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辽宁经济转型升级的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2018-01-01 08:48张金锁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人才需求辽宁升级

张金锁

(鞍山师范学院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鞍山 114007)

一、辽宁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人才需求特点

(一)辽宁经济转型升级现状

辽宁作为传统老工业基地,近些年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3年的8.6:52.7:38.7调整为2017年的9.1:39.3:51.6,呈现出第三产业“牵头”的协调发展新局面,旅游、金融、电子商务等成为带动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的主动力。据辽宁统计年鉴、中商产业研究院统计,2017年辽宁旅游人数突破5亿人次,旅游收入达到4 740.8亿元,同比增长12.2%。辽宁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新型工业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加大力度淘汰了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扶持和打造了战略性新兴工业,使工业结构得到明显改善,装备制造业现已形成了通用设备制造、汽车制造、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制造、铁路、船舶、航空航天等为主体的工业体系。2017年辽宁省制定了《辽宁省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发展指导意见》,明确了重点发展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航空装备、汽车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等八大领域;《中国制造2025辽宁行动纲要》也提出了重点发展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等15个重点领域。可见,目前辽宁的工业产业逐步由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从初级原材料加工为主改造升级至精深加工为主,工业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1]。从近几年数据来看,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的年均增长率都超过了20%。比如,2014年的辽宁省的高新技术企业为1 287家,2016年达到1 837家,2017年达到了2 580家,较2016年增加了40%。辽宁经济的轻型升级也使与之相关的人才需求结构和数量、质量发生相应变化。

(二)辽宁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人才需求特点

1.就业结构和数量明显变化,个性化岗位需求有所增加

经济的转型升级调整了三次产业结构,而产业结构的变化必然带来人才需求结构和数量上的变化。从全省三大产业的就业总体情况来看,2013年至今,第一产业相对稳定在680多万人,占比约28%,第二产业有所下降,而第三产业一直在1 000万人以上,占比约45%。目前,辽宁正处于一个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即“新经济”时期,企业对人才的个性化岗位需求不断增加,这从企业用人信息能够明显看出:要求毕业生适应本企业实际,能够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具体岗位从事工作。

2.技能型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成为需求主体,创新型人才需求增加

经济的转型升级淘汰了落后的传统产业,而第二产业的高端制造业与技术含量不断提高的旅游、养老、金融、服务外包、电子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等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对高技能和专业技术人才需求日益增长。据有关人才需求的调查显示:“专业技术类岗位需求占42%,技能类岗位需求占39%,成为需求的主体。在人才需求方面,我省各市普遍需求高端装备制造业人才[2]。”辽宁省委在2018年《辽宁省人才服务全面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提出未来三年工作的目标之一就是高技能人才要达到112万人。从目前辽宁紧缺人才信息来看,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以及升级改造的传统产业等领域,职业岗位的技术水平和创新创造能力要求层次越来越高,具有创新知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的人才短缺明显,人才需求分布呈现新知识、新思维、新技能型人才需求量上升、低端普通劳动需求降低的局面。

二、辽宁经济转型升级视角下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人才的培养要和经济转型发展相适应,但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在人才能力培养上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体现在:

一是教学方法陈旧。部分高职院校在教学中仍然是依赖教材,以知识讲授为主,过分强调知识的传递,忽视对知识的批判和更新,更为严重的是有的教材本身也十分陈旧,在知识更新和经济发展如此迅速的时期,这种教学的直接结果是理论和实际严重脱节,不利于学生学习新知识,更谈不上创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二是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不及时。主要表现在部分高职院校存在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专业调整和课程设置随意性较大,前期市场调查及社会论证不够充分,课程开发和设置与企业实际不相符,与新兴产业和升级产业所需的实际操作技能衔接不紧密,同时还存在人才培养模式同质化现象,特色不够鲜明,其结果造成学生就业对口率不高,在校学习的内容和企业需要无法衔接。

三是教师缺乏创新能力。教师是学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体。要培养适应经济转型需要的人才,教师首先必须有一定实际操作经验和创新能力。目前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教师习惯于传统经济状态下的教学方式以及老化的实践技能,严重缺乏适应新兴产业和高科技含量行业的实践能力;二是教师课堂教学任务重,疲惫工作状态下已没有时间和精力研究新知识新技能;三是一些新专业教师严重缺乏;四是学校经费紧张情况下缺少对教师创新能力的培训等等。

四是校企合作实训收效甚微。高职学生培养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各校都设立校外实训基地,并通过校外实训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而有学校只是把校外实训当做任务,并没有结合经济转型对人才需求的实际动态选择和管理实训环节,往往达不到培养目标。主要表现在:1.实习岗位和所学专业不符,比如非服务性专业到实习单位都是做销售或餐饮服务,学非所用;2.课堂学的知识过于陈旧,与企业实训环节相距甚远,导致学生难以适应,企业又有怨言;3.学校安排实训目的要求不明确,只抱着给学生送出去的态度,加之有些实训基地短期行为严重,学生的能力培养等等。因此,校企合作实训常流于形式,根本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辽宁经济转型升级下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应以满足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技能。

(一)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高职院校应立足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树立“满足市场需要,服务区域经济”,培养“适销对路” 的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理念。一是要改变过去单纯知识传授、技能培养的接受式教育,转向综合素质提高、技能提高、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培养的创新式教育;二是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解放思想,教与学都不局限于教材,教师更要重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开发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批判,大胆创新,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三是要培养学生创业的理念。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要契合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通过加强对学生实施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这样学生毕业后无论是应聘就业,还是自谋职业、自主创业,都有信心和勇气,有能力把事情做好。

(二)适应经济转型升级需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一方面,学校应以经济转型升级为导向,以人才需求为出发点,遵循市场规律,围绕本地区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优势和实践经验,在调查摸清人才需求具体领域、数量和层次的基础上,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设置相应的课程内容、选课方式及教学方式,坚持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教育教学管理也要有一定的弹性,对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给予正确引导和鼓励;另一方面,加强校企合作的动态管理。学校在实践教学环节上要与专业及课程做好衔接和流程设计,以产教融合为目标,以校企合作为基础,校企之间相互补充与配合、共享和整合各种资源,实现协同创新与协同育人[3]。

(三)提升教师创新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创造性人才要通过创造教育来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首先,应与专业相结合。教师要有强烈的创新教育意识,要结合辽宁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不断优化和提升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水平,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艺术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其次,应与实践相结合。学校要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实践,了解企业发展的实际,学习交流体会和经验,在提高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应用能力的同时,对企业的运行模式、企业文化、经营理念也有所了解。再次,应与科研相结合。在有能力的情况下,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科学研究,比如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互联网+、机器人、节能环保等领域,这不仅能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科研能力,更能促进成果转化,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

(四)参加职业技能竞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职业技能竞赛的赛项设置一般是和经济发展实际紧密联系的,能够反映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和企业需求,反映经济转型升级的变化,通过参加职业技能竞赛,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一,技能竞赛能够把课程和实际应用相结合,以竞赛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体系改革,让教改为竞赛提供更强劲的理论与技术基础,使“教学改革” “技术应用与创新”“职业技能竞赛”之间形成良性互动,达到教学质量和竞赛成绩的双丰收[4];第二,通过职业技能竞赛可以构建校企协同创新平台,发挥校企协同创新优势,促进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深层次合作,实现校企双赢,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方式的变革;第三,学生参加技能竞赛,能够增强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在竞赛的前期准备阶段,实际上就是学生学习新知识、拓宽知识面、知识和实践有机结合的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会提出问题并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拓展新思路,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第四,通过技能竞赛还能够促进学风建设,有利于增进学生团队意识及提高协同合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和探索精神。

辽宁当前很多城市正在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对高技能创新型人才提出了现实需求,作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高职院校,必须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思想,加快与区域经济深度融合,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这样既有利于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更有利于高职院校有效实现就业并提高自身竞争能力。

猜你喜欢
人才需求辽宁升级
辽宁之光
2022年冬奥会冰雪体育人才需求与培养路径研究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辽宁舰
数读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中国海归人才需求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