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教学中三腔共鸣演唱法的训练策略

2018-01-05 23:24庞盛
广西教育·B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训练策略高中音乐

庞盛

【摘 要】本文论述通过巧妙的练习,利用打开喉咙、哼鸣练习、放松喉头、三腔联动的科学训练,帮助学生寻找歌唱中三个腔体的联合运用,掌握三腔共鸣的演唱技能,提升学生的演唱水平,打造声音的通畅明亮,把歌曲演唱变得更轻松、更科学,逐步推进学生的音乐歌唱能力。

【关键词】高中音乐 混声共鸣 三腔共鸣 训练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7B-0166-02

音乐当中的歌唱是要讲求科学方法的,在高中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要把握循序渐进的原则,培养学生三腔共鸣的演唱方法,利用打开喉咙、哼鸣练习、放松喉头、三腔联动的科学训练,帮助学生寻找歌唱中三个腔体的联合运用,让他们在不同的声区按照科学的比例进行相互之间的协作,打造声音的通畅,感知更轻松的演唱方法。

一、打开喉咙,感知口腔共鸣

在科学的演唱方法中,打开喉咙是首先要做到的一点。教师要让学生找到喉咙打开的状态,并保持这种状态进行歌唱,只有做到真正地打开喉咙,才能将声音唱出来,才能做到声音的通畅,所以打开喉咙是教师训练学生三腔共鸣不容忽视的重要步骤。

例如在听赏歌曲《歌唱祖国》时,教师就在听赏的过程中巧妙结合了打开喉咙的训练,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结合唱,更深入地了解歌曲,帮助学生全面听赏。教师为了让学生体会打开喉咙的感觉,用半打哈欠和吸气的状态来引导学生感知喉咙部位的松弛,在反复的练习过程中感知喉头的开合。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打开喉咙的重要性,给学生做生动的示范演唱,让学生聆听教师两种演唱方法,第一种教师示范喉咙打不开时的声音,让学生说出聆听这种声音的感觉,然后再示范演唱第二种打开喉咙的声音,让学生说出聆听感受,通过两种不同的演唱方法示范,学生对比总结出:“打不开喉咙的声音喑哑不通畅,而打开喉咙的声音明显通畅明亮。”通过这样具体生动的对比,学生对打开喉咙有了初步的概念,学会了运用口腔共鸣去科学地演唱,为后边的音乐学习提供更有利的保障。

教师要求学生喉咙打开的前提是口腔必须首先打开,用外边的这张嘴带动里边的那张嘴,也就是用口腔的打开带动里边咽喉部位的打开,教师让学生半打哈欠,通过体会打哈欠时会厌部位的抬起,去感知喉咙部位的打开,在这样的状态中发声并演唱,找到声音口腔部位的舒适通畅。

二、哼鸣练习,体验头腔共鸣

在歌曲演唱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地运用头腔共鸣,只有巧妙利用了头腔的作用,才能轻松地歌唱高音,头腔共鸣帮助学生找到高音区声音的明亮,感知声音的松弛状态。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哼鸣的发声练习,找到轻声歌唱的感觉,让哼鸣带动头腔的共振,找到正确的歌唱位置。

例如在听赏歌曲《春天的故事》时,教师就在听赏的过程中,进行了哼鸣的发声练习,教师用钢琴弹奏歌曲的旋律,让学生跟随旋律进行哼鸣,哼鸣中教师进行简单的讲解和生动具体的示范演唱,让学生了解哼鸣的正确方法。教师要告诉学生头腔共鸣的重要性,只有学会了运用头腔才能将高音唱得更轻松、更完美,头腔共鸣的正确运用也会让音域范围变得更宽广。教师指导学生哼鸣时要做到牙关打开,舌头平放并抵在下牙龈处,声音通过鼻腔向眉心处哼唱,找到眉心振动的感觉,嘴唇轻轻碰在一起,嘴里的各个部位要积极地运作呈打开状态,轻松哼唱高音,正如一句话所说:“你能哼到哪,就能唱到哪”,也就是说哼鸣中更能体会高音的位置,帮助学生找到头腔共鸣。教师带领学生跟随歌曲旋律进行哼鸣练习,在科学的方法中体验头腔的巧妙运用,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找到头腔共鸣的正确声音位置,激发唱高音时兴奋状态的形成,为轻松歌唱做好充足的准备。

头腔共鸣是歌唱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正确掌握了头腔,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嗓子,掌握更轻松的演唱方法,教师要让学生学会鼻腔和头腔的巧妙结合,把嗓子解放出来,体验头腔在高声区的重要作用,哼鸣练习更能让学生体验高音的头腔共鸣,用哼鸣感觉带动轻声哼唱,体验高声区头腔明亮通畅的声音。

三、放松喉头,促进胸腔共鸣

歌唱当中学生为了追求声音的浑厚和音量的强大,会产生挤压喉头的现象,致使声带受损,声音紧张,达不到放松状态下胸腔共鸣的自然舒畅,音乐教师要培养学生放下喉头的良好习惯,让他们如说话般的自然,如叹气般的放松,体会胸腔共鸣在歌唱中的科学运用。

例如在听赏歌曲《义勇军进行曲》时,音乐教师就着重对学生如何放松喉头进行了科学的训练。教师让学生朗读歌词,让学生找到说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吸气,并保持里边吸气状态下的打开,巧妙结合气息进行歌唱练习。胸腔共鸣在歌唱中不能缺少,否则就会失去声音的根基。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字母 mu 的练习,让学生体会胸腔的振动,尤其是在唱中低音区时胸腔的科学运用,随着声音的不断升高,教师要让学生保持喉头的稳定,不能随着音高的升高而抬高喉头的位置,否则就会出现高音的挤压,使声音音色单薄喑哑,为了让学生在高音区依然能够放松喉头,教师可以让学生假想胸口处有一张嘴,喉头的位置降下来,唱高音和唱低音喉头的位置要一致,不能随音高的改变而上下移动,这样才能唱出统一的音色。歌唱当中教师要始终强调放下喉头,让歌唱在轻松状态下进行,让学生体会说话时喉头的自然状态,把喉头的这种放松带到歌唱当中,打造科学的胸腔共鸣。

胸腔共鸣是在一种放松状态中呈现出来的声音,不是通过喉头的挤压达到的,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声音的浑厚是在各种机能放松的状态下,气息与之巧妙结合的运用,歌唱中要学会放松喉头,把喉头自然的放下来,不管是高低中哪个音区都要做到统一的喉头位置,从而促进歌唱中正确的胸腔共鸣。

四、三腔联动,营造完美音色

歌曲的演唱要讲求科学的方法,音乐教师要让学生学会三腔共鸣的歌唱技能,在科学的训练中体验正确的演唱,帮助他们更轻松地演绎歌曲,只有掌握了科学的演唱方法,才能达到音色的完美,教师在音乐课堂中要针对三腔共鸣的歌唱进行系统的讲解,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演唱,为音乐学习提供更多的有力保障。

例如在聽赏歌曲《玛依拉》时,音乐教师就针对三腔联动进行了科学的训练,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三腔共鸣,即口腔、头腔、胸腔的三腔混合共鸣,教师在平时的音乐课堂对各个腔体的共鸣运用都有一些基础的训练,这样就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有了逐步的推动作用。教师通过巧妙的方法让学生逐步训练三腔的混合共鸣,教师首先可以给学生做现场的示范演唱,让学生感知各个腔体分开运用时声音的音色特点,然后再将三腔进行结合,让学生听辨三腔共鸣音色的圆润和通畅。教师要告诉学生歌唱低音时,胸腔相对要多一些,而随着音的不断升高头腔的运用要相对增多,三腔在歌唱中的运用比例是随着音高的变化而逐步变化的,高音头腔多,低音胸腔多,口腔随时结合,三腔联动打造科学的混声效果。教师带领学生演唱听赏的歌曲,让学生在演唱中体验三腔共鸣的歌唱,做到喉咙的打开和喉头的放松,体验唱高音时的兴奋,让三腔的机体和气息的支撑巧妙结合,寻找自己最佳的歌唱状态。

美好的音色要靠科学的演唱方法打造,教师要在听赏课中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学生进行演唱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把唱歌变得更轻松、更科学,人的自然音域是有局限性的,单纯地运用嗓子歌唱不仅仅是损坏声带也会造成音域的狭窄,歌唱要想营造完美音色,就要讲求一定的技能技巧,三腔共鸣的混声歌唱是帮助学生提升演唱水平的有效途径。

总之,在高中的音乐课堂中,教师要遵循渐进的原则,科学地训练学生三腔共鸣的歌唱方法,要让学生详细了解什么是三腔共鸣的混声歌唱,并结合具体的训练逐步掌握这一歌唱技能,促进高中生音乐歌唱水平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崔泉馨.浅谈歌唱中的共鸣及三腔共鸣实用练习[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1(3)

[2]张 豫.浅谈歌唱的共鸣[J].北方音乐,2000(2)

[3]李春蕊.论声乐演唱中的“核心状态”——“三腔一体”的共鸣原则[J].广播歌选,2009(1)

(责编 罗汝君)

猜你喜欢
训练策略高中音乐
核心力量在短跑运动中的作用及其训练策略
浅议初中英语听力障碍及训练策略
基于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模式探讨
新课改下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高中音乐鉴赏课
高职选修课《演讲与口才》训练策略与原则探析
高三体育特长生田径训练的策略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习作训练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