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翱
[摘 要]随着国家“互联网+”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作为互联网金融重要组成部分的校园网贷应运而生,在为大学生群体提供消费、创业、学习等便利的同时,也暴露出平台虚假宣传、涉嫌高利货等方面的问题,导致近期高校大学生因无法偿还网络贷款而发生的安全事故越来越多,给校园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隐患。本文立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视域,剖析、梳理了当前校园网贷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校风建设,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普及金融知识,重视诚信教育;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完善困难学生精准帮扶工作等针对性措施。
[关键词]校园网贷;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24.134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24-0-02
校园网贷款是利用电子商务网络技术平台连接借贷双方,而完成货币借贷的一种网络金融借贷模式,为大学生提供了一条全新的金融服务渠道,在满足大学生资金需求的同时,也发生了非理性消费行为、欠下巨额贷款无力偿还、冒用他人信息等多起校园网贷恶性事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整治校园网贷乱象已迫在眉睫,而如何引导现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预防校园网络贷款风险,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可避免的话题。
1 校园网贷的特点
目前,我国“校园网贷”平台数量呈爆发性增长趋势,但主要被京东白条、蚂蚁花呗、借呗、趣分期和分期乐等大平台占据,现阶段我国“校园网贷”主要有以下特点。
(1)申请流程简单。网贷平台为抢占市场先机,相比银行严格的审核放款流程,校园网贷门槛低,审核监控不严,在互联网端很容易即可完成贷款申请的各项操作步骤,包括了解贷款申请条件、提交贷款申请、审核放款等。尤其是经过校园代理办理的贷款手续,在校大学生仅需上传身份证、学生证等信息至网贷平台移动客户端即可完成贷款申请。
(2)消费群体庞大。依据国家统计局和教育部公布的最新數据显示,2017年全国共有在校大学生2 682万人,大学生易于接受新事物,但社会经验欠缺,普遍存在超前消费行为,极易做出相应的贷款行为,这恰好为校园网贷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
(3)贷款利率高。目前,校园网贷公司宣称最低月息为0.99%,甚至打出“零首付,免利息”等吸引大学生贷款,但根据网贷之家的研究报告显示,加上高额“手续费”、“咨询费”和“服务费”,校园网贷平台折算后的实际年利率可能达到20%以上。以某平台提供的偿还方案看,若贷款8 000元,分一年还清,每月偿还820元,实际上该学生共需支出9 840元,折合贷款年利率高达23%。
(4)违约成本高。借校园贷逾期不还,贷款机构会收取逾期利息、违约金或是滞纳金,也有平台在贷款时,会扣留约部分保证金(约为20%),一旦逾期该保证金更是无法归还,甚至会影响到借款人的信用记录。
(5)宣传力度广,存在误导性宣传。校园网贷占据市场采取多种宣传方式:一是利用促销广告,线下赞助各类校园活动,线上在大学生点击率高的网站进行广告推送;二是采用传单广告的方式,在校内发放宣传单,粘贴广告海报、二维码等进行宣传;三是采用校园代理的方式,赚取业务提成。同时,校园网贷在宣传标语上存在误导性夸大宣传:一是所谓的“零利息”,并没有告知借款人高额的服务费;二是所谓的“零首付”,平台放贷所收取的约20%保证金,存在变相“首付”嫌疑;三是在信贷逾期责任上,未明确告知借款人逾期借款责任。
(6)平台风控能力不强。国内“校园网贷”平台众多,但质量参差不齐。一是贷款“门槛”偏低,并无抵押、担保等措施;二是校园网贷款平台对信贷材料审核不够严格,缺少语音、视频认证等措施;三是存在重复贷款现象,容易出现“拆东墙补西墙”现象;四是部分“校园网贷”平台信贷的安全性低,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难以保障借款人的合法权利。
2 高校大学生校园网贷的危害
校园网络贷款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多便利,但由于申请流程简单、门槛低、贷款利率高、缺乏有效监管,在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
2.1 引导大学生不良消费习惯,易发心理危机
相关调查发现,大学生的网贷资金主要用于享乐和追求时尚等非理性消费行为上,购买手机、电脑、名牌服饰等占据了80%以上。大学生忽略了自身有限的还贷能力,在无力偿还时,抱以逃避债务的侥幸心理,逾期后网贷平台便会督促学生尽快还款,甚至与其所在学校、老师及家人联系,轻则电话恐吓、短信骚扰等暴力催收,重则提起诉讼,这些都将在无形中给学生施加了巨大的心理负担。
2.2 增加学生及家庭的经济负担
大学生网络贷款借出易、还债难,需要承受高额的本金及利息压力。当大学生无力偿还贷款时,有的学生会选择兼职打工,有的学生只好拆东墙补西墙,结果陷入利滚利、连环贷的陷阱,最终入不敷出无法偿还,最终只能依赖家庭帮助。
2.3 泄露学生信息,影响学生学业
大多数校园网贷只需提供学生证、身份证即可轻松获得数额不等的贷款,导致私人信息容易泄露,影响学生的征信记录,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社会风气养成造成了不良影响,使大学生无法安心学习,甚至出现逃课、退学等现象。
3 高校大学生校园网贷风险防范对策
校园网贷是一把双刃剑,在解决大学生们资金短缺问题的同时,也放纵了部分自控力较差的学生,作为一名高校思政工作者,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思政教育管理工作。
3.1 加强校风建设,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高校在校风建设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倡导积极、健康、节俭的生活态度,避免超前消费,把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消费状态、消费习惯纳入日常教育管理中,从思想源头上遏制校园网贷。②密切关注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及心理,通过校园网站广播、QQ群、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等多种媒介,开展专题教育课、主题班会主题文化宣传活动,加强不良网贷警示教育,积极营造崇尚节俭、抵制超前消费的校园文化环境。③完善校内宣传登记制度,核实宣传内容,杜绝虚假信息,避免网络贷款公司的信息渗入。④通过走访社区、关心五保老人、走进敬老院等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理性看待物质、金钱,宣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学生正面典型,营造勤俭节约的良好氛围。
3.2 普及金融知识,重视诚信教育
在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过程中,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培养学生“财商”观念。①重视大学生尤其是非金融类专业学生的金融知识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金融衍生品,树立科学的理财观,学会节流开支。②定期邀请金融监管机构、网络安全专业人员开展各类讲座,普及金融信贷基础知识和网络安全常识,开展金融常识竞赛、大学生诚信辩论赛、主题班会等活动,体验金融生活实践,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理财能力。③重视学生的风险意识教育及诚信教育,建立风险防范机制,积极培育学生的风险忧患意识,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④帮助学生了解校园网贷风险,普及网络诈骗防范基本知识,警醒学生远离不良网贷活动,提高学生防范风险的能力。
3.3 加強大学生的法制教育
高校作为大学生培养的主阵地,也应重视大学生的法制教育。①提高大学生的资金安全意识,利用校园微信群、校园网络等载体,普及社会常识及法律法规,全面加强防范宣传力度。②建立“网贷”学生数据库,掌握贷款或已逾期学生的基本情况,帮助学生摆脱校园网贷困境。③将提高防范意识、保护个人信息纳入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和日常管理,引导学生文明消费,避免私人信息泄漏,杜绝大学生参与高利贷、冒用他人信息等违法犯罪行为。
3.4 做好困难学生精准帮扶工作
高校要做好困难学生的精准帮扶工作。①密切关注贫困生的日常消费状况,充分利用校园资助政策,切实提高奖助学金贷款金额。②建立短期资金帮扶机制,探索并完善个性化的帮扶资助体系,加强学生资助工作的科学管理。③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满足学生学习、创新创业等各类发展需求。
4 结 语
校园网贷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本身并无对错,只是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若干问题。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加强学生的监督与管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并普及金融知识教育,净化校园环境,促进行业规范有序发展,使校园网贷真正为大学生学习、创业和消费需求带来有益帮助。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娜.高校大学生网络贷款问题及防范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6(33).
[2]李朗.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校园网络贷款风险防治[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
[3]崔柳.浅谈大学生校园网贷危害及管理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