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婷婷
摘 要:新课程改革强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基于此,数学教学的重点不仅在于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在于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初中数学教学应该有效利用学生思维发展的黄金阶段,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目标,提高学生用数学的思想和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途径
思维是人脑在感知事物的基础上对事物进行的思考,是对事物的内部本质、规律等深层次问题的探索与认识。数学思维,就是用数学的眼光和观点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形式。素质教育重视对学生思想、能力的培养,初中数学教学的关键不在于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灌输,而在于培养学生形成用数学的观点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題的能力和习惯,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了以下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途径,希望能为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有益的借鉴,不足之处还请方家斧正。
一、根据思维发展特点,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初中阶段是学生的思维和心理从幼稚逐渐向成熟过渡的时期。在这个阶段,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和理解逐渐从形象、感性、直观向抽象、理性、客观发展;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逐渐从无意识的接受向有意识的理解和思考发展。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基本都是通过机械记忆的方式,例如,他们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是长方形的长与宽的乘积,圆的周长等于圆的直径乘以圆周率等基本数学公式和定义,却很少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计算,也不知道怎样去计算其他教师没有教过的图形的面积。到了初中阶段,学生开始逐渐具备主动思考、探寻知识的意识,不再盲目地背公式、定理,而是尝试着去理解、探求这些公式和定理背后的内涵,如它们是怎样得出来的,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等。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确定、方法的选择、过程的设计等,都应该顺应初中生思维发展的这些特点和规律,如此才能有效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根据思维活动过程,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通过反复的习题训练来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虽然这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有一定作用,但是会耗费学生很多时间和精力,且无益于数学素养的养成,教学的有效性差。数学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即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都具有一定的策略性,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和模式,因此,通过让学生掌握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即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数学问题的解决总体上遵循着这样的思路,即理解题意,分清已知与未知信息;探寻已知与未知信息之间的联系;通过已知信息推导出未知信息;回顾反思,检验解题过程,总结解题思路。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理解题意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探寻已知与未知信息之间的联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有时候,二者之间的联系并不是显而易见的,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利用一些辅助或过渡手段,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巧,建立起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联系,进而推导出未知信息。
三、通过分析数学思想,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理论与内容的根本性认识,是对具体的数学思维过程的总结和提炼。初中常见的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思想、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思想、整体思想等。通过倒推这些数学思想形成的过程,剖析它们形成的脉络,就可以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方法,也是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途径之一。例如,方程思想,是用方程解决具体问题的数学思维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先不给学生展示方程思想的具体内容,而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讨论、思考已知与未知信息,探索如何使二者之间建立起等量关系,进而将未知转化为已知,解决问题,即带领学生分析方程思想形成的过程,以此将这种数学思维方式传授给学生,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通过创设数学情境,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创设适宜的数学情境,可以解决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学生思维之间的矛盾,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的形成。用实物演示或图片展示数学问题、数学问题生活化等都是创设数学情境的有效方法。例如,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将枯燥、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生活场景,有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想和眼光观察生活、发现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美国数学家乔治·波利亚认为,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不仅仅在于传授数学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应该重视技能、技巧、有益的思考方式和理想的思维习惯的培养。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抓住初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通过各种方式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养成用数学的思维和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以促进他们数学素养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卢小红.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2]盛保和.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3(6):96-97.
新课程·教师2017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