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德育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渗透

2018-01-04 11:22张学忠
甘肃教育 2018年21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渗透德育

张学忠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课堂;德育;意识;渗透

【中图分类号】 G4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21—0070—01

道德与法治课是德育的主阵地,教师应该在这块主阵地上播撒德育的种子,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中小学德育大纲》也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那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应该如何渗透德育呢?

一、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爱国主义意识

爱国主义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德育中亘古不变的主题。道德与法治学科蕴含着生动而又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渗透,使爱国主义教育和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比如讲授《建设美好祖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這一节时,教师应该创设氛围与学生共同回顾中华民族取得的辉煌成就,了解中华民族素来以智慧勤劳及富有实干精神闻名于世,让学生对自己的民族充满自豪感。教师也可以借助名人,比如鲁迅先生为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到日本学医,但在仙台的见闻感受,使他认识到国民的愚弱,认为从身体上拯救不了国民,应该医治国民的思想,从而使他毅然弃医从文,引导学生体会这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与人类休戚相关的热门话题。环境保护不仅要靠管理,靠科学技术,更靠国民的环保意识。道德与法治课堂要承担起培养下一代人环保意识的任务,也为“大手拉小手,增强环保意识”架起了一座桥梁。比如讲到环境保护时,师生共同探究土地沙化的原因,让学生明白大多都是人类肆无忌惮的破坏造成的。还有西北地区经常出现的“沙尘暴”给人类造成的巨大危害,最后再启发学生,为了人类以后不再遭受土地沙化之苦,应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

三、渗透责任感教育,培养责任意识

强烈的责任感是有所作为、事业成功的基本因素之一。如果学生缺乏责任意识,就很难挑起时代、国家赋予的重任。然而,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学生责任意识不强,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经常引导教育学生。如,在学习《做负责任人的人》一节时,先引导学生认识到很多人在为我们的健康成长与幸福生活承担着责任,如父母、老师、战士等,进而启发学生联系生活,自己谈感受,使学生的责任认知与现实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并逐步落实到行动之中。

四、渗透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培养团结协作的意识

现在独生子女较多,优越的生活条件和父母的精心照顾使他们有聪慧能干等优点,但同时也滋生着个性强、一意孤行和娇纵任性等缺点,尤以自我为中心表现较为严重。在教学中,怎样让学生懂得个人服从集体的协作关系,有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观念呢?在学习《在集体中成长》这一单元时,让他们明白:集体有助于我们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也有助于我们获得他人的经验,扩大视野,健康成长,再向学生发问: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需不需要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呢?让学生谈认识,从而明白我们的生活确实少不了这种团队协作和集体主义精神。

五、渗透珍爱生命的教育,培养热爱生活的意识

生命只有一次。针对社会上一些人轻生的现象,在讲授《生命的思考》这一单元时,教师应该教育学生:一些人因缺乏对生命的认识,不尊重与珍爱生命,把生命当做儿戏,吸毒、轻生、群殴致伤致死等这些事不时发生。鉴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特别宝贵的,只有守住了生命,我们才能感受四季的冷暖变换,体验生活的千姿百态,追求人生的各种幸福。

六、渗透感恩教育,培养感恩意识

尼采说:“感恩即是灵魂上的健康。”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他人的服务,大自然的赐予等,对于这些,很多人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从来都没想过回报。感恩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学会感恩是何等珍贵,社会太需要我们心存感恩。只有学会了感恩,学生才能以友善之心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只有学会了感恩,学生才会更珍惜拥有的一切;只有学会了感恩,学生子才会有更远大的目标。

德为学之本,是关乎孩子一辈子的教育。“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德育应该注意方法,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有机渗透,潜移默化。

编辑:陈富祥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课堂渗透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构建策略研究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