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浩然
北京科技大学
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高校“平安校园”建设及志愿者活动不断深入,“平安校园”志愿者日益成为新时代高校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和提升校园安全文化的有生力量。近年来,以大学生志愿者为主体的高校师生志愿者,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构建校园安全的过程中,发挥了较好的自我教育、管理、服务作用[1],成为学校安全工作的一支重要补充力量,在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工作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1)志愿者队伍基本建立,志愿者配比满足需求。高校在开展“平安校园”建设工作中,逐渐形成了以“职工志愿者、学生志愿者、师生安全员及社区志愿者”为主的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群防群治组织。
(2)志愿者工作初成体系,工作涵盖不断扩展。随着“平安校园”志愿者逐渐承担起安全保卫、安全宣传、安全巡逻、交通安全、信息安全、心理安全、社团安全、医疗安全等志愿服务工作,志愿者工作队伍逐渐细化,服务领域得到扩展[2]。
(3)志愿者作用日益凸显,专项工作加强。“平安校园”志愿者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和谐稳定校园建设中,志愿者队伍在包括学生(组织)安全信息与舆情收集、大型活动服务、重点部位值守、协助安全巡逻、心理安全辅导、医疗安全救护、协助开展案件查处等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工作中日益显现。
随着高校“平安校园”建设及志愿者活动的不断深入,“平安校园”志愿者日益成为高校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和提升校园安全文化品牌形象的生力军[3],但还存在着“平安校园”志愿者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志愿者缺乏专业指导与培训,业务知识欠缺,工作经验少;志愿服务活动与安全保卫工作的结合还未成熟等问题。
提高“平安校园”志愿者队伍整体素质和服务质量,关键在服务,基础在队伍建设。因此,结合安保志愿者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建立并完善安保志愿者服务长效机制还存在可研究的巨大空间。本文着眼于“平安校园”志愿者队伍体系建设,从志愿者选拔、培训、激励、考核和保障五方面探究建立长效机制,为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提供助力。
建立和完善选聘机制,要把好志愿者入口关,要按照政治素质好、组织纪律强、严格遵守时间、工作认真负责、自愿参加高校“平安校园”志愿服务的原则招募志愿者[4]。
(1)志愿者应具备的基本条件。通过调研高校学工部门、人事部门、保卫部门,热心社会工作、思想端正、无不良记录、身体健康并成为志愿者最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被广泛认同。
(2)志愿者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素质。调查显示,具有较强协调及应急处置能力和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是“平安校园”志愿者在高校安全稳定工作中应具备的最重要的素质和能力,其次是掌握一定安全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好沟通能力,具有心理辅导知识和技能及舆情研判能力也是必备素质和能力之一。
(3)“平安校园”志愿者的招募方式。各高校应该采用管理部门指导下的学生志愿组织(如校、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自主招募方式为主。一方面,这些组织长期进行志愿服务方面的项目运作,具有一定的经验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学生组织能够更好的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同时,为加强班级管理,应该将安全员、心理委员等学生干部纳入到志愿者队伍中,工作队伍有效延伸。
(1)通用培训与专项培训相结合。高校在开展“平安校园”志愿者队伍建设时,保卫处、团委、居委会作为志愿者统筹管理部门,应该定期组织志愿者精神、安全常识等方面的通用培训;同时,还应协调各志愿者使用部门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于不同类别志愿者进行专项培训[5]。
(2)搭建教育培训体系。为全面提升“平安校园”志愿者队伍整体素质,各高校要不断拓展教育培训方式,完善以集中培训、学习平台、实践教学、自主学习为主的培训方式,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志愿者教育培训体系。
(3)强化培训组织机构。根据调研结果,绝大部分高校认为“平安校园”志愿者应该挂靠在相应单位,其中保卫部门、校团委作为“平安校园”志愿者日常开展工作的负责部门的支持率较高,居委会作为社区志愿者的组织部门。因此,由相应的挂靠单位组织,通过专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培训。
志愿者主要依靠奉献精神与热情来进行志愿服务,良好的激励机制能够更好地激发和维持志愿者的工作热情,更好地开展服务工作。
(1)丰富激励方式。根据调研,受访高校认为对志愿者的评优评先能够更好地激发志愿者的工作热情,而一定金额的补助、记工时领补助和成绩加分的认同度较高。因此坚持以“精神激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原则,完善以评优评先、劳务补助、和成绩加分为主要内容的志愿者表彰激励机制更加有利于激发志愿者工作热情,维持志愿者队伍的良性运行。
(2)多元化激励措施。在规范志愿服务记录的基础上,将志愿者服务活动与个人的评奖评优等切身利益挂起钩来,建立志愿服务记录与“平安校园”志愿者评奖学金、升学就业挂钩制度,让志愿者服务活动赢得校园公众的广泛关注与参与。定期进行“平安校园”志愿服务评优表彰,加大对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力度,进一步激发志愿者的工作热情,扩大先进志愿者的示范引领效应。
“平安校园”志愿者工作专业性强,事关校园安全稳定大局,为了更好服务学校发展大局,加强“平安校园”志愿者队伍建设还应引入绩效考核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队伍的生命力和战斗力[6]。考核的标准应该从出勤情况、工作表现、履职情况、处理问题能力等方面全方位对志愿者进行考量。对于一些热情减退、志愿服务工作不到位的志愿者要设立退出机制,通过这种竞争性的评价来提高大家的安全服务水平,提升整个安保工作的质量。
由于志愿者队伍具有工作内容复杂、岗位多样、工作时间相对松散等特点,如果没有有效的组织领导体系加以保障,难以形成工作合力,实现既定工作目标,因此应加强其领导机制建设[7]。结合平安校园创建需要和学校特点,建立学校和志愿者团队两个层面的组织领导体系。
(1)学校层面。设置“平安校园”志愿者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落实志愿者选聘、管理、激励、考核等机制[8];结合学校情况安排和部署志愿者“平安校园”工作;同时以保卫处和团委为主体的志愿者监督管理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平安校园”志愿服务风险评估防范机制,切实维护志愿者权益。
(2)志愿者团队层面。通过公开竞聘、民主投票产生志愿者团队负责人、各工作岗位负责人,严格落实学校“平安校园”志愿者工作领导小组的安排和部署,完成志愿者选聘、管理、激励、考核等工作,配合专职保卫干部评估预测志愿服务风险系数、规避风险,加强学校“平安校园”文化构建。
(3)志愿者层面。按照工作安排和部署,参加志愿者技能培训并形成相应岗位能力和责任意识[9],严格落实好相关岗位志愿者工作,加强自身安全意识并积极传播校园安全知识。
“平安校园”志愿者队伍是安全稳定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新时代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力量。因此,建设一支人员精干、素质精良的安保志愿者队伍,在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工作中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一些新的问题,如何加强“平安校园”志愿者队伍建设,建立并完善服务长效机制,以适应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需要,已经成为高校党委、行政和保卫部门的十分重要的一个新课题。本文从“平安校园”志愿者选拔、培训、激励、考核和保障五方面探究建立服务长效机制,为新时代高校安全稳定提供强大助力,对各高校探索安保志愿者队伍建设将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1] 穆青.如何理解志愿服务与志愿精神[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14(3):9-12
[2] 廖爱军.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作用与志愿体系构建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5):116-118
[3] 曾雅丽.比较视角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制度化与专业化[J].高等教育研究,2012,(3):71-79
[4] 鲁琴.大学生志愿者活动长效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4):79-81
[5] 张晋.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管理机制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0,(7):90-93
[6] 张网成.我国志愿者管理现状与问题的实证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1,(6):26-32
[7] 韦丽娃,谷昭阳,闫萍.高校志愿者服务发展探析[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2):165-166
[8] 许人冰.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20(1):72-79
[9] 陈慧卉.构建长效的高校志愿者培训体系[J].知识经济,2008,(12):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