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楠楠
(鞍山师范学院 国际交流学院,辽宁 鞍山 114007)
自2009年11月新HSK正式实施以来,2010年考生的数量为117 294人,2011年为179 592人,增幅达50%[1]。据2014年汉语考试海外考点工作会议统计,截至2014年3月,全球汉语学习者已超过1亿人。2013年,全球共有500万人次参加各类汉语考试,其中HSK、HSKK、YCT和BCT考生达到创纪录的37.2万人。全球汉语考试考点达875个,遍布11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HSK已成为留学中国的通行证、申请来华留学奖学金的必备条件和学校教学评估的重要手段,并被越来越多国家的政府部门和跨国企业作为员工招聘、提薪和晋升的重要依据。通过这些数据可看出,参加HSK考试并希望获得相应级别证书的学生越来越多。然而能够自如阅读汉语材料的学生不多,再加上阅读部分是影响留学生取得证书的主要因素,广大HSK阅读辅导教师对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探索也越来越重视。因此,本文以鞍山师范学院从2014年开始的对新HSK阅读教学进行的尝试性改革为例,通过对2014—2017年鞍山师范学院留学生新HSK阅读成绩进行分析,深入探究HSK阅读教学改革。
新HSK一级到六级阅读部分总分为100分,60分合格。2014年到2017年间,鞍山师范学院共计217人次的留学生参加了新HSK考试,大部分留学生在开始前接受过学校安排的阅读课程考前辅导。按照鞍山师范学院教学管理规定:报考HSK(一级)的留学生在辅导前必须完成《汉语教程(修订版)》第一册(上、下)的学习,掌握150个最常用词语和相关语法知识;报考HSK(二级)的留学生在辅导前必须完成《汉语教程(修订版)》第二册(上、下)的学习,掌握300个最常用词语和相关语法知识;报考HSK(三级)的留学生在辅导前必须完成《汉语教程(修订版)》第三册(上、下)的学习,掌握600个最常用词语和相关语法知识;报考HSK(四级)的留学生在辅导前必须完成《成功之路提高篇》的学习,能够掌握1 200个常用词语;报考HSK(五级)的留学生在辅导前必须完成《成功之路跨越篇》的学习,掌握2 500个常用词语;报考HSK(六级)的留学生在辅导前必须完成《成功之路成功篇》的学习,掌握5 000个及以上的常用词语。
从留学生的新HSK阅读成绩看,2014年到2017年获得合格分数的人数比例呈递升的趋势,获得2、3、4级阅读合格分数的人数相对较多,获得1、5、6级阅读合格的人数相对较少,而获得1-6级阅读合格分数的人数也从2014年的10%升到2016年的30%,同比增长20%。虽然不能排除参加考试的汉语言本科生高年级人数增多的因素,但与这部分学生增加的比例相比较,仍然能看出留学生的HSK阅读单元成绩呈现均匀上升的趋势,这意味留学生对中文阅读的技能技巧掌握程度不断提高。可见,于2014年起鞍山师范学院实施的新HSK阅读辅导课的改革尝试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通过对鞍山师范学院2014年至2017年期间的新HSK阅读教学进行考察,可以看出鞍山师范学院对留学生进行的新HSK阅读辅导教学安排日趋完善,学生在考试中取得的成绩也有相对幅度的提高,但是成绩的背后还存在很多不足。为此,笔者选取了四年中参加HSK考试的100名学生进行了关于“考生认为阅读失分的主要原因”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其中34%的学生认为词汇量不够,28%的学生认为欠缺文章背景知识,20%的学生认为平时练习少,18%的学生认为平时练习与HSK没关系。面对这样的结果,笔者进行了反思。
词汇是阅读的基础,词汇量的大小及熟练程度与阅读理解有着最直接、最重要的关系。通过上面的调查,可知,词汇量不足是学生提高汉语阅读水平的最大障碍。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在课上详尽给出词汇的语音,解释生词在教材文章中的意思,然后扩展。这实际上是一种“解码”式的教学,强调的是学生对词汇的记忆能力,这样做的结果会导致课堂时间多被词语释义占用,学生的注意力也浪费在词上面,最终对意义的理解帮助并不大;而且这样的教学模式还会使学生养成一种依赖性,学生会总是寄希望于教师的讲解,在得不到教师的讲解时,转而求助于字典,长此以往,其结果只能是使学生养成缓慢阅读的习惯,并缺乏独立阅读的能力。
笔者认为应改变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在阅读时把注意力集中在对内容的整体理解上,将词汇作为阅读学习的副产品,在阅读过程中自然地、渐进地、间接地学习词汇。为了能让学生们摆脱对个别词汇的依赖而理解整体,教师应教授学生一些猜词的技巧。例如根据偏旁分析、语素猜测、词语互译、缩略语、上下文语境猜测等方法释义。词汇的积累和扩充是阅读的一个重要任务,而猜词就是留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习新词语、扩大词汇量的主要方法[2]。讲授猜词方法后,教师还可以尝试让学生们阅读一篇文章,先标出所有不认识的词语,试着完成有关理解性联系;接着让学生从不认识的词中选出几个,猜测词义并说明猜测的依据。这样既能加强学生对猜词方法的掌握,同时也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增加学生们学习词汇的兴趣。
阅读课是一门重要的专项技能训练课,其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根据阅读教学的培养目标和新HSK的题型分析,阅读部分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技能技巧和理解能力,主要包括:掌握阅读材料的主要用意和大意的能力;了解所读材料主要事实和信息的能力;跳跃障碍,捕捉所需的某些细节的能力;根据所读材料进行引申和推断的能力;领会作者态度和情绪的能力。可以看出,新HSK阅读辅导应更多注重阅读技巧的形成、理解能力的培养。只有掌握了这两种能力,才能在万变的考试中从容应对。此外,只有阅读技巧和理解能力还是不够的,还要有自我评析能力,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和复述阅读材料,从而检验自己的理解水平。对困难的文章,教师要作示范,通过说出当时思维的内容和过程来说明自己是如何检验自己的理解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就学习经验、阅读方法进行介绍、交流、讨论,回顾自己用哪些方法阅读,取得了哪些经验,有哪些不足[3]。通过评价反思的过程,留学生才能更好地牢记阅读方法,形成准确的阅读行为、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
不同民族由于历史背景、地理气候、生活习惯等的不同会形成各自的文化心理,影响着本民族语言的表达。因此,外国学生想提高自己的汉语阅读能力,在阅读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需要对汉民族心理和文化背景知识有一定的掌握。比如:当夸奖某人很漂亮的时候,外国人都会说“谢谢”,有表示同意、赞成此观点的意思;可在中国,由于谦虚、礼让的思想几乎贯穿了整个汉民族的传统文化,所以中国人会说“哪里哪里”。这表面是中国人在客气地说“不是这样的啊”,但实际上与肯定或者否定没有任何关系。像这样的例子,如果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以及由这种文化背景产生的民族心理不了解,单从字面上理解起来就很困难了。当然,还有其他类似的不同文化背景知识。可以说,如果对中国的文化没有一定认识,也很难理解阅读材料,甚至会曲解阅读材料的意思。因此,教师在课上要加强对汉民族心理和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适当介绍与阅读内容有关的社会、历史、人文、自然背景,特别是与学生母语环境不同风俗习惯的资料,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习中国的文化,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很大帮助。
一般来说,针对HSK考试的阅读辅导时间相对比较短,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将平时的汉语阅读课教学与HSK考试辅导有效配合。有很多汉语阅读课的教师教学观念有偏差,把阅读课上成精读课,忽视了阅读技巧的形成与理解阅读材料能力的培养,更没有阅读速度的训练,导致平时的汉语阅读课与HSK阅读辅导难以有效配合。因此,必须强化阅读师资队伍的培训,纠正阅读课的观念偏差,重视平时上课对留学生阅读技能、阅读理解能力以及阅读速度的培养。在选用教材方面,汉语阅读课与HSK阅读辅导课的教师要及时沟通联系,选择有助于HSK阅读考级的教材;在课程安排方面,除了常规的阅读课以外,还要开设报刊阅读、新闻阅读、文学作品选读等选修课,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打破阅读障碍。在课上,最好还要培养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报刊杂志上一般性报导的能力。当养成这些阅读技巧时,学生就可以在课下自主地阅读大量的中文报刊。此外,课上还要训练学生养成朗读材料的习惯,经常练习朗读并背诵中文材料,有助于中文语感的形成。只要汉语阅读课和HSK阅读辅导课脚步一致,团结协作,从课上延伸到课外,从平时延伸到假日,让阅读成为一种兴趣和习惯,新HSK阅读成绩的提高就指日可待。一旦阅读语感形成,相信新HSK中的听力和写作部分成绩也会相应提高。
留学生新HSK阅读水平的提高与学校组织的考前辅导有着密切的关系。鞍山师范学院新HSK辅导课是一种选修性质的课程,通常在考前五周开始,每周辅导3~4小时,合计15~20小时。
表1 2014—2017年鞍山师范学院新HSK阅读教学方案
2014年,鞍山师范学院新HSK阅读辅导只是简单地讲解各级别的常见题型以及一些应对技巧,并进行专项练习;采用讲练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在考前有预热的过程,增加对题型的熟悉度,以便真正在考试时能够更好地投入。由于教学时间比较少,只有15小时,并且教学内容多而杂,加上留学生听力上会出现误差,操练的形式较单一,以致于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理解掌握的阅读知识和技能不多,所以留学生的新HSK的阅读成绩并不理想。面对这些问题和不足,学院主要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方面提出针对新HSK阅读教学的改革方案,旨在更加有效地提高留学生的新HSK阅读成绩(表1)。
首先,在教学模式方面,采取先模拟后分析和讲练结合的形式。要求教师在辅导之前先用历年真题进行模拟测试,从中找出报考学生的薄弱环节,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选择地重点讲解和练习,而且课上每次练习都规定学生的阅读时间,以更好地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2015年开始,鞍山师范学院的留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考试前阅读速度能够提高到120~150字/分钟,这对学生的成绩提高帮助很大。
其次,在教学内容方面,针对考试题型和学生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这其中包括讲解高频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词义、用法和相近、相关词语的替换,以及一些常见的语法,尤其是常见复句的关联词语(在阅读材料中起提示信息的作用),常见的结果补语、趋向补语、可能补语、程度补语、被动意义的表达方式,反问句等等。通过这样有针对性地培训,可以让学生了解考什么,以便更好地抓住复习的重点。同时,适当增加一些常见背景知识介绍的教学内容,包括饮食文化、服装文化、酒文化、茶文化、传统礼仪、历史故事、地理知识、寓言成语故事、名家作品等,这样可以使留学生更多地了解目的语的文化背景,更快更准地了解出题者的思维和意图,当相应阅读材料出现时能够激活曾经输入的信息,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再次,在教学方法方面,采用精讲活练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好的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不同的级别选取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练习题,尽量做到因材施教,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消化辅导的内容。2015年,鞍山师范学院在阅读教学安排上的调整和完善使当年留学生的HSK成绩平均提高10%到20%,而且获得汉语6级阅读合格分数的留学生人数也有了大的突破。
此外,可以适当地增加考前辅导时间。2016年,鞍山师范学院在2015年教学安排基础上,延长了一个小时应试技巧的训练时间。应试技巧主要针对学生主题句的寻找和判断、作者态度和观点的推断、事实的归纳、语篇链接手段的分析、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和长句缩略理解等能力进行强化训练,使留学生的新HSK各级别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这说明应试技巧的讲解和训练对成绩的提高意义重大,有利于留学生建立汉语学习的信心。2017年鞍山师范学院将新HSK的辅导时间调整为20个小时,且在教学模式上又增加了几套真题练习,并且规定阅读速度和时间,使学生能真正把握考试的节奏,并对自己这一阶段的辅导效果有更客观的认识,便于考试前更加有针对性地复习。虽然这短短五周辅导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留学生知识储备不足和对知识掌握不准确的问题,但是经过这些调整,留学生在新HSK阅读考试中至少做到了知道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阅读的应试技巧得到了加强,阅读的背景知识也得到了适当的补充,学生的阅读考试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与此同时,采用因材施教的原则,除了精讲活练的方法,更多从留学生的国籍出发,汉字圈国家(韩、日)对汉语比较熟悉,掌握比较快,容易出高分,课下发给他们更多的真题,强化训练;非汉字圈留学生(欧美)不太喜欢死板的讲授和训练方法,课下可以给他们发一些图文并茂的阅读材料,以及让他们通过网络查阅自己感兴趣的中国文化知识,增强对汉民族的了解,引发其对汉语的兴趣,进而培养语感。
总之,本文以2014年到2017年鞍山师范学院对新HSK阅读教学进行的教学改革为例,通过对四年期间留学生新HSK阅读成绩分析,指出现阶段的新HSK阅读教学在词汇教学、能力培养、背景知识渗透、课程间的有机结合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时间等四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方案。事实证明,尽管在新HSK阅读教学上仍存在一些问题,但总体来说,鞍山师范学院的新HSK阅读教学改革是一次比较成功的尝试,在一定程度上为今后的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改革尝试提供了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