于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我们都知道,历史核心素养的养成单靠传统的知识灌输或者价值观等方面的说教是不够的。历史核心素养的养成需要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等素养的共同支撑,这就决定了历史课堂教学的复杂性和多元性[2]。基于歷史核心素养培育的历史课堂,教学环节实施主要有四个步骤:

2.1 知识整合、导学设疑

知识整合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书本内容,对教材的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归纳,形成“学案”。这能使学生了解史实、形成困惑,并为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实施奠定基础。“学案”一般由教师编写知识框架,引导学生完成相关的具体知识,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教材文本的研读,尤其是对于比较抽象的历史概念进行分解,自主完成[2]。例如《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这一课的学案,笔者对本课的知识进行了简单的重构,学案是按照时间顺序对书本的知识点重新归纳整理。

在知识梳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有目的地设置一些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关于这一课,笔者设计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是让学生在知识梳理的基础上,记录一些重要年份的大事件即大事记;第二个是让学生根据时间轴,试着手绘1949—1976年我国经济发展的曲线图。这两个问题不仅夯实了学生的基础知识,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发困惑,最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核心价值观中的时间观念。

2.2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在知识梳理的基础上,学习的进一步深入,需要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以实现知识的连续构建和有效迁移。如《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这一课,笔者让学生结合书本上“一五”计划的成果图,合作探究“一五”计划的意义。书本明确交待“一五”计划的意义之一是“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笔者让学生探讨:你们觉得这个工业布局合理么?为什么说是“初步”,能不能说“一五”计划已经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不难发现“一五”计划成就虽然主要在东北,但是从东到西、从南到北都取得一定的成就,从区域分布上看是相对合理的。同时,学生也探究发现“一五”计划的成就主要集中于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相对缓慢,从产业布局上来说又有些不合理的地方,所以书本上用了“初步”二字。通过对“一五”计划意义的合作探究,学生的空间观念得以加强,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得以培养。

2.3 历史材料、情境体验

历史情境体验主要是指通过虚拟历史情境、还原教学内容、渲染历史氛围、观察历史遗存等方式,让学生在相对真实的场景中去感受历史,形成认知、内化情感。这就要求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体验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体验中获得经验、内化感情[2]。《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这一课中,“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内容,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既陌生又觉得可笑,他们不能理解当时的中国为何从上到下都热衷于现在看来错的那么离谱“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为了让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认知,笔者给学生提供一些历史材料,使学生回到了当时的中国,明白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的封锁、苏联的榜样作用的影响下,同时由于国内由于中共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在特定环境下的特殊思维方式和心态,以及迫切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民族心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结果好心办坏事,种善因结恶果。学生从异口同声地否定“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到对这两场运动的产生有了更多的理解,也体会到新中国领导人在摸索经济建设道路上的艰辛。这一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也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2.4 总结概括、拓展升华

总结概括、拓展升华是历史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环节。它的主要功能是提升学生的能力,培育学生的情怀。例如,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这一课中,笔者的总结是呼应了学案,按照三个时期进行总结。通过这个总结,学生认识到:国家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相适

应……在这个过程,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维,同时也培育了学生唯物史观。

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这一课为例,我们看到了历史核心素养在课堂上的实现。正是有了明确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教学才有了灵魂;正是有了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才有了可能。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要尽可能做到以历史核心素养培育为导向,合理灵活地安排实施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诸多环节,以实现历史课堂由“三维教学目标”到培育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新目标的转换,推动高中历史课堂持续有效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田春苗、范英军.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中学历史教学三着力点——以“评价秦始皇”一课为例[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7(1).[2] 张华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环节要素设计探析——例谈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7(4).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历史教学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