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松玉
摘 要: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文化、科学、政治领域均有不同程度的建樹和成就,而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在文化方面较为凸出的就是文言文文化,但是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来说,文言文一直饱受诟病,学生学习兴趣低、学习成绩差、教师教学方式不当等问题阻碍着文言文教学,探究有效的解决之策是一个值得所有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并且这一问题的探究刻不容缓。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教学策略
高中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由于古代语言与我们今日的汉语语言在语法和人文等特点上存在一定差异性,造成了学生理解上的困难。而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在语文上获得进步就成为所有语文教师需要迫切解决的难题。以下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谈一谈具体的实施策略,望对各位同仁有所裨益。
一、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困境
首先,对文言文存在理解误区。古文与我们今日所说的白话文有着很大程度的不同,这在理解上给高中生增添了较大的难度,不少学生就是为此而一度受挫,最终丧失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学习兴趣越低,学习成绩就越不理想,这种恶性循环只会害了学生。其次,教师教学方式不当。在以往实践中,语文教师过于重视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并且在校方高升学率的压力下,盲目采用文言文死记硬背的方式,强调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而忽视学生的主观感受。这种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让高中生不堪重负,可想而知其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最后,学生学习文言文缺少自己独立的方法。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学习过程还需要靠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但是实践中部分学生未能建立起一套完整、系统的学习方法,致使学习漫无目的,空耗时间。
二、提升文言文教学质量的实践对策
(一)重视学生文言文基础的培养,深入剖析和解读
对于文言文来说,其基础的知识点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文言中的虚词。较为常见的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之乎者也”,这些可以说是文言中的代表性词语,当然还包括“而”“因”“其”等。以“因”为例,当其作为介词出现时,主要有四种意思,即表示条件(依照、凭借);表示时机(趁着);表示动作(通过、经由);表示原因(因为、由于)。而当其作为连词时,则主要表示顺接上下文的意思。当作为动词的性质时,又表示依靠、凭借和沿袭的意思。当作为名词的形式使用时,又表示为原因,如“无因而至前也”。二是文言中实词的用法。突出表现的就是通假字,比如在孟子的《得到多助,失道寡助》中其中就有“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这里的“畔”就是通假字“叛”,译为“背叛”。三是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知识。以古今异义为例,又可以分为词义扩大、词义缩小、感情色彩变化、词义转移等。比如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就有“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古代的“妻子”是指妻子和儿女,但是如今的“妻子”却单指男子的配偶,这便是词义的缩小。许多高中生在学习文言文时由于不注意这些细节,以至后续的很多学习过程皆出现问题。因此,帮助学生将文言文基础知识进行详细整理,让学生快速理解并熟练应用是开展后续教学的前提,我们应当夯实学生的基础。
(二)以合作讨论式教学,让学生畅谈学习疑惑
传统单调的讲授式文言文教学方式,过于强调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而未能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文言文教学问题频现。为此,笔者认为,我们有必要以合作讨论探究的方式,让学生畅谈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惑,让学生之间实现优势互补,一帮一,相互辅助。如此,不仅可以使优等生的带头作用凸显,带动整个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更能融洽学生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深入探究文言文知识的兴趣,进而优化高中文言文教学。
(三)系统化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方法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采用系统化整理的方式,对以往在文言文学习和测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比如,对常见的介词总结,不但要让学生熟记教材中关于介词的讲解,还要让学生通过查阅古汉语词典,将介词这一词性的用法进行整理,构建一个关于文言文介词学习的课后笔记,今后在课外阅读中凡是遇到类似的问题,也都要归纳到这一笔记中。如此积少成多,学生再次回头反思自己遇到的问题时,才会获得明显的提升,这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方式的体现。
概言之,高中文言文教学历来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重点,并且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如何克服这一学习障碍,帮助学生渡过难关,是我们每一位高中语文教师共同思考的问题。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认识,在实践中做了几点尝试,望能对语文古文教学有所帮助,实现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健.“少教多学”理念下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5.
[2]李雪飞.新课标下职业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新课程·教师2017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