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实词的归纳与分析

2018-01-02 15:53胡兆玮靳瑞芳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实词教学策略

胡兆玮+靳瑞芳

内容摘要:文言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实词是文言文的主体,是构成文章的关键。从历年高考真题中,也可以发现对于实词的考察占很大比重。本文将从高中文言文一些常用的实词入手,在借鉴和分析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探讨它们的词类活用现象、词义系统。并进一步探究更有效的实词教学策略。

关键词:实词 词类活用 教学策略

文言文学习贯穿整个中小学的始终,是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行普通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共计纳入古文四十篇,涵盖自先秦至宋代的文言记叙文、游记类散文、抒情类散文、唐诗宋词等不同文体。

一、文言文实词的常用知识点归纳

(一)词类活用现象

要探讨文言文实词,首先要弄清楚词类活用现象。词类活用现象在文言文当中十分常见,不仅内容多种多样,形式也十分富于变化,是研究文言文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谓词类活用,指的就是某些词按照固有的语言习惯临时改变用法。古书中比较常见的是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动词用作状语,等等。

1.在古代汉语里有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名词活用为一般的动词。活用之后的动词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这个名词动作化了。例如:“沛公军坝上”中的“军”,本来是名词军队,在这里活用为动词,驻军(《鸿门宴》)。在古代汉语里,不仅普通名词可以活用为动词,方位名词同样可以活用为动词。“秦师道东”中的“东”(《左传》),本来是方位名词,在这里活用为动词,向东走。

2.在现代汉语里,状语通常只有时间名词可以充当,而在古代汉语里大多数名词都是可以充当状语的。普通名词作状语可以分为几种情况,下面笔者分别加以叙述。

第一, 表示比喻。箕踞以骂。(《荆轲刺秦王》)

第二, 表示对人的态度。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第三, 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或者工具。涵封之。(《荆轲刺秦王》)

卒廷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上我们讨论了一些名词作状语的状况,下面我们再来探讨一下如何判断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和名词作主语是一样的,名词都位于动词的前面。因此,我们可以首先假设名词做主语,但在翻译理解时,名词作为主语并不能够解释通顺句义,在此种情况下,应首先考虑到名词做状語的情况,并且可以断定名词在此句中充当状语成分。

3.时间名词可以用在动词前面作状语,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例如

夜缒而出。(《烛之武退秦师》)

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

学而时习之。(《论语》)

在这几个例子里,可以发现,古代汉语的时间名词作状语,通常用连词“而”把时间名词和谓语中心词链接起来,这是现代汉语中没有的。

除了以上所举的例子之外,在古代汉语中,时间名词充当状语时,除了其本身充当的成分发生变化以外,其表示的意义也发生了变化,不再只是单纯的修饰时间,而是在具体的语境中产生了与本义相关联的其他含义。例如:

日削月割(《六国论》)中的“日”,“月”放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表示一天天,一月月,表示情况的逐渐发展。

岁赋其二。(《捕蛇者说》)中“岁”表示频率,每年。

(二)文言文实词的词义系统

首先,要学会掌握词义间内在的联系,而不是孤立的记忆。这样记住一组意义有联系的词义要比记住几个没有联系的词义简单的多。在高考中考察的实词,大部分都可以在课内课文中找到落脚点。因此扎实掌握了课内实词的意义,灵活运用,举一反三,就可以轻松拿分。例如,“除”在综合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的义项和人教版现行教材中的注释后,我们可以得到六个词义,分别是“台阶”“除法”“清除,去掉”“修治,修整”“任命,授职”“流逝,过去”。在这六个义位中,学生对“除法”和“清除”应该比较熟悉,在积累过程中花费的精力会很少。但相当数量的学生对“台阶”“修整”和“任命”“流逝”几个义位就很陌生。在学生头脑里,这四个义位是孤立的,他们在整理这几个义位时无疑要花费很多的精力。事实上,“除”的六个义位是有联系的:“除”的本意为“台阶”,因上下台阶时是不断变换更替的而由“台阶”引申为“清除,去掉”;“清除”“去掉”的对象如果是时间就由“清除,去掉”引申为“流逝,过去”,如果是事物就由“清除,去掉”引申为“修治,修整”,如果是官职就由“清除,去掉”引申为“任命,授职”,如果是由一个数连减几个相同的数就由“清除,去掉”引申为“除法”所以这些看似孤立的义项,如果把握了其中的联系,就可以轻松掌握。其次,在知道实词基本意思之外,还应该知道这个词在特定的语境下的具体含义。因此,在学习实词义项的时候,要把文言实词的词义放在一个有机的系统中,也就是实词的词义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词义变化以实词的本义为根基,围绕本义推演它的引申义。

二、文言文实词在高考中的应用

笔者以近两年年全国高考真题为例,对高考中文言文实词的考察点作出了统计与归纳。在2015年的全国高考中,一般文言文的分值都是19分。其中选择题考查内容包括实词词义、虚词、句读、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另外有一道翻译题分值在7到10分。其中考察实词在文中含义的选择题是全国各省份一定会考的题型,分值有3分。一般常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这是对实词含义的直接考查。

而在句读题中,首先要能够通读全文理解大意然后着重理解划线句的意思,其次要知道句子里面的人名、官职一些专有名词是不能割裂开的。例如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Ⅰ第5题,文中给出需要句读的句子是“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修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使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这里面“李揆”“休烈”是人名,“国子祭酒”“使馆修撰”是官职,“矜能忌贤”“恬然自持”“殊不介意”这些词语都要整体理解,不能割裂开来。再就“齐烈”“权”的理解比较难。如果把这些专有名词和实词含义全都弄懂,那么断起句来就容易得多了。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题中,这类题一般以选非的形式考查,常见的错误角度有:个别实词虚词故意译错、人物事迹张冠李戴、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错位、无中生有,凭空添加、强加因果关系等等。这些考查的点当中也离不开对实词的考查。文言文翻译要符合“信、达、雅”的要求和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的原则。翻译时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实词、虚词及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结合上下文,准确理解文意。在翻译实词的时候,还要注意词类活用现。使动,意动,名词作状语这些特殊的现象都要给予关注。2014年安徽卷中,翻译题有10分,“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其文才气奇横,于义理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这里面,如果知道了几个关键词的意思翻译整句也就没有难度。endprint

综上所述,19分的文言文高考题中,对实词的考查分数在一半左右,可见它对于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

三、文言文实词的教学策略

首先,要提高对教材中实词把握的精准度。在整理实词的时候,要把该词词义在教材中出现的频率作出统计。根据实际情况,有重点有依据地教授教学内容。把握实词出现的频率,可以对大部分文言文实词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使教师能立即发现教学的重点所在。除了对实词出现频率进行统计之外,对同一个实词不同义项出现的频率也要做出归纳。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是该词的哪些词义,这些词义分别出现的次数。掌握了这些信息,就可以了解教学的侧重点以及学生对教材中实词的掌握情况,可以知道同学们知识储备的缺陷在哪里。这样我们就可以进行有针对的教学,减轻同学们的学习负担。

对于实词词义,首先可以借鉴《说文解字》以形索义的方法,根据汉字的形体结构探究词的本义。根据汉字结构推及字的本义的方法最明显地体现在甲骨文上。甲骨文虽然字形复杂但是对于汉字意义的表示却是一目了然。目前为止,对于汉字的结构学术界公认的为六书的说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其中前四种为汉字的造字之法,后两种为汉字的用字之法。象形也就是象物之形,就是用描绘字形表示字义的造字法。这类字最能反映本来意义。像“克”“王”。指事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用这种方法造的字就是指事字。像“本”“卒”。会意字是由两个或几个部件合成一个字,把这些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用会意法造的字就是会意字。有“相”“从”。形声字由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和表示字音的部件组成新字,把他们的意义合成一个新的意义。有“爱”“却”“涕”。汉字里面形声字的数量是最多的。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会词义起了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可以教给同学们这些造字法的知识,帮助理解字的本来意义。

其次,也可以采用通过字音推断词义的方法。由于语音的发展变化,古音和现在的读音有很大差别,但仍有许多字的读音是相同或者相近的。这可以和我们学过的通假字联系起来,根据所通假的字找出字的本来意义。

最后,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穿插一些有趣的故事,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例如: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中的“安”这个字,是怎么能的意思。上古蛮荒时代猛兽很多,妇女呆在屋子里比较安全,所以女在屋内表示安全,平安。由这个本义引申出其它的意思。

参考文献:

[1]高静.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4年.

[2]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

[3]晏丽.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郭庆生.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管窥[J].江东论坛,2006年第3期.

[5]闫凌川.高中文言文实词词义系统的整理及在教学中的应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论文是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学课程改革与高职高专教学和考试制度改革研究”(吉教科文合字[2015]第200号)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教務处;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词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高三学生文言文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掌握文言文阅读中的“实”与“虚”
试论《论语》中实词翻译的代表性问题
高考专题复习之文言实词词义猜想与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