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恒
摘 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巨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其中信息技术发展速度日新月异,已完全融入人们的生活,并且挥之不去。教育是国家不断向前发展的源泉,为社会、國家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与技术,初中教育作为教育中的过渡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不可忽视。将教育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整合,势必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历史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结合,对于提高历史课堂效率、学生历史素养的功劳不容小觑。
关键词:初中教育;信息技术;整合;应用
初中历史教师要辩证地看待教育中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承担的是教学工具的角色,教师要进行合理利用,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进行有机结合,把握好历史课堂中的主动权,不能让教学工具成为课堂的主宰。一线历史教师将信息技术妥善应用于教学有利于历史课堂效率的提高,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排除教学过程中的许多障碍,但纵观当下初中历史教育,虽信息技术有一定的普及,但在应用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历史教师进一步思考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信息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氛围,以往的历史课堂是严肃的,只能听见教师一个人的声音,历史教师板着严肃的脸庞诉说着过去的历史事件,学生被动地感受历史的沉重,课堂氛围极其沉重,好像有意识地在配合着历史的压抑。信息技术在历史课堂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现状,课堂出现了除历史教师之外的声音,学生的目光不再聚焦在历史教师一人身上,信息技术在历史课堂的献身为学生带来了更多感官上的刺激,带给学生视觉、听觉、感觉上新的感受,带领学生领略带有另一种风情的历史,为历史理论知识的讲述提供更加新鲜的渠道,课堂氛围与信息技术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它们互相协作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信息技术应用的功能与作用。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一定的学习情景,引起学生热烈的讨论,激起学生思想火花的碰撞,燃烧起学生的学习之火,缓解历史课堂中的紧张氛围,为历史课堂锦上添花,使历史课堂生动形象。
二、将无声的历史化为有声的故事
初中是学生初步接触专业的历史知识的年龄段,此学段除传授系统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以后历史的学习打好基础。历史的发展中有人有事,将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融合能够将遥远的历史知识具体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受,通过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有声有色有动态地展示给学生仿佛在为学生放一场真实的电影,为学生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充分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使学生对该历史事件产生共鸣,并使学生对历史掌握得更加深刻,有利于历史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即培养情感丰富、价值观正确的爱国主义新青年,有助于培养学生更加全面的历史素养,使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更加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例如,在学习抗日战争时,历史教师可将《血战台儿庄》《南京!南京!》《百团大战》等电影视频放映给学生,带领学生领略战争的残酷,引导学生对和平的珍惜与倡导,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结合教材对战争残酷的画面进行渲染,不仅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拓展学生的外延知识
初中学段的学生处于不断发展的时期,对世界的了解仍不够充分,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所以,历史教材中的知识难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信息技术能够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外延知识,方便学生对教材单一知识的理解,通过外延知识的补充,能够使历史课堂知识更加饱满,拓展学生的知识广度。例如,在学习红军长征时,教师可以将长征路线图中的重要地点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形象的补充,将具体地点的险峻环境通过视觉传达具体地展示在学生的眼前,有利于学生对红军路线图的记忆,也加深了学生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即不畏艰难、勇往直前、不怕牺牲、顾全大局,通过信息技术对课本知识的补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维度,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的掌握。通过知识的延展,能够将现实生活与历史联系起来,使看似遥远的知识又贴近我们的生活,拉近学生与历史的心理距离,方便学生卸下心中的防备之情,大胆地对过去进行探索。
总之,信息技术是新时代的新特色,教育也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融入新鲜气息,所以,初中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合理应用能够充分调动课堂上的诸多因素为历史教学服务,为高效历史课堂服务,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培养出新一代的爱国人才,促使我国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越.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历史探究式教学设计及应用主题[D].宁夏大学,2015.
[2]王萍.信息技术背景下之初中历史讲述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新课程·教师2017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