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教师评价制度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2018-01-04 12:30游爱华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7年24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教学质量

游爱华

[摘 要]目前,高校教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教师评价信息反馈效果不佳、教师评价衡量指标不够合理等方面。本文分析了教师评价制度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作用,且结合高校发展需求,提出了相关管理建议,旨在全面提升教学管理的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评价制度;教学管理;教学质量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24.144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24-0-02

0 引 言

教师的个人能力、职业素养以及思想境界是影响高校教学管理质量的重要因素,对高校学生发展能够产生重要影响。教师具有教书育人的职责,加强教师管理能够为高校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评价机制是教学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需要将其灵活融入其中,结合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加以管理,为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打造优秀的师资人才队伍。本文将结合高校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讨论教师评价制度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应用的作用,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1 高校教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教师评价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评价信息反馈效果不佳,教师评价衡量指标不够合理等方面问题。

1.1 教师评价信息反馈效果不佳

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提升教學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管理的方式。但是,纵观当前高校教学管理的实际情况,存在着教学管理模式不够合理的问题,教师评价仅仅为了鉴定教师能力、考核教师水平,没有将教师评价与教学管理活动相互融合。高校教师评价信息反馈不足,难以真正发挥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师品质的意义,对高校的持续发展也会带来不利影响。

1.2 教师评价衡量指标不够合理

高校教师评价需要从教师的思想素质、业务能力、职业素养等多方面予以考核,作为评价教师能力的重要指标,但在当前高校教师评价中,却存在着教师评价衡量指标不够合理的问题。高校没有结合教师工作的实际情况、学生发展需求、高校建设需求等进行指标设计,难以真正发挥评价制度的应用优势。

2 教师评价制度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教师评价制度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能够发挥总结改进价值,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现教师专业性发展,对提升高校教师整体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2.1 发挥总结改进价值,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教师评价制度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其根本目的在于衡量一个教师的行为标准,有助于发挥教师评价的导向、激励与完善价值。教师评价制度能使每一位教师明确自身的优势与不足,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对提升现代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2.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现教师专业性发展

教师评价制度能够进一步规范教师队伍的建设模式,有助于实现教师专业性发展。当前,教师评价多围绕教学活动展开,在这种教师评价制度下,教师对自身职业发展不够重视。而完善的教师评价制度,能够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在自我反思中全面提升能力,对教师的职业发展与塑造高校优质形象均能够提供良好的条件,引导教师向着专业性方向发展。

3 教师评价制度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应用的方式

3.1 明确评价目标,制定评价标准

教师评价制度需要明确的目标设定,且结合目标深入开展各项活动。在确定目标的过程中,高校需要结合现有的制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关注教师的职业发展需求,帮助教师制定个人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切实发挥教师评价制度的价值。

其一,教师评价体系需要包含教师的师德水平。教师需要保持良好的职业素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能够认真、细致地完成教育活动,保持兢兢业业的职业态度。其二,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每一位教师均需要知法、懂法,坚决贯彻落实各项教师理念、法律规定,按照课程计划与教学大纲开展教育活动,自觉维护接受教育者的个人受教育权利。其三,教师评价需要关注教师的知识结构与工作能力。教师既需要具有渊博的知识、文化基础,还需要具有较强的专业学科水平,能够结合各项知识开展教育活动,以良好的道德行为与文化知识指导学生,发挥“教书育人”的价值。同时,教师自身还需要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知识,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其四,关注教师的工作业绩。例如,教师做班主任或其他教育工作的效果,教师学科教学成绩(教师著述、论文及科研成果)。

3.2 制订评价计划,提升教学质量

科学制定教学评价计划,有助于强化教学考核与教学评价工作,进而全面提升教学质量。高校在制定教师评价计划时,主要可以从教师自我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教师对教师和高校管理者对教师的评价等方面展开。

3.2.1 教师的自我评价

教师的自我评价是主要倡导的评价方式,也是教师评价的重要方式,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3.2.2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学生作为接受教育的对象,是教师教育活动的直接参与人员,他们对教师的整体教育能力、职业素养等具有一定的直观感受与判断。因此,高校可以通过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发现教师教学指导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不足之处等,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例如,高校可以定期开展教师评价活动、网上优秀教师评选活动等,对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行过程性评价。

3.2.3 教师对教师和高校管理者对教师的评价

教师对教师的评价,具有细致化、量化的特点,能够站在专业的角度上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具有包含课堂设计能力、教学实验进展等。高校管理者的任务是组织、协调、平衡和总结各个评价主体的评价活动。高校管理者需要将日常的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分解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等相融合,构建具有客观性、真实性特点的评价成果。高校管理者在评价时要站在管理的角度进行评价,基于宏观视角进行分析,提出教师的不足之处与改进方向。此外,高校可以成立教学督察小组,不定期对教学活动进行检查,对教师的授课能力做出评价,指出教师讲课过程中的优缺点,为教师不断改进工作质量指明方向。

3.3 融入激励制度,保持职业热情

高校教学活动属于一种智力型的高层次活动,适当融入激励机制,有助于保持教师的职业热情,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对教学活动进行全面且科学的指导。高校要在教学管理中应用科学的行为理论,详细了解教师在教学中的各类心理需求,创设良好的条件将这些需求融合,使教师能够主动、积极地开展各类教学活动。

例如,高校可以对工作积极性较高、工作质量较好、学生满意度较高的教师予以鼓励,给予其更多的职业晋升机会。而对于工作积极性较差、教学质量较差、学生满意度评价较低的教师则进行惩罚,如奖金惩罚、辞退惩罚等。

4 结 语

现代高校教学管理中教师评价制度的应用价值愈发凸显,高校也越来越重视教师评价制度。高校在教学管理中,可以通过提升教学质量、融入激励制度、保持职业热情等方式,构建完善的教师评价制度,充分发挥教师评价制度应用的价值,发挥其应用优势,坚持从实际出发,在积极探索、不断改进的过程中,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主要参考文献

[1]王艳.高校教学质量相关制度落实障碍研究——以北京S大学听课与评课制度为例[J].高校教育管理,2014(2).

[2]刘春宏,时伟.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缺陷与对策——大学教学学术的视角[J].理工高教研究,2008(2).

[3]蒋述东.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管理的探索与创新——以重庆教育学院旅游系教学质量管理为例[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9(3).

[4]徐承萍,王德华,宋悦宁,等.提升教学管理行为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某高职学院关于教学管理行为有效性的调研报告[J].中国校外教育,2013(24).

[5]高利兵.县域职业学校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建议——以安徽省宣城市为例[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8).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教学质量
创新背景下的高校教学管理研究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实践教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