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之构建

2018-01-01 08:48王金玲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理论课育人考核

王金玲

(鞍山师范学院,辽宁 鞍山 114007)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主渠道,由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共同组成,并且具有实践性的本质特点。构建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和良性互动,既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必然要求,更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现实需要。

一、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依据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学生参与和体验实践为主要教学形式、旨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活动,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实践育人相结合的重要途径。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一切这些知识,离开生产活动是不能得到的[1]。”“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去[2]。”“理论若不和革命实践联系起来,就会变成无对象的理论,同样,实践若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就会变成盲目的实践[2]。” “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3]。”“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4]。”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基础,注重实践教学是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本质要求。传统思政课教学主要是理论讲授,由于其内容抽象难懂,导致教学实效性差、学生的获得感与满意度低。“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5]。”因此,构建与理论教学内容有机融合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使大学生在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教学活动中得到极具说服力、感染力的理论认知和知识体验,才能真正使马克思主义教育入脑入心,不断坚定他们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信念。

(二)国家有关文件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政策依据

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及相关部委下发了一系列指导文件,对加强实践教学、增强思政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做出了明确要求。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思政课要“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2005年2月,中宣部、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要求“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2015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要“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形成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长效机制”。2015年9月,教育部正式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明确规定:“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统筹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的实践教学、落实学分(本科2学分,专科1学分)、教学内容、指导教师和专项经费。实践教学覆盖全体学生,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强化社会实践育人,提高实践教学比重,组织师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明确规定“从本科思政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从专科思政课现有学分中划出1个学分,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因此,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既符合当前国家教育政策导向,同时也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深化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更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及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客观需要。

(三)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与新媒体发展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现实依据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凸显。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富于开拓性、具有创新能力、能开创新局面、对社会发展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才。他们通常具有创新品质、创新意志、创新观察、创新思维、创新知识以及创新实践。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中,高校思政课可以在品质塑造、意志锻炼、思维训练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但这种作用的发挥仅靠理论知识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在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中去磨练和养成。当前,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内容及形式对大学生政治意识、道德观念、价值选择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新媒体实践教学资源,高校思政课必须给予重视并积极开发利用,将新媒体的互动、展示、共享优势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和形式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共同为大学生的全面成长助力。

二、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许多高校在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式的丰富、教学过程的完善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创新,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面对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还面临着一些需要深化解决的新问题。

(一)思政课实践教学落实程度不够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明确指出,“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统筹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的实践教学、落实学分(本科2学分,专科1学分)、教学内容、指导教师和专项经费。实践教学覆盖全体学生,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但目前大多数高校并没有完全落实思政课实践教学要求,部分高校没有开展、甚至认为没有必要开展实践教学,有些高校只是选择性地、间断性地开展实践教学。许多高校并没有将思政课实践教学列入教学计划之中,对于学时、学分也大都采用虚化处理方式;即使有的高校制定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但内容大多比较笼统、缺乏可操作性,特别是对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教学课时以及教学专项经费和场所、设备等要求,大都采取务虚处理的方式。这些做法使得思政课实践教学难以真正地在高校立德树人工作中落实下去。

(二)思政课实践教学规范性不足

目前,高校思政课基本形成了包括课堂上、校园内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内的、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体系,但与“制定印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大纲》,进一步规范实践教学”[5]的政策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是缺乏规范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相当部分的高校没有制定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这就使得实践教学带有较强的个性化特点,教师实践素质与能力的差异直接导致了实践教学效果的巨大差异。有的高校采用“课堂讲授+课外实践”的教学模式,但对课堂讲授的学时、内容、成绩评价等做出规范要求,对课外实践则任由教师自行安排,并没有规范的评价机制来考核实践教学效果。二是缺乏系统的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各门思政课在开展实践教学时基本处于单打独斗状态,对于课程之间在知识内容上的交叉、实践教学形式上的重复,还缺乏统筹安排和协调配合。这些差距必然带来实践教学的随意性与形式化。

(三)思政课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机制缺位

健全、合理、成熟的考核评价机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顺利有效开展的根本保证[6],但目前各高校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时,普遍存在考核评价主体不明确、标准不规范、内容不全面、方法不科学等问题。考核评价大多由教师独立完成,没有实现学生、教师以及实践单位主体等共同参与;评价中过分重理论结果而轻学生的过程表现和行为转变,这既导致评价结果难以客观、公正,也导致实践育人的积极作用难以发挥。另外,许多高校缺少了对教师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这就容易引起对实践教学内容设计的科学性以及教师对学生实践指导的充分性缺乏判断的实际问题,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四)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素质与能力欠缺

大部分高校的思政课教师是实践教学的“应然”实施者,但繁重的理论教学与科研任务使得他们少有精力和热情去研究和开展实践教学。许多思政课教师都是“由校门到校门”,接触社会和从事具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验普遍不足,而且大都缺乏进行实践教学的系统理论培训和亲自实践锻炼,这就制约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落实与开展。加上实践教学会涉及到师生的安全问题、实践基地问题、实践经费问题等,这些工作需要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通常得不到学校有关职能部门的主动支持和配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三、高校思政课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及路径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坚持科学的构建原则,形成“教学管理一体化、教学内容和形式一体化、教学考核评价一体化、教学保障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发挥好思政课实践育人的特殊功能。

(一)科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原则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7]。这三大规律也是当前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要遵循的基本依据和准则。

一要坚持方向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思想政治工作原则。思政课直接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因此,思政课实践教学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强化大学生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培养他们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政课鲜明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其必须“要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8]”。只有如此,才能使大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充分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才能培养大学生运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才能引导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全面提高知行合一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行为能力。

二要坚持系统性和重点性并重的教书育人原则。要构建一体化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就必须坚持以系统论为指导,围绕实践育人的总目标,整合各门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内容,统筹各种实践教学资源,形成目标明确、内容丰富、运行有序的有机系统和统一整体。但由于思政课实践教学涉及范围广、涉猎内容多,难以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和资源保障下充分开展,因此教师既要重视选择焦点和关键的内容开展专题式实践教学,又要关注学生中的重点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既充分体现出内容的系统性与重点性相结合的教学要求,又充分发挥出实践育人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功能。

三要坚持目标性和可行性相统一的学生成长原则。思政课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工作,其根本目标是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实践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由展示、自在交流、自觉成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思政课实践教学还必须符合学生成长的需要。教学体系设计要尽量贴近学生的思想水平和日常生活,不仅要注重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还要积极开展道德法治与历史文化教育;教学组织实施要从学生的专业方向、文化层次、生理心理特点出发,遵循大学生成长和教育教学规律,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开展。

(二)构建高校思政课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路径

结合国家教育政策的要求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特点,从“教学管理一体化、教学内容和形式一体化、教学考核评价一体化、教学保障一体化”等四个方面科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发挥出实践育人的独特作用,切实增强思政课教育教学实效性。

一是实现实践教学管理一体化。“各级党委要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强领导和指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7]。”首先,各高校要组成校级思政课实践教学领导小组。该领导小组既是国家政策的权威解读者,更是本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第一执行者——负责制定实践教学的相关制度文件,对实践教学所需的人员、经费、场地、设备等加以统筹规划,并给予监督和落实。其次,要加强教务管理、教学质量监督等职能部门对实践教学的管理服务。教务部门要将思政课实践教学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并严格落实相关的课时安排、教学内容、考评标准和实践基地建设等工作;教学质量监督部门要将思政课实践教学纳入教师和学生的考评工作体系中,确保实践教学不流于形式。再次,要整合校办、学生工作部门对实践教学的保障和支持。校办主要负责安排实践教学基地、统筹车辆使用以及保障师生实践教学安全等工作;学生工作部门要将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社团活动等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实践育人的合力。

二是实现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一体化。各高校思政课教学部门要单独设立实践教学教研室或指定专人制定统一的实践教学实施方案,统筹安排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构建起包括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及网络实践在内的一体化教学体系。“课堂实践教学”是在课堂理论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前演讲、课中讨论、课上观看教学视频等方式,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校园实践教学”是由教师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在校园内参观主题展览、聆听主题报告、参加重大纪念日活动、进行校园道德实践活动等,赋予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等以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社会实践教学”是指通过组织大学生到博物馆、纪念馆、革命遗址参观考察,参加环境保护、公益劳动、社区援助等志愿者活动,到工厂或新农村进行体验劳动等,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国家的进步与时代的挑战,从而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网络实践教学”是近些年兴起并日益受到重视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中办、国办联合发文强调:高校要重视“打造示范性思想理论教育资源网站、学生主题教育网站和网络互动社区,推进辅导员博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博客、校务微博、校园微信公众账号等网络新媒体建设[9]。”依托网络新媒体平台,思政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进行群、组的在线讨论,对学生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利用教师博客、课程网站等组织学生自主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引导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自然转变,逐步树立正确网络观,成长为马克思主义的网络捍卫者和现实践行者。

三是实现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一体化。思政课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应当包括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和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两个部分。首先,要健全教学考核评价主体队伍。科学的教师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主体应当包括学校教务管理、质量监督部门,教师同行,学生以及实践基地和各学院负责人等;学生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主体应当包括指导教师、同学以及实践基地和各学院负责人等。只有健全学校、教师、学生、社会四方共同参与的考核评价主体队伍,才能为科学构建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创造前提条件。其次,要建立内容和方法明确的考核评价体系。对教师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实践教学方案制定的科学性、实践教学活动组织的严密性、实践教学结果评定的实效性、实践教学过程总结的全面性四个方面;对学生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次数和种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在实践中的情感投入程度两个方面。开展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时,必须全面考虑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即时与延时相结合”的一体化考核评价方法。再次,要建构立体、互动的反馈总结机制。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的考核评价不应当是一锤定音的结果型评价,而应当是贯穿于整个大学时代的过程型评价。教师要为每位学生建立实践学习档案,不仅记录他们每次实践学习的收获和成绩,还要记录学生对每次实践学习的反馈与意见;学校要对每个实践基地进行定期访谈,不断总结实践教学中的经验和不足;学校还要定期召开实践教学工作会议,集中听取指导教师的工作总结与学生的学习反馈,重视搜集学校职能部门及各学院主管领导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完善实践教学方案。这种集“学校、教师、学生、社会”为一体的立体、互动的反馈总结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反映实践教学的真实情况与教学效果,对不断提升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科学化发展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四是实现实践教学保障一体化。实践教学保障主要包括师资保障、经费和基地保障、激励保障等一体化内容。首先,要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这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队伍,也是一支值得信赖的队伍,要像关心教学科研骨干的成长一样关心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成长”[10]。因此,高校要重视组织思政课教师开展实践研修、实践理论学习以及实践技能培训等活动,同时思政课教师要主动深入社会一线,积极开展实践教学课题研究活动,不断提高开展实践教学的科学化水平。其次,要有实践教学经费和教学基地保障。思政课实践教学涉及人数多、领域广,需要充足的经费保障。各高校要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按照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规划和方案,根据学生人数投入一定比例的实践教学经费,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吸引社会资金加入,并建立专门账户,专款专用。各高校要根据自身条件和区域优势,优化整合和充分利用现有的实践教学资源,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学校可以与当地的人文和“红色”等资源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共建关系,还可以广泛发动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农村乡镇、城市社区、养老院、中小学等有关力量,为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锻炼提供各种不同的场所和基地。对于基础条件好、有培养价值的实践基地,高校还应加大资金投入和规划管理。再次,要有激励保障。高校要根据教学工作要求和管理细则,对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表现突出、育人效果优异的教师给予表扬和奖励,并将其记入教师业绩考核档案,作为评优评先、定岗定编和评定职称时的重要参照条件。同时,思政课教学部门要会同学生管理部门及各学院,定期召开学生实践成果汇报大会,及时表彰在实践教学中涌现出的优秀实践个人和优秀实践团队,并在全校范围内公开展示实践教学成果,营造出“人人关心思政课实践教学、人人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协作育人氛围。

猜你喜欢
理论课育人考核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家庭年终考核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