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关乎国家稳定、民族发展、人民幸福。本文立足我国民族发展实际,对加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路径进行了分析。首先,在新时代下,加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要继承优秀民族理论,顺应时代发展,推陈出新;其次,要坚持十九大基本方略中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贯彻发展理念;再次,要通过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营造和谐环境,通过三大举措的实施与贯彻,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与繁荣。
【关键词】 民族团结进步;民族理论;十九大基本方略;和谐环境
一、继承创新优秀的民族理论
恩格斯认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地最高峰,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科学的理论是指引实践的行动指南,同样,优秀科学的民族理论是指引民族团结进步发展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习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多民族的大一统,各民族多元一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一个重要优势。”民族的统一团结离不开“老祖宗”们的不懈努力,“老祖宗”所传下来的优秀理论我们应该结合时代发展继承创新,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繁荣发展。
1、继承优秀民族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主义社会民族独立的浪潮下,深刻阐明了民族团结理论,提出了“团结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没有团结联合,就没有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胜利”等经典之表述。后来,列宁和斯大林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团结理论,并在实践中不断将其完善和发展,成为在各国民族团结方面值得借鉴的理论之一。
自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传播,党始终坚持以其民族团结理论为指导,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理论。中国迈进新时代,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进步理论再次加以汲取,提出了新思想、新论断,比如“要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等。十九大的胜利召开,正式标志着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思想的形成。只有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之上,“坚持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和睦相處、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才能始终保持各民族大团结的良好常态。”
2、顺应时代发展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变,说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也迈进了新的历史时期。在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初期,广大人民群众的目标在于解决温饱问题,满足对物质的需求,影响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主要因素亦显于此。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温饱问题已然解决的国情之下,人民群众已不再满足于物质生活的丰裕,开始追求民主、法治、公平等精神需求。这表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出现了新的影响因素。
中国大步踏进新时代,面对民族团结进步出现的新问题,习总书记提出:“解决好民族问题,物质方面的问题要解决好,精神方面的问题也要解决好。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错误思想观念,增强各族干部群众识别大是大非、抵御国内外敌对势力思想渗透的能力,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面对民族问题、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具体时代发展、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既要立足于物质问题的解决,也要服务于各民族精神文明的发展,使各族人民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前进。正如习总书记所说的只要我们善于聆听时代声音,坚持真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一定能够展现一番新局面。
3、创新民族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新时代,面对层出不穷的挑战,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必然要推出新理念、新举措,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指明发展方向。
我国的民族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基于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不断创新而得以形成的科学成果。在我国政治、经济等五大方面都有体现,比如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提供少数民族就业、加强民族地区生态建设等。这些都是我国少数民族得以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进入新时代,习总书记也反复强调,“要通过理论、政策的创新和完善,让各族人民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通过理论创新和政策的落实,使各族人民不仅在物质层面同时在精神层面都能感受到极大的归属感,开创辉煌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二、坚持十九大基本方略的引领
十九大报告阐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四条基本方略,其中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做主这三条基本方略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1、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十九大有言:党是领导一切的。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就一直肩负起为人民、民族谋幸福、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等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中国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的伟大转变;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中国实现了强起来的巨大转变。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始终能把握方向、谋大局、定政策,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努力实现中国梦。
习总书记在民族会议中提出:“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是关系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的大事,是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大事,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团结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所在,必然在党的领导下贯彻实行。“否定了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将不会存在,国家的统一就会面临挑战,中国民族就会陷入分裂和纷争。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不坚持党的领导、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坚持国家统一,民族工作必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国共产党是各族人民通过实践探索的共同选择,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各族人民团结统一、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顺利发展的愿望才能达成实现。
2、坚持贯彻发展理念
习总书记曾说过:“增强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表明发展是民族团结的关键。自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了全方位的重大成就,但是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仍十分突出,主要表现为我国部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因此,要坚持贯彻发展理念。在十九大基本方略的引领下,首先,坚持科学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民族地区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发展,个别民族地区应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沿线的地域优势,以此发展繁荣经济。其次,民族地区同样要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并按照五个总要求,加快民族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再次,十九大报告根据我国迈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背景,提出推进西部大开发。因此,要在现有格局基础之上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新格局的形成,激发创造力,实现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推进民族团结进步。
三、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十九大明确指示,民族团结要加强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并借石榴籽为喻将各民族紧紧团结在一起。在我国迈进新时代的现阶段,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给各民族的发展创造更好、更加有利的条件,可以使各民族在经济方面的各种资源、政治方面的各种应变对策、文化方面的文化传承等能够资源合作共享、对策文化相互借鉴,从而促进民族共同发展、繁荣,为各民族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此举措的具体实行,其首要方面是要正确认识各民族间的差异性和共同性。弄明白其目的并非要求去消灭各民族之间的特性、差异性,而是通过交往,使各民族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互之间的差异形成初步的了解。然后,通过交流,使各民族不断挖掘其它各民族优异的资源、文化,并兼收并蓄。接着,通过交融,创新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目标的实现。当此措施在各民族间得到充分的贯彻与落实,和谐的民族关系、稳定的发展环境自然应运而生,为民族团结进步发展创造优良的和谐发展环境。
四、结语
总之,深化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是一项长远而伟大的事业。一方面要结合现实国情、时代发展,继承优秀传统民族理论,革故鼎新;另一方面要坚持十九大精神引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做主;同时,也要注重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和谐环境的打造,从而促进56个民族大团结,深化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467.467.
[3] 乌小花.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思想的多维度与新内涵[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7(6).
[4][5] 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80.179.
[6] 陈瑛.新时代民族工作的科学指南:深入学习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7(6).
【作者简介】
钟金珊(1995.6—)女,土家族,湖南张家界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馬克思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