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2018-01-02 12:39王春喆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44期
关键词:渗透教学中学语文教学生命教育

王春喆

摘 要:中学语文教学,是一门主要的系统学科,它有着极为广阔的覆盖面,能够为其它学科的良好学习做好铺垫。而生命教育,是一种思想与行为的理念化教育,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的基础性教育。从字面意义上看,中学的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并无一定的共同性。但是,从二者实际的内在含义上,二者却是有着必然的联系。可以说,中学语文教学涵盖着一定的生命教育资源,而生命教育则是需要以语文教学为纽带,进行生命教育理念的传输。因而,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我国的中学语文教学,需要逐渐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有效的将生命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同时,让学生更加的敬畏自己与他人的生命,领会生命的真正含义。

关键词:生命教育 中学语文教学 渗透教学 情感走向

引言

生命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人们实现自我的生命超越,寻找到真正的自我生命价值,从而升华人们生命中高尚的精神境界。中学语文的整体教学内容,蕴含着众多的生命教育文化内容,从古至今的生命观念都涵盖在内。特别是在新课标改革后的中学语文教材内容,更加注重生命真谛与弘扬正确三观的课文。因此,这就需要我国的中学语文教师,善于运用语文教学内容中的生命理念内容,将生命教育更好的渗透于中学语文教学环境中。从而让学生能够不断的吸取语文课文中的生命文化,对生命有更深层的感悟,让自己的生命内容变得更加充实,更具有生命的精神境界。[1]

一、采用言传身教的教学形式让生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

基于生命具有情感性的特点,这就要求中学语文教师,在进行生命的渗透教学中,要重视心灵与情感上的相同。采用言传身教的教学形式,让生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学语文教师自身就先要具备较强的生命意识,在语文教学中要时刻保持着乐观向上的态度,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等。在遇到关于生命题材的语文课文时,要适当的加入自身对生命的认知与感悟,言传身教的给予学生一些生命启示。让学生能够在语文教师所创设的语言情境中,去体验生命的伟大。[2]

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1.利用语文课文中作者的创作背景与情感渗透生命教育

在我国的中学语文课文中,众多的优秀作品都是,在作者经历的一定的磨难或者困苦后,有了一定的生命感悟而创作出来的。在字里行间中,都能够散发出浓厚的生命感悟气息,充满正能量的情感。因而,我国的中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都把课文的作者与创作背景介绍,最为语文阅读教学的开端。通过介绍课文作者的人生经历与创作背景,让学生与作者之间产生心灵感应,从而实现学生对作者所表露出生命情感的感应。

2.把握住语文课文中所蕴含的生命哲理

通过对中学语文课文中所蕴含生命哲理的把握,让学生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更加热爱生命。以长春版中学语文七年级下册曹操的《龟虽寿》为例,语文教师在进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这一内容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大声的朗读,并通过教师侧面的讲解,让学生领会到生命的短暂与可贵,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去做有意义的事情,才不枉费自己宝贵的生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正视其有限的生命。从而让学生更加爱惜自己的生命,感悟到生命的真正价值所在。

3.利用生命美文的鉴赏来提升学生对生命的感悟

中学语文教师,可以适当的利用语文课文中生命美文的鉴赏来提升学生对生命的感悟。以长春版的中學语文八年级下册陶渊明的《岳阳楼记》为例,教师可以侧面引导学生对改篇诗歌进行鉴赏。而学生通过对改篇诗歌的全面性鉴赏,对诗歌的整体情境有了深度的把握。尤其是在鉴赏“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阳,气象万千”时,学生就会被作者所描述的自然风光所震撼,从而对自然界生命的意义有了一定的感叹,更促进学生自身生命意义的深刻领悟。

4.把握住语文课文中的生命情感走向

生命,是情感的另一种化身。中学语文教师要想更好的将生命教育,渗透在实际的教学中,就离不开语文课文中生命情感走向的把握。以长春版中学语文七年级下册萧红的《祖父》为例,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侧面的引导学生去感知作者萧红在创作该作品时的情感走向与感受,以及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让学生去领悟作者萧红对于自己童年的留恋之情,对于祖父的感激与怀念之情,以及作者对大自然生命的热爱等情感走向。在学生对改篇课文有了深层的生命感悟时,再把学生拉回到实际的生活中。让学生体味在他们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爱,尤其是家人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爱。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在家庭中,应当承担怎样的责任,要对自己与他人负责。从而让学生重新对生命有了新的感悟,更加能够体味到生命的真谛,更加珍惜自己与他人宝贵的生命。[3]

三、利用语文写作教学实现学生生命感悟的有效提升

生命教育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可以善于捕捉学生实际生活中的生命写作素材,并侧面指引学生自主地进行,关于生命题材语文写作内容的搜集。而在搜集各种关于生命写作素材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亲身的感受到自然万物的生命气息,对生命的气息产生新的感悟。并利用相应的文字,将自己对生命的感悟用情感化的文字表述出来。同时,中学语文教师对于学生对生命的文字表述,要加以评价,对于稍有偏差的思想观念要予以适当的纠正,以免学生在错误的生命感悟方向上越走越远。并及时的将学生对生命的错误感知扭转过来,让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来领会生命的意义。

结语

所谓的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这并不意味着给学生开设一门新的教学课程。而是利用中学语文教学的优势性,将生命教育适当的渗透进来。从而能够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生命教育,提高学生对生命价值的感悟,让学生能够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中,获取真正意义上的生命价值。有效的实现中学语文教学的人文主义教学,让广大的学生能够在学习更多的语文文化知识基础上,获得生命的感知,从而更加真爱自己的生命。

参考文献

[1]赵改现.试论生命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途径[J].成功(教育),2012,02:69.

[2]朱河清.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在中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思考[J].现代教育论丛,2010,11:90-94.

[3]王春东.生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途径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7,07:77-79.endprint

猜你喜欢
渗透教学中学语文教学生命教育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
探究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渗透应用
如何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探究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提问设计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论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谈新课程下如何做好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渗透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浅析传统文化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