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忠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新时代公安干警的基本政治品质。本文叙述了公安院校忠诚教育的内涵,阐述了公安院校忠诚教育的必要性。探析公安院校实施忠诚教育有效途径: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突出忠诚教育;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忠诚教育;深入开展校局合作,增强忠诚意识;加大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忠诚教育氛围。
【关键词】 公安院校;忠诚教育;路径
2017年5月19日,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与会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明确提出了“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四句话、十六字”总要求,其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邃。[1]这个总要求,又一次将“忠诚”二字放在首位,这充分体现“对党忠诚”是公安机关的政治灵魂,而实施“忠诚教育”则是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
一、公安院校忠诚教育的内涵
人民警察基本的政治品质就是忠诚。忠和诚是普遍的职业道德规范,即要求人们对自己从事的事业、行业具有奉献精神、诚信精神,人民警察除了上述应当所具备的特质之外,更需要对党忠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公安院校承担着培养忠诚可靠的警务人才的重任,因此公安院校的忠诚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公安院校的忠诚教育就是通过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目标明确、计划合理、组织有序的教育教法,提高预备警务人才对人民警察职业的忠诚原则、忠诚内容以及忠诚精神实质的理解,促使他们将忠诚融入到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中,并最终体现到自觉的行动上来。在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中,忠诚为首,这说明忠诚既是从警的基本要求,又是人民警察的为警之魂。
1、对党忠诚,即公安机关要坚持党的绝对领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走社会主义道路,坚决听从党的指挥,为人民服务。2018年4月13日,国务委员、公安部党委书记、部长赵克志在公安部党委会议上强调:要毫不动摇的坚持“公安姓党”。公安院校只有政治忠诚,才能保持政治定力,培养出适应新时期公安工作的可靠人才;
2、忠于祖国,即对警察的职能性质来讲,警察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的是国家的意志,因此,公安机关应始终将国家与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忠实的维护国家与民族的利益;
3、忠于人民,即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关系着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国家的权利来自人民,属于人民。作为人民的公仆,人民警察就应该把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人民的好卫士;
4、忠于法律,即作为一名人民警察既是法治社会的一般主体,又是法治社会的执法主体。在依法治国的新时代治国理政体系中,人民警察既要做到自觉守法、用法,还需要严格执法、规范执法、杜绝知法犯法、以权或钱代法的现象发生。
二、公安院校忠诚教育的必要性
公安院校的大学生作为预备役警官,接受忠诚教育不仅仅关系到他们个人的成长发展,更关乎到整个公安机关的未来建设,以及他们将要担负的重要责任。[2]因此,公安院校的忠诚教育对在校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公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公安机关的性质与职能决定了公安机关必须加强忠诚教育
公安机关是具有武装性质的国家行政机关,是我國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承担着维护国家、集体和公民合法利益的职责。作为人民警察,必须具有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意识,能够承担起维护国家与民族利益的责任与时刻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对于作为预备役警官的公安学子而言,要想承担起未来的使命与担当,将公安誓词转变为实际行动,就必须加强忠诚教育。
2、当前国内外形势需要公安院校加强忠诚教育
从国际形势来看,今年是改革开放的四十周年,可以说改革开放带给了我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随着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深入,一些来自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意识也随之涌进国门。大学生正处于青少年的成长阶段,明辨是非的能力还较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树立还需要一段时间,对于外来文化的评判缺乏价值标准。目前,敌对势力关注大学生群体,通过各种手段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对我国未来的建设者与接班人的培养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从国内形势来看,当前我国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就是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如果抓不住这个点,那么我国的制度优势必然发挥不出来。人民警察作为党和人民的“刀把子”,同时也是维护社会安定的中坚力量,这就更需要一支(只)绝对忠诚、党性纯洁、政治可靠的公安队伍。因此,作为培养公安后备力量的公安院校,必须将忠诚教育放在首位。
3、忠诚教育是各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需求
中央政法委员会书记、武装警察部队第一政委郭声琨同志曾经强调:“全国公安院校作为培养广大公安专门人才的重要桥梁,要始终把忠诚教育作为教书育人的第一要务,全国公安院校必须开展‘坚定理想信念,铸牢忠诚警魂的相关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广大预备警官,为社会主义公安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3]因此,公安院校由于其特殊的目标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不可能如普通高校一样根据社会需求来设置。公安院校必须以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四句话、十六字”为总要求,以政治建校为基础,把培养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放在首位,设置具有公安特色的人才培养学科。
三、公安院校实施忠诚教育有效途径
公安院校开展忠诚教育,必须以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为教育重点,只有抓住这个重点,才能锻造出新时代党和人民满意的过硬公安队伍。公安院校的忠诚教育,不应该只从一个方面或一种途径展开,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利用资源、开展合作,探索忠诚教育的有效途径。
1、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突出忠诚教育
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突出忠诚教育,需要明确区分思想政治教育与忠诚教育的差异。有的学者片面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忠诚教育,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忠诚教育是不能等同的。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较为宽泛,涉及“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忠诚教育的任务较为具体,解决“怎样成为人民警察,成为什么样的人民警察”的问题;其次,二者所讲授的内容也各有侧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以学生们形成对国家、民族发展历史经验以及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念的高度认同,并将这种认同继承和发扬下去,同时,当今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如何发挥正能量,增强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阐释能力,在多元文化中确认主流思想等理论要点,而忠诚教育的内容则是围绕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和具体的忠诚原则而展开的,教育内容凸显了公安院校的特色,符合未来人民警察的职业特点和工作需要。[4]因此,公安院校需要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除了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之外,还需要更多的进行忠诚教育课程教学,挖掘忠诚教育的内涵,突出“公安姓党”的根本政治属性,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忠诚教育形成合力,发挥更大的育人效果。
2、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忠诚教育
红色资源是我们一笔宝贵的财富,运用在日常对学生的教育当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5]因此,公安院校能否利用好红色资源对学生进行忠诚教育,值得教育者深思。首先,对学生进一步解读红色资源的意义。当前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5后”,新一代大学生对很多历史事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因此对红色资源的进一步解读,有助于学生树立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例如重读“长征精神”、“狼牙山五壮士”等历史事件,由点到面,层层递进,使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了解系统化、全面化,这有助于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认同,对警察忠诚信念的铸就,从而使忠诚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其次,开展红色资源实践教学。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忠诚教育,应该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不能仅仅局限在某一场合、某一时期或某一个方面,而应该有一定的连续性、系统性。例如,组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观看红色影片,使学生的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从而感悟革命精神的内涵;通过讲好红色故事、唱好红色歌曲等活动,发挥红色资源资政育人、凝心聚力、以文化人的作用,让广大学生自觉接受红色教育。
3、深入开展校局合作,增强忠诚意识
公安院校培养出来应该是应用型、实战型人才,因此公安院校的课堂就不仅仅局限在学校,而应更多地放到实践活动中,从而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到公安工作的艰巨性、使命性和光荣性,进一步提高对人民警察事业和公安职业的忠诚度。目前校局合作是公安院校开展学生实战训练的最佳模式,根据笔者调查,这种合作模式目前分为单一型与双向型。所谓单一型就是学校利用假期将学生派往合作的公安局进行实习,如此一方面增长了学生见识,提高了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还能为公安局补充新鲜力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安民警超负荷的工作压力;双向型就是除了学校将学生派往公安局之外,公安局还将选派民警到学校进行交流学习,从而达到双向参与,合作共赢。目前虽然校局合作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合作内容较为单一,公安机关热情度不高,同时缺乏相应的监管条例等等。因此进一步深化校局合作,首先应该由更高一级公安机关牵头,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各方的目标、责任等,为校局合作这个平台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持,确保在后续开展工作时做到有章可循;其次实现资源共享,共助人才培养。过去公案学校与公安机关由于体制机制不同,各自都有各自的利益诉求,因此在合作时难免会出现分歧。进一步深化校局合作就是要双方取长补短,共享资源,一方面需要共享人才资源,建立双方沟通机制,加大人才培养,共享信息资源;另一方面需要共享科技资源。校局双方在科技领域各有优势,但是如果不能联合使用的话,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只有加大共享,实现联合,才能培养高尖端的公安人才。
4、加大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忠诚教育氛围
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培具有重要影响力。加拿大著名学者斯蒂芬利考克教授曾经说过:“对大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生活环境。”公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能否将这三个方面统筹好协调好发展好,将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当前公安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更应该突出忠诚这一主题。首先是物质文化建设,作为最直观的校园文化教育,它所承担的使命最為重要。当前应该进一步突出公安英雄模范事迹展览,特别是对刚入校的大学生而言,更应该以此进行专项教育,树立忠诚意识;其次是精神文化建设。作为公安院校而言,精神文化的建设是核心,当前更多的应该以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将警察的忠诚意识渗透到日常的校风、学风、班风建设中,实现全员育人、全院育人。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强化学生的忠诚意识。最后是制度文化建设,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公安院校的制度文化建设,不仅仅只针对学生,同时也要针对老师,只有共同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校园的教学与育人工作正常展开。
习总书记对公安队伍提出的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四句话、十六字”总要求,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邃,为未来公安队伍建设提供了方向与指南。面对当前的形势,加强对公安学子的忠诚教育迫在眉睫,但是也应该看到,这是一个长期的过期,需要不断地改变方式方法,从而培养出“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公安事业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切实做到“四句话、十六字”总要求[N].人民日报,2017-06-2(006).
[2] 何刚.公安院校大学生忠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湖南警官学院学报,2015(6).
[3] 任永强.浅析公安院校大学生忠诚教育的内涵及其路径[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4).
[4] 付瑶.论公安院校的忠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J].公安教育,2012(4).
[5] 将红色基因融入全面从严治党[N].人民日报,2017-01-17(007).
【作者简介】
蔡培潇(1989—),男,陕西西安人,法学硕士,陕西警官职业学院治安系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