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特征,展示个性

2018-01-02 10:49卢长森
新课程·教师 2017年10期
关键词:个性特征

卢长森

摘 要:写人最根本的要求是将人写活,其原则是个性化,也就是要写出人物的个性特征。人是形形色色的,各人有各人容貌、性格和思想,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千人一面,千部一腔,是写人物的大忌。

关键词:肖像描写;特征;个性

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它是通过对人物的五官、头发、皮肤、体态以及人物的衣着服饰、音容笑貌等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对外貌描写,我进行了多次的专题训练,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下面,我分两部分谈谈:

一、外貌描写应掌握的一些方法

1.抓住“特征”

写人物的外貌,不是为写外貌而写外貌,要表现、塑造人物,对其进行外貌描写时一定要抓住人物与众不同的地方,即特征,让主人公从众多人物中突显出来。这是最基本的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有一个同学写她的奶奶:“胖胖的身材,花白的头发,白白的脸盘上有一双小小的眼睛,笑起来眼睛便眯成一条缝。鼻子上有一个大大的黑痣,从远处看你一定会说:‘老奶奶请别动,我给你打蚊子。”这段描写,字数不多,但抓住了人物的特征,使人印象深刻。

2.以“形”传“神”

这里的“形”指外貌,“神”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是说通过对人物独特的外貌特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来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从而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如果“圆圆的脸蛋,白里透红的肤色”与文章所要突出的性格“勤劳简朴、吃苦耐劳”无关,那么这些内容再精彩、再喜欢也不应该写进文章。有一个同学就犯了这个错:“我的爷爷高而瘦,他很健谈。他的头发约有2至3厘米长,喜欢穿黑紫色的夹克。他的脸瘦瘦的,没有一处长得较多肉,简直就是皮包骨,他的手指枯燥得没有一点水分,就像是一些枯干了的树枝。他的脸就像是生了几场大病一样显得很可怕,他的眉毛较长,黑黑的,非常的浓密。”虽然对手指的描写比喻形象,可是作者要体现的是主人公的健谈,但刻画的是一个病态的形象,和“健谈”哪里扯得上关系!

相反的,成功的肖像描写,不仅能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人物的外部特征,而且还能“以形传神”,通过对人物外部特征的描写,把人物的身份、性格和内心世界形象鲜明地揭示出来,对反映人物的精神风貌起到传神的作用。

3.循序渐进

外貌描写可以一次完成,也可以在不同的时间、空间、角度上多次来刻画人物外貌。这样在情节的流动中,一次又一次地展示人物外貌,会使人物更生动、更形象、更丰满。如阿累的《一面》中,作者先后三次进行外貌描写,由远及近,从粗到细,从整体到部分,使人物形象随着“我”的观察和感受,逐渐丰满清晰起来。第一次是从远处粗线条勾勒出身材、年龄、国籍、衣着和抽烟的神态;第二次则是从近处重点描绘脸色、头发、胡须和精神;第三次是面对面地仔细观察,容貌更加清晰,形象更加完整,把前两次观察不到的细微特点也补写出来了。这三次外貌描写都抓住了鲁迅“瘦”的特点,连同另外三处写“瘦”,突出鲁迅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这样的描写,不会使读者觉得啰嗦,反而让读者对人物的认识一步步完整。

4.以“点”画“面”

读了上文,可能有的人会认为对人物的外貌描写必须面面俱到,不可漏了一处。实际上,并非如此。外貌描写的内容很多,可以写体形、面容、神情、服饰等,但具体描写时却不能贪全面,求周详,而要注意抓住特点——能揭示人物个性的某一点或几点。正如老舍先生所说:“人物的外表要处,足以烘托出一个单独的人格,不可泛泛地由帽子一直形容到鞋底,没用的东西往往是人物的累赘……”

例如,人们常说“眼睛会说话”“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的一眨一动或一个眼神,完全可以“画眼睛”以“勾灵魂”。鲁迅就说:“要极省检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鲁迅把这理论运用到创作实践中去,像《祝福》中对祥林嫂的眼神的多次描画,便是范例。写祥林嫂“顺着眼”,表现她的善良性格;写她捐了门槛回来,“眼光也分外有神”,表现她自以为赎了“罪孽”后的欢欣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心情;写她“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则提示了祥林嫂那种“木刻”似的麻木不仁,憔悴衰老,已经彻底绝望的心理状态,这“间或一轮”的眼珠最为摄人灵魂,让人感到颤栗。

二、外貌描写专题训练与讲评达到的效果

在一次作文课上,我们一起做了个游戏:按学习小组,对班里的任意一个同学进行外貌描绘,看其他组的同學能否猜出是谁。这就要求对人物的描绘必须抓住特征。同学们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提高了观察和表达能力。

例如,我的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农事的操劳和家务的料理使她过早地苍老了。头发已经泛白,额头堆满皱纹,脊背已见微驼……可是她一直用温馨的母爱呵护着我,母爱伴着我走过了十六年的人生旅程。

奶奶是个温柔的人,她的青筋牵连的手,她的疏疏朗朗的白发,甚至她那双蹒跚的小脚,都给人一种说不出的贴切。奶奶对人对物,都恰似她的温柔。一如既往,一无更改。

再如,有一位同学的“循序渐进法”用得就还不错:

开篇:一张坚毅而严肃的脸,高高的鼻梁,浓眉下是一对炯炯有神的眼睛。高大魁梧的身材,甚至有些让人生畏。这就是我的父亲。

正文中,写父亲在寒风中帮我找竹板:他满脸尘土,头发被风吹得十分零乱,发丝间夹杂着细小的沙粒。那发紫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他兴奋地挥动着手中的几块竹板:“我在马路上转了转,从废竹筐上抽出来的,你看行吗?”望着父亲额头上的皱纹,只觉得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我深深地点了点头。父亲连身上的土都顾不得弹,便拿着竹板到阳台去了。只见父亲坐在小凳子上聚精会神地用木锉锉着竹板,一会儿又用砂纸打磨,然后用眼睛瞄,再打磨,一颗颗汗珠从他的额头上滑下来。

结尾:我默默望着父亲双鬓上过早出现的银丝,难道父亲真的老了吗?不,在我的心中,他永远精力旺盛,永远高大强壮。

当然,这些都只是我的一些肤浅的教学经验,要真正刻画好一个人物并不是只从外貌就能做好的,要与其他描写方法相结合,要把人物放到事件中去、矛盾中去,人物形象才会更丰满,性格才会更突出。

猜你喜欢
个性特征
抓特征解方程组
浅谈幽默式教学在中学生物课堂中的作用
语言表达重“个性”
诗性与个性:艾略特认知世界的建构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春天来啦(2则)
抓特征 猜成语
不存在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