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莲花村
——马帮“驮”起的回族古村落

2018-01-03 02:36
创造 2017年11期
关键词:巍山县马家马帮

东莲花村
——马帮“驮”起的回族古村落

云传踆

东莲花村是巍山县永建镇的一个回族自然村,坐落在红河支流米汤河畔,三面环水,地势平坦,环境优美,民族风情浓郁。驱车翻过下关市西南边那座雄峻的大山,就进入了巍山县的永建镇。永建镇是巍山县北大门,红河发源地,滇西回族聚居区,杜文秀反清起义的揭竿之地,也是云南著名的侨乡之一。而东莲花村位于永建镇坝子中央,属于永和村委会,距镇政府所在地1.2公里,距巍山县城25.5公里,距下关市29.5公里。

东莲花村是一个纯回族村落,形成于明代中叶,因历史上水丰草茂、广种莲藕而得名。全村总面积12.4平方公里,不到300户人家,约1200多人。从外貌看,一色青砖白墙灰瓦,整个村子仍保留着较为完整的传统村落风貌,尤其有许多保存完好的清代和民国年间的老建筑,角楼庭院、照壁雕花、古风犹存,点缀其中,更使东莲花村流露出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2008年10月,东莲花村被住建部和文物局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12月,东莲花村又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回族村落最典型的标志性建筑就是清真寺,它以中式建筑为主体,融入了伊斯兰文化的元素,非常有特点。该清真寺始建于清代初叶,经光绪、民国以及改革开放以后多次重修扩建,形成今日之规模。清真寺坐西面东,沿中轴线依次为大门、宣礼楼和朝真大殿,占地5866平方米。其中,宣礼楼(也称“叫拜楼”)为四重檐歇山顶楼阁式古建筑,高14米,檐下五彩如意斗拱,雕梁画栋,翼角飞翅,巍峨秀丽。宣礼楼,即召唤村里穆斯林民众做礼拜的地方,也是全村的中心,登上宣礼楼顶层,可从不同的方向瞭望东莲花村全景和周边的山水田园。朝真大殿则为双重檐歇山顶殿宇式古建筑,九转十一型结构,大殿屋脊中央竖立着象征真主的光辉和智慧充满宇宙万物的星月标志。整个建筑面阔十一间,前设廊道和月台,殿内后墙正中设窑殿,呈“凸”字型布局,内墙书有经文,宝顶有星月图案,古朴雄伟,气势非凡,可同时容纳上千人做礼拜。

巍山县永建镇东莲花村

巍山县永建镇一带的回民在历史上就善于经商,他们组织马帮,走马行商。据说解放前永建镇的回族村村有马帮,马帮的数量曾达到100多个,往来于云南、四川、广西和东南亚诸多国家之间,经营棉纱、布料、蓝靛、茶叶、食盐、药材等生意,一度成为当地回族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其中不少人出国经商后即定居异邦,现分布在泰国、缅甸、印尼、新加坡、日本等国的华侨有3000多人,镇内的归侨和侨属约2000多人,因而永建镇又是滇西著名的侨乡。而东莲花村,则是永建回族走马行商的一个典型缩影。在民国年间,东莲花村曾经是蒙化马帮锅头的聚居地,有马如骥、马如骐、马如清、张建清等一批有影响的大马锅头。他们走南闯北,经商贸易,互通有无,不仅积累了大量财富,而且广结良缘,结交各地的巨头商贾和军政要人,远近闻名。当时,东莲花村可以说家家养马、户户经商,村内马帮云集,来往商旅如织,贸易兴盛,经济繁荣,曾一度被喻为“小上海”。

清真寺宣礼楼

清真寺朝真大殿

在朝真大殿做礼拜的村民

古旧的门楼宅院

整洁的巷陌小道

东莲花村老百姓居住的四合院

东莲花村道上的碉楼

在历史上,马帮曾是云南交通运输和商业贸易的重要形式,而蒙化马帮又在云南尤其是滇西马帮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民国34年《滇西驿运报告书》记载:“马匹及马户经下关之帮以蒙化者为最多,凤仪、弥渡、大理等次之……蒙化不仅为驮马之生产地,亦且为其集中地,倘有需要,即万匹亦可招致之,盖附近各属之马帮,可向蒙化集中也。”蒙化即巍山县的旧称,历史上曾经是滇西重镇,茶马古道的交通中心。清代末年到民国初年,随着官办驿运体制的衰落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民营马帮开始迅速发展壮大,东莲花村的马帮也就是这个时候发展起来的。而今,我们在东莲花村所能见到的豪宅庭院、角楼照壁、马厩高墙等大量古旧建筑,仅仅是当年马帮走马行商留下的光辉一角。

马家大院

马家大院的二楼廊道和角楼

马如骐大院的照壁

东莲花村的马帮不仅规模发展得很大,而且有一套严整的组织和管理制度。每个马帮都有大锅头和二锅头各一人,总管马帮的重大事务和财务经济;同时还设有伙头、哨头、岐头若干人,分别负责途中的伙食、内部处罚、人蓄医疗和保镖押运等。再下面又分为“伙”“群”两个层次,通常三群为一伙,若干伙组成一帮,并设伙首和群头,各负其责。以上这些加上伙计(赶马人)和马匹,形成一支庞大的队伍。马帮内部有自己的行事规矩和行话,赶马人有特定的行头,结队而行,并有专门的旗号作标志。可以想见,村里的马帮一旦形成规模,必然涵盖家家户户,拉动整个村子的经济收入。

昔日马帮营商的辉煌,使东莲花村产生了许多大户人家和家业丰富的村民,也造就了东莲花村民居的规模、气度和风格。时至今日,东莲花村除了颇具特色的清真寺以外,还完好地保留着五座碉楼、二十多处庭院老宅和一排排大马厩,彰显着昔日马帮的业绩和“古道名邨”的历史。

东莲花村保存完好的老建筑,除了清真寺以外,首选“马家大院”。“马家大院”特指当年的大马锅头马如骥的老宅,于1934年开工兴建,历时7年建成。整个庭院规模宏大,布局规整,气度庄重威严,被人们概括为“一碉、二院、三门、四阁、五堂、六天井”。其中,主院为“六合同春”布局,整个大院把“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和四层碉楼结合起来,飞檐斗拱,精雕细刻,彩绘铭篆,大气非凡。从大门的气势到庭院阁楼的布局,处处都凸显着豪门的富足与地位。

要了解“马家大院”,就得了解马如骥其人。马如骥生于1897年,自幼熟读经书,聪明勤奋,为人厚道。二十岁左右即接过父亲走马行商的担子,踏上了四海经商的道路。马如骥凭着自身精明能干和重义气讲诚信,经过多年苦心经营,使马氏家族的马帮营生有了很大的发展,行商范围覆盖了整个西南地区和东南亚诸国,成为远近闻名的大马锅头。马如骥不仅经商,而且与白崇禧、卫立煌、龙云等一大批军政要人有密切交往,并担任过蒙化县参议员、回教救国支会委员和永济乡乡长等职务。解放前夕到缅甸经商,以后又迁居泰国清迈,1983年逝世。

离马家大院不远处,还有两座保存较为完好的大院,即“马如骐大院”和“马如清大院”。马如骐和马如清与马如骥是堂兄弟,早年就跟随马如骥走马行商,后来都成为马氏家族的大马锅头。其中“马如骐大院”建于1945年,又取名“麒庐”,用石头镶嵌的厚重大门,富丽堂皇,一通南北两院,中间是一座精美的共用照壁,形成独特的“一壁两院”布局。南院有一坐三层碉楼,下面是马厩,浑然一体。

“马如清大院”也建于民国34年,虽不及“马家大院”的名气,但也颇具特点。大门用石脚青砖砌成,门顶建有锥型六角楼,砖雕空花,高大气派。整个大院沿东西呈长形,分为东、中、西三个院落。西院“四合五天井”,东院“三坊一照壁”,中院雕梁画栋、花红叶绿、琳琅满目,并连接着一座角楼,角楼后面是18间联排两层大马厩。房房相扣,院院相通,布局精巧,层次丰厚。

东莲花村整个村庄整洁干净,穆斯林文化氛围浓厚。平日里男子头戴小白帽,妇女围着黑纱头巾,每逢重大节日,更是重彩盛装。一年一度的古尔邦节、圣纪节和开斋节,村民们都要宰牛杀羊,举办颂经、会礼和庆典等多种仪式。村里的老百姓严格地遵循着穆斯林的“六大信仰”“五大功修”,仍保留着传统的婚礼习俗和葬礼习俗。东莲花村回族的“一苦二甜三回味”三道茶、清真糕点、牛干巴和乳扇等各种传统食品,也颇有风味,深受人们喜爱。

总之,东莲花村不仅有着风格独特的传统建筑,以及隐寓在这些古老建筑后面的传奇故事,还有着多姿多彩的民族宗教文化,是一个值得去慢慢品味的古村落。

马如清大院的大门

东莲花村大湖

猜你喜欢
巍山县马家马帮
巍山县乡镇中学宣传思想工作现状阐释
马帮“驮起”脱贫路
高仕兴:云南普洱市马帮传统民族文化继承者
捡柿子
马家柚及其变异品系植物学特性观察
现在流行男生欺负女生
映像畜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