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海奎 黄春有
山西农业大学 信息学院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高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自身独有的特点[1]。高校综合治理工作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程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是保障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等安全有序的重要内容。因此,高等学校深化综合治理工作,推进平安校园建设,是一项涉及国家和社会安全稳定大局重大战略和伟大工程,也是高校引领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综改之“综”如何体现?深化教改之“深”如何落实?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恰恰表明了综合改革的关键所在[2]。本文以为高校可以从“五个健全”“四大机制”和“三进”的有效方式深化推进高校综合治理工作,营造教职员工关心和支持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氛围,有效地维护了校园环境,创建了一个安全稳定、平安和谐的良好局面。
高校应始终把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作为事关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党和国家良好形象、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来抓,树立安全稳定压倒一切的大政治观、大教育观、大安全观,不断强化担当意识,落实领导责任,完善保障体系,采取有效措施,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氛围,通过“五个健全”来保证综合治理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一是健全组织机构,落实综合治理工作。高校首先应健全治安综合治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着重成立“学校国家安全小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政治稳定工作领导组”“消防安全工作领导组”“校园网络管理工作领导组”等组织和机构,综治部门要配备有专(兼)职工作人员,并根据人员更替情况及时调整成员,进一步加强了对全院安全稳定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协调,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相关工作与业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
二是健全工作机制,综合治理工作井然有序。高校应将校园综合治理工作写入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要点、年度重点目标任务书,切实做到一起规划、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开展突发事件风险控制与预警管理工作、建设高校突发事件信息与档案平台等任务,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具体措施,年终有总结,全年进行督查、检查[3]。高校要完善档案资料管理、发破案等级、巡逻等级、值班等级、“五管”要害部位管理、暂住人口管理和重点人口管理等制度,确保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4]。
三是健全领导责任,治安综合治理体系完善。高校应构建领导班子“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治安综合治理体系,明确党政一把手为学校的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承担分管工作范围内安全工作的责任人制。党委工作会议、党政联席工作会、校长办公会、教职工大会等都应将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在每学期开学前、放假前等重要节点和敏感时期,党政领导都将安全稳定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讲和重要工作来抓,要亲自到一线检查调研,有力地推进了安全稳定工作落实到位。
四是健全目标考核,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压实。高校应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和安全工作的实际,实行逐级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学校与各部门签订安全责任书,贯彻“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安全稳定一票否决制,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高校把综合治理工作纳入年度总体工作目标,做到与其他工作同布置、同落实,对综合治理工作提出明确的工作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5]。
五是健全经费保障,夯实治安综合治理基础。高校要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硬件投入,不讲条件,不打折扣,每年在食品卫生、消防设施、电子监控、交通治理、安保防护等方面进行大量的投入,根据应急预案要求,建立了公共事件应急预备队,储备了应急物资,预算了应急经费。校园要安装有监控摄像头,覆盖所有重点部位,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设备,夯实治安综合治理基础,构建“平安校园”。
高校应加强人防、物防、技防的联动融合,在落实人防的同时,还在物防和技防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在工作中,坚持“人防抓落实、物防抓巩固、技防抓提高”的工作思路,构建了“四大机制”的互促联动的防控防范体系。
一是构建了环环相扣的综合治理压力传导机制。高校应积极推进综合治理工作精细化管理,严格落实综合治理的主体责任,形成上下贯通、环环相扣的四级压力传导机制,构建由校党委、校行政主要领导负责的以学校为主体的一级校园综合治理管理平台;由分管校领导和各处室责任人负责的以职能部门为主体的二级综合治理管理平台;由系(院)负责人负责的以系(院)为主体的三级综合治理平台;由辅导员和学生负责的以班级为主体的四级综合治理平台,形成了党政齐抓共管,上下齐心协力,师生积极参与的综合治理责任分担机制。
二是构建了校、地、民三方共治综治互动机制。研判学校面临的外部危险,提高校园安全隐患早发现、早消除、早处置的能力,从而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创建良好的社区安全环境[6]。要正确理解社区警务的涵义,理清社区警务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关系,明确政府、警察、社会在社区警务中各自的职能定位[7]。高校应建立校地民三方联动机制,加强与驻地之间的联系,与驻地政府部门(综治部门)签订年度综治(平安建设)责任书,完成驻地综治部门安排的各项日常工作任务,积极主动邀请有关单位到高校进行检查指导。高校应在校内设立警务室,民警工作进入了校园,及时接、出、处警,查处各类案件,帮助高校培训保卫人员,指导案件侦破等。对突出的治安问题,联合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行集中整治,确保校园稳定。
三是构建了动静相互配合的安全监控巡逻机制。高校应加快推进“天眼工程”,在校园重点部位安装了高清摄像头,基本实现了视频监控全覆盖。并建立值班制度,设立了总值班室,“五管”要害部门设立分值班室,实行校领导带班、处级干部轮班以及敏感时期学生督察队进行值班巡逻,全天24小时进行值守,纠正各种违章违规行为,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四是构建了“一条龙”式校园交通管控运行机制。高校应按照“分区管理,分类管理和重点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对进出校园的车辆实行查验-登记-引导-停放-跟踪-查看“一条龙”管理。在严格门卫制度的同时,将校园交通路线划分为步行街,禁止一般车辆进入教学区、学生活动区、学生生活区,进入办公区的车辆划定绕行路线,并在办公区设置了多个停车区;针对职工车辆,送货车辆以及电动车实行分口出入、分区停车、分类管理,在开学季和毕业季等出入车辆相对集中的时段,对重点路段进行重点管控,为重点车辆开辟绿色通道,形成现代化大学高效、快速、便捷的交通管制机制。
目前,高校存在法制安全教育薄弱,安全保卫干部缺乏专业技能培训,保卫人员与师生缺乏沟通,治安防范外紧内松等问题[8]。因此高校要坚持将常规教育与节点教育相结合,积极实施“三进”工作,促进了安全教育的常态化和实效性[9]。
一是安全教育进“方案”。当前高校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缺欠,高校把安全教育纳入了人才培养方案,融入到大学生日常管理体系,列为学生必修考查课,组建稳定的师资队伍,使用规定教材,按照教学大纲系统学习安全知识[10]。课程的授予通过常规授课结合主题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灵活开展,学生于每学期末交回相关的纸质作业。从新生入学开始至毕业生离校为止,贯穿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全过程。
二是安全教育进“演练”。高校要通过应急演练,强化师生应急处置和自救能力。每次演练活动都详细制定具体方案,成立指挥部,演练前有限制地释放消息,增加实战性。高校要联合公安局、武警消防队、医院共同举办师生防火防地震演习。同时还组织校园保安及重点岗位教职工进行演练,保安队和志愿消防员进行了消火栓灭火演练。在培训形式上,主要是结合新进师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多发性问题,邀请武警消防队、公安局开展人身、财产、消防安全专题教育,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帮助师生提升安全意识,增进安全知识。
三是安全教育进“生活”。高校应高度关注学生人生安全、交通安全和财物安全,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在开学注册时发放了《大学生安全须知》,并根据《大学生安全知识测试题》组织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安全测试。在新生入学教育中,把安全教育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军训和双休日对全部新生进行安全教育,讲解安全知识,发放《安全知识温馨提示》,利用节假日、师生外出实习考察前,都要对学生和教职工进行安全教育;高度关注学生思想健康和身体健康,及时进行摸底调研和舆情研判,有针对性地开展国家安全、网络安全以及禁毒、防艾主题宣传活动,将安全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涵养学生的身心,给青年学生的心灵上了一把“安全锁”。
高等学校深化综合治理工作,将以平安校园创建为总抓手,积极争取地方政法委特别是综治办、环保局、市场办、公安局等部门的支持,进一步明确校内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在全校深入开展安全教育、隐患排查、综合治理,加大人防、技防、物防力度,按照轻重缓急逐步解决具体问题,积极推动理念、制度、机制、方法创新,不断提高综治工作全员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努力实现对各类风险从被动应对处置向主动预防转变,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校园,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1] 诸葛帅.高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新思路[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2):23
[2] 杨斌.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是高校综合改革的关键[J].中国高教研究,2016,(1):50-51
[3] 刘伟,张万红.加强我国高校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策略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9(2):133-139
[4] 王剑松.浅谈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11):51-53
[5] 谢友平,郑文广.浅析组织化推进平安校园建设的意义[J].中国教育学刊,2014,(3):105-106
[6] 方益权,杜玉玉.平安校园视域下社区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4,35(7):71-77
[7] 薛向君.社区警务研究的文献解读[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5):150-156
[8] 李静.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3,(2):40-42
[9] 孙玉叶.高校化工实验实训安全保障[J].现代职业安全,2017,(1):68-69
[10] 许素睿,傅贵,马小林,等.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以L大学为例[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7,13(2):9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