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理性反思自省途径探微

2018-01-03 09:36赵红星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反思理性

赵红星

摘  要:数学学习是一种接受与探索交融的渐变过程,也是学生的认知、经验、思想方法不断积累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会把自己的思考、既有的认知等与新学习的概念、原理、法则、规律等进行有机整合,从而形成一个符合常识的、符合数学知识特点的表征或者解释系统。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自省、反思,势必能激发学习的内驱力,让孩子们的数学学习更具理性。

关键词:反思;自省;理性;顺畅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得创设适合的情境、营造适宜的氛围,引领学生积极投入到新知的探索之中,参与到认知的提取形成之中,使其成为真正的学习。同时,促进学生认知进行有意义的建构,使得数学学习富有理性。当然,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得花大力气引导学生回望探究的过程,以便自己更科学地、细腻地归纳知识规律、梳理数学知识,建构最可靠的认知结构。

一、适时自省,让学习更理性

态度影响着一个学生对学习的操守。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与情感变化,善意地引导学生进行自身学习态度的反思,从而使其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信念,帮助学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例如,在“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练习课”教学中,教师会经常设计这样的习题:“在□68÷77中,要使商是两位数,□最小填(  );要使商是一位数,□最大填(  )。”这是一道常规性的考查题目,然而,有相当的一部分学生却会答成这样: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9。

师:能把你的想法再说一遍吗?

生:最小的數不就是1吗?最大的数当然是9啊!

面对这样的回答,令教师啼笑皆非。也能够看出,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很不端正的,学习习惯也是有问题的。为此,做如下引导,以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习惯,培养学生严谨细腻的态度。

师:噢!等会儿再进行学习判断。下面请大家先自主把题目读三遍,要求一个字一个字地认真读。

学生自由阅读习题。

师:现在把自己的阅读理解告诉大家,谁来?

生:这个习题是问,几百六十八除以七十七,要使商是两位数,“□”中最小填多少。要求的不是最小的自然数,而是要思考如何符合除法的商是两位数。要使商是两位数,就得保证被除数的前两位必须大于等于77,所以只能是868、968,其中868最小,就是说“□”中最小是8。

……

从案例的结局来看,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学习的深入程度是有着很大影响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从而改变习惯,使学习更加顺畅。同时,教师还得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励学生进行独立反思,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养成严谨细致的学习习惯,使得反思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稳步提升。

二、及时反思,让学习更顺畅

“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自我评价水平,这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数学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由此看出,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组织安排学生每隔一段时间交流和反思自己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能够更清醒地看到自己的习惯,也熟悉他人的习惯,从而在比较中不断优化自己的习惯,让学习变得更加顺畅,非常有活力。

例如,在“三角形面积计算的练习课”教学中,教师就得强化读题、审题、积极有效的联想等学习习惯的训练,以促进学生精准运用知识,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师:李大爷家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状的萝卜地,测量出三边的长度分别是6米、8米、10米。请大家帮李大爷算算萝卜地的面积是多少。

生:8×10÷2=40(平方米),这样算面积是最大的。

生:还可以这样算,6×10÷2=30(平方米)。

生:我认为他们的解答是没有道理。应该是6×8÷2=24(平方米)。

师:出现了三种解答,你认为它们都合理吗?为什么?

生:肯定不合理,就一块萝卜地,怎么会有3种不同的答案呢?

师:对啊!那我们该如何更好地思考和研究这个问题呢?

生:要读题、审题,找准最正确的信息。萝卜地是直角三角形,我们可以画出一个示意图,再思考研究。

师:很好的学习习惯!那就多读一读题目,找一找最有价值的信息,并画出示意图去思考一下。

……

纵观该问题,笔者认为题目难度是有的,但是要解决也是容易的。因为学生如果具备自己反思的那样的能力,多读题、多审题、找准有价值的信息、画一画示意图等,那么这道习题的研究就会很轻松了。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等,更要关注学生的良好读题习惯、审题习惯、画示意图、积极联想等培养与训练,从而在不断的应用强化中,使得数学知识得以固化,得到最科学的建构。

案例中,当学生的回答出现分歧时,教师的处理是非常灵动的,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过程的回头看,引导学生回忆已经掌握的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研究习惯等,帮助学生在画示意图的过程中,联想到“点到直线的所有连接线中垂直线段最短”,从而明白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是6米和8米,而10米是三角形的斜边,当学生把这些信息厘清时,问题解决就不再是问题了。

三、时时回望,让积累更厚重

帮助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解题经验、思考经验等是数学教学的根本使命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在经验中反思,通过回望经验,以促进数学知识的积累,让数学学习变得厚重,充盈着文化气息。

例如,在“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中,教师就得引导回顾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经验,并在小数的混合运算中得以拓展,从而建构更为详细的、科学的认知体系。

师:计算12.45-(6.56+2.4)+1.02。

生:进行自主计算,并在小组中进行互评互议。

师:这道习题的解答待会儿我们汇报。老师想问一问大家,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你认为做这样的习题,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错误?

生:可能会把6.56+2.4看成6.56+2.04,直接把百分位上的6和4相加。

生:计算过程中可能会把最后+1.02漏写。

生:可能会把12.45看成12.54。

……

学生所罗列的可能,在真实的学习中确实存在。笔者想这一反思活动,也正帮助学生梳理了自己的学习经历,也让经验更好地服务于知识的积累。案例中,教师的一句“老师想问一问大家,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你认为做这样的习题,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错误?”宛如一粒石子,在学生平静的脑海中激起了千层浪。学生对学习的可能性进行介绍,笔者想这些都不是子虚乌有的,都是学生听到过的、看见过的,这些可能是自己的经验,也可能是教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这方面经验的积累与反思,以便于学生更好地把这种计算经验有机地融合在他们的计算观念体系之中,从而促进计算经验的深化和提升。更为重要的是,每当学生经历这样的计算学习经验的反思,会真正地体现自己的主题意愿,学会从不同的角度阐述自己个性化的一面,也会诱发学习思维的创新,更会让学生的知识积淀愈加厚实。

“学、问、思、辩、行”是我国著名理学家朱熹早在八百多年前就提出的学习模式。由此看出,任何一种学习都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反思机会,也只有让他们在不断反思历练中,他们的领悟力才会有大幅度的提升,他们反思的习惯、自主学习的能力才会得到不断培养,这样,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才会在反思中不断涌现,才能为学生终身学习、持续学习奠定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反思理性
人人都能成为死理性派
高职《园林规划设计》示范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改革牛和创新牛都必须在理性中前行
“本转职”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归
理性的回归
对一夫一妻制度的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