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志琼
摘 要: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文化素质养成和提高的第一步,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还关系到开发儿童的智慧潜能。《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第一学段(一、二年级)要求认识的字就有1600-1800个。怎样攻破这一难关使学生识好字,用好字呢?本文笔者结合自己教学经验阐述了几点识字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兴趣 阅读 识字教学
一、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识字
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语文课程标准》也首先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识字本身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好奇、求新求趣的心理特征,善于挖掘语言教学中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大纲要求,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从以下几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兴趣。[1]
1.借助游戏激发兴趣
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差,能集中注意力听讲的时间很短暂。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游戏,使学生在自主实践中饶有兴趣认识、巩固、运用汉字。我在课堂上经常设置一些像“讲故事”“编口诀”“互猜谜语”“看表演识字”“找朋友”等形式的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所学的生字,变枯燥乏味为有趣,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教学更加生动。在教学中,通过穿插各种识字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生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识字学习由枯燥变为有趣,使教学更加生动。[2]
2.利用插图或者直观教具识字
低年级语文课本图文并茂,色彩鲜艳,有丰富的识字内容。在教学中利用图画及汉字在古代的字型认识象形字。如在一年级上册《看画识字真有趣》一文中通过借助插图认识“日、月、水、火、马、虫、鱼”等字。
3.联想识字
汉字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从简单的图形到今天明朗的线条,使它的字体形象多变。在识字教学中,我充分抓住汉字形象直观的特点来诱发学生想象,在识字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例如:“开会”的“会”字,在教学中让学生对它进行观察,发现它是由“人””和“云”组成,且“人””在“云”上,启发学生编成一句“人在云上卧”这样易懂易记的话来学习和掌握它;又例如学习“春天”的“春”字,使用同样的方法把它编成“三人观日”这样一句话,使学生很容易就记住它了。在教学中通过比喻,引发学生联想,使难记的字变得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乐学,好学。
4.利用汉字规律,促进学生主动识字
汉字大多在音、形、义方面有一定的规律。由于儿童认知不多,所以在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生字的规律,体验发现的快乐,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和独立识字的能力,并且教导学生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去进行自主识字。
5.让学生互学识字,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必须要有团结协作的师生关系作保障。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先自学生字,然后通过同桌互学,以及小组和大组共同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抽取不会认的字,自己想办法认会并记住。在学习中让大家共同参与,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互助互爱,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良好学习习惯,并且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认知与情感的全面发展。
二、结合生活经验和在生活实践中识字
生活是语文的内容,语文是生活的工具。在一年级上册的教材中安排了《我在街上识汉字》、《我读对联识汉字》等课文,让学生从看标牌识字、看電视识字、对对联识字等多种渠道来提高学生识字水平。还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的事情里去识字,让学生从小就养成注重积累的好习惯。
三、在阅读中识字
在阅读教学中的识字,学习了汉语拼音鼓励学生读课外书,在班上开展讲故事比赛,这样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中就能认识很多的的字,并且加深对已学过的字的记忆。教师要重视利用上下文,把识字和阅读结合起来,在整合的学习中完成识字教学任务。例如在学生初读、细读、精读课文的过程中让他们自主识字,再根据学生认字的情况,挑出没有认会或记得不牢的字,进行有针对性的认记、巩固和检查。使学生喜欢阅读,善于阅读,从而发展他们的智力,拓宽他们的思维。[3]
结语
在低年级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识字的要领,通过观察事物、结合生活经验和实践以及阅读等方式强化识字训练,让低年级学生学会识字,提高识字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为他们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主题式课程整合的价值、困境与改进[J].高嵩,刘明.教学与管理.2016(34)
[2]主题式校本教研的实践改进[J].刘清昆.当代教育科学.2016(04)
[3]“项目主题式”教学模式的科学性和多样性考核评价[J].陈蓉.职业.2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