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昶
【内容摘要】数学作为中学教学课程规划中至关重要的科目之一,其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有极大的比重,尤其以八年级的数学教学最为重要,这个阶段是学生数学能力提升和优化的关键阶段,也是综合而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此教师要科学规划好这一时期教学目标,选择合理教学方式,构建系统知识体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从学生的兴趣的角度出发,构建多元化、全方位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舒适而愉悦的学习空间,使学生真正的融入到学习的氛围中,体会数学的魅力。本文就八年级数学教学为研究重点,才用系统措施以实现兴趣教学的高效实施。
【关键词】八年级数学 兴趣教学法 教学情境 探讨式教学法
初中阶段使学生智力与体力双发展的重要阶段,而数学作为一门实践加逻辑性极强的科目,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显著作用,由于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采用传统的“应试教育”,而使整个教学变得枯燥而无味,处于这种氛围的学生,其思想方式与思维发展受到严重约束,学习效率与学习的参与程度普遍降低。为提升学生数学以及教学水平的提升,需要以兴趣为出发点,实施“兴趣式教学”。
一、借助兴趣情景案例,扩展学生知识面
数学来源于生活,是生活长期的总结,对此在教学中,可以选用一些具有生活性情景的案例,来扩充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也可将这些生活案例作为知识点融入到实际的教学中,以此来引导学生,激发兴趣和求知欲。
例如,在講述《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这一章节中,首先让学生想象以下身边有哪些物体或学过的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同学们不约而同的说“圆形、等边三角形、椭圆、正方形”那么这些图形在函数图像中是如何平移和旋转的,我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别对这些图形展开讨论。以三角形的函数图像为例,绕坐标轴旋转180度,在沿坐标轴中心折叠,让学生想一下会出现什么情况,这种以情景带动学生想象的教学方法,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以及积极性。
二、结合游戏展现,带动学生的互动性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游戏具有浓烈的兴趣,为使学生能够融入到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参与性,在数学教学中,采用游戏与数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如设计数学竞赛等教学活动,通过游戏活动以激发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之间的感情,此外,还可以利用团队式的游戏,来激发学生之间的合作情感和团结精神,对于教学而言,游戏是一项极佳的教学方式之一。
例如,在讲述《勾股定理》这一章节中,为了让学生能够准确的记忆勾股定理,并能够快速的运用与实际的计算中,我设计了一场“勾股定理运算比赛”让学生进行抢答竞赛,首先从比较小的自然数开始,即,3、4、?6、8、?12、16、?通过这种抢答式竞争游戏,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精确的记住这一定理,同时也为学生创建了较好的学习氛围。
三、利用丰富教具设备,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依赖于学生学习的效率,而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在于“兴趣的产生”,在实际教学中,常用到多种教具,教具作为数学兴趣教学一份子,能够显著提升学生兴趣,进而对数学学习效果以及教学水平等都具有极显著作用。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具的教学效果,可以将其与生活化情景相连,这对于兴趣的激发以及教学的整体性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清楚的认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在教学中,使用可折叠的皮尺来建一个平行四边形,首先,为学生展现一个边长相等,且两边平行的平行四边形,然后在创建一个边长不等且平行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学生很快就认出两者的区别,并说出另一个图形为梯形。通过利用教具的方法,学生能够更急直观的了解到数学知识点,并将其熟记。
四、给予适当的鼓励,增添数学自信心
学习的兴趣来源于学生成功时的喜悦,教师要深切的了解到这一教育思想,并将其应用与实际教学中。长期以来,采用恒定不变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欲望,由于部门学生在教学中对知识点了解的不够透彻,而在做题或学习中产生困难,继而产生厌烦心理,在这种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式不对的情景下,教师要给予学生鼓励,辅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并帮助学生树立对数学的自信、恢复对数学的求知欲和动力。
例如,在讲述《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和》章节中,由于部分学生对三角形、四边形的内外角和相对比较熟悉,而对于5边以上内角和相对陌生,时常计算错误,此时教师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适当的给予学生些许鼓励,例如,正五边形内角为540度,正六边形的内角和为720度…,以此类推,每加一边,内角和增加180度,在这种鼓励与教学结合下,学生对多边形内角和的计算熟记于心,其学习数学的动力也显著提升。
结论
中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迅速,学习能力最强,教师要合理的利用学生这一时期的学习特性,从学生兴趣出发,不断创新优化教学方式,为学生创建科学的教学环境,逐渐转换学生思想观念,开放学生抽象思维,从推动学生学习变为学生主动的学。由于此阶段学生自信心极易缺乏,需要教师时常给予鼓励,以此来调动学生深化对数学知识的学习。
(作者单位:甘肃省山丹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