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方
(海南省妇幼保健院 儿童康复科,海南 海口 570206)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起病于3岁之前,主要症状包括社交障碍、沟通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行为等。目前孤独症发病率每年都在增长,其中男孩的发病率要高于女孩,而女孩患病的严重程度又高于男孩。目前医疗界仍缺乏对儿童孤独症的有效治疗措施,且孤独症儿童预后也不乐观,因此,对于孤独症儿童早期发现,早期进行个体化、系统化、持久性的培训教育是现在首选的治疗方法。由于孤独症儿童自身的生理缺陷,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也很不乐观,往往生发出诸多问题,很值得深入细致地探讨。通过研究孤独症儿童课堂表现,反思其行为、总结教师的有效方法,以期能丰富和完善孤独症相关理论,为特殊教育教师提供相关建议或方法,促进孤独症儿童身心发展,从而更好地适应学习。
孤独症儿童的表现与正常儿童相比,在社交上、沟通上、兴趣和行为方式上,都表现出明显的不同。
社交障碍是孤独症儿童的核心症状。社交是指儿童与他人之间进行的社会性互动,社交能力是学龄前儿童面向未来不可缺少的基本的生活技能。正常的儿童社交,既包括与同伴的,也包括与父母他人的。就儿童与同伴交往的发展上,正常的行为有“对同伴微笑、咿呀学语、递玩具、打手势。……模仿、行为轮替、帮助、分享等。”即使儿童与同伴之间偶尔出现冲突性行为或攻击行为也属于正常情境下的正常行为,老师或家长对其制止,正常儿童往往会出现有效回应。而孤独症儿童则不然。孤独症儿童不愿与他人进行交往,喜欢自娱自乐,喜欢物多过于人。孤独症儿童的最大的特点就是缺乏目光对视,喊名字没有反应。他们在交往中习惯于看向身边的物体,回避同伴的目光,以自我为中心,多沉浸于自己的世界里。
多数孤独症儿童存在语言发育迟缓的情况,有的儿童可能终身没有语言。他们在说话时可能缺乏语音语调的变化,或是使用某种古怪音调,同时他们较少使用身体语言,对语言的理解只停留在字面意思,因此对于别人的话理解上也存在一定困难。
孤独症儿童对一般儿童所喜爱的玩具和游戏缺乏兴趣,喜欢自娱自乐。孤独症儿童的行为方式也常常很刻板,他们喜欢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来安排他们的物件或活动,常常不能适应变化,并且对这一固定模式往往会进行无休止地重复。此外,一些孤独症儿童还伴随着甩手、晃动身体、排列等无社会功能的机械的呆滞行为。
孤独症儿童在课堂上也表现出与普通儿童的不同,每一个体确有各自的特殊行为,但统整来看,孤独症儿童在课堂上也表现出共性或通常的一面。
孤独症儿童因存在语言方面的障碍,在课堂上很少能与同伴或老师主动表达沟通,很少说话发声。如有说话大多为重复的和模仿性的语言,部分儿童存在自言自语、无缘由地尖叫或跟声等情况。经过一段时间干预治疗的孤独症儿童课堂上能回答教师简单的问题,如“你叫什么名字”“这是什么”等。问题也仅局限于已经学过的或知道一些的知识。也有教师认为孤独症儿童在课堂中会正常回答教师问题,但回答问题的过程大都是经过训练后的一个语言模式,孤独症儿童在语言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有时候他们本身并不理解教师提问的意思,只是跟音或跟声式地单纯模仿教师的话,如拿着红色的卡片提问“这是什么颜色?”孤独症儿童即使已经学过“红色”这个词,他们也不懂得“颜色”这个词的意思,没有将“颜色”和“红色”建立起来一个正确的信号链接,回答问题时就只是单纯地重复教师所提问题的最后一个词“颜色”。课堂上孤独症儿童与孤独症儿童之间也没有相互交流的情况,他们喜欢鹦鹉学舌式地模仿,有时会反复重复同一个词,直到教师给予反馈才会停止,并以此来引起或得到教师的注意。
孤独症儿童多数存在情绪与行为问题。孤独者儿童情绪大都不稳定,易哭闹,有的还不容易安抚。当孤独症儿童需求得不到满足时或是希望得到老师或父母的关注时就会乱发脾气、大声哭闹,甚至摔东西等。刚接受干预训练的孤独症儿童,与父母分离时,大多数儿童会哭闹,哭闹时有的会躺在地上打滚,有的会脱衣服,还有的则在教室里跑来跑去。而经过一段时间干预训练的孤独症儿童,情绪上都较平稳,静坐能力也得到提高,上课可以较好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有时需求得不到满足时还会出现情绪问题,但哭闹时还较容易安抚,持续时间也会大大缩短。部分孤独症儿童也存在行为问题,如拍手、摇头、尖叫等,有的孤独症儿童还存在咬人、打人等攻击行为。因此课堂上保证每个儿童的安全也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
注意是人们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我们通常说的注意力主要包括关注课堂内容和认真听讲不受干扰两个方面。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这两种情况都不乐观。大多数孤独症儿童在课堂上注意力很不集中,或根本就集中不起来。对教师授课内容不感兴趣,自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较少关注教师,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暂,同时认真听讲抗干扰能力较弱,突然发出的响声、同伴的动作、身上衣服的装饰品等都可成为其分心的原因。
这里的集体教育,也叫“集体课”或“小组课”。主要是针对孤独症儿童的通常情况或共性表现,以小的班组的形式,运用综合的多种干预治疗方法,多管齐下,以期对孤独症儿童的情况进行统一疗治,改善其行为表现的方式。
1.应用行为分析法
应用行为分析法(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ABA) ,主要依据行为主义原理,以了解和改进行为为核心,采用分段回合教学法(Discrete Trial Teaching,DTT),或关键性技能训练法(Pivotal Response Treatment,PRT),以促进孤独症儿童各项能力发展。应用行为分析法已成为被国际医疗系统和教育系统认可的康复方法。Stephen M 应用ABA治疗3-4岁自闭症儿童,经过3年的时间,大约有40% 的患儿能融入主流社会,和正常儿童一起生活。
2.结构化教学法
结构化教学法(Treatment and Education of Autistic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Handicapped Children,TEACCH) ,是根据儿童的学习特点,有组织、有系统地安排学习环境、材料及程序,利用孤独症儿童的视觉优势,借助实物、图片等,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日程常规。
3.感觉统合训练
感觉统合(Seosory Integration Training,SIT),是指个体通过对视、听、触、嗅、前庭等不同感觉通路输入的感觉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从而做出正确的反应。孤独症儿童在实施感觉统合训练之前均要进行感觉统合评估,根据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程度选择科学的训练内容。
4.奥尔夫音乐疗法
奥尔夫音乐疗法(Orff's Music Teaching Method),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一种,主张把音乐和舞蹈、动作、语言结合在一起,使孤独症儿童主动参与到音乐中,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他们的肢体协调能力、听指令能力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5.沙盘游戏疗法
沙盘游戏疗法(Sandplay Therapay),又称箱庭疗法。这是孤独症儿童在 57cm×72cm×7cm 的沙箱中,通过摆放沙具来自主创作一个自己的独立世界,探索自我的心路历程。目前,沙盘游戏广泛应用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对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治疗也有较大的影响作用。
6.图片交换沟通系统
图片交换沟通系统(Picture Exchange Communication System,简称PECS) ,主要是借助增强物(reinforcer),循序渐进的阶段(phases)、分门别类的图卡(pictures)及句子条(sentencestrip),让儿童建立实用、有意义的沟通系统。PECS关注孤独症儿童沟通及社会交往的有效性与主动性,遵从个别化原则,根据每个儿童的情况制定策略,强调情境教学原则,即主张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学时机,进行随机教学。
7.多感官治疗
多感官治疗(Multi-Sensory Treatment),是通过刺激孤独症儿童视觉、声音、触觉、嗅觉器官,使其置身于放松且带有刺激性的环境中,全方位地激发孤独症儿童的兴趣,降低焦虑不安的情绪,以改善其注意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这里的个别教育和集体教育相对。主要针对孤独症儿童的个别特点和个性差异而采取的因材施教式的特殊的一对一的教育方式。教育康复训练是治疗孤独症儿童的重要方法,但每个孤独症儿童的病情不同,学习能力不同,需要进行有针对性地个别教育训练,亦称之“个训课”。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个训课是重中之重,即教师和孤独症儿童一对一或多对一地进行教学指导。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前深入了解孤独症儿童的发展状况、问题行为、能力水平等,根据孤独症儿童的评估结果、个体情况及内在需求特点,结合家长意见,制定个别康复教育训练计划,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课堂中按照计划进行训练,综合运用应用行为分析法、结构化教学法等治疗技术,帮助孤独症儿童稳定情绪,建立良好的行为,促进儿童较好地听从指令,促进其认知理解能力、沟通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这里的家庭教育,主要是通过家园、家校或家庭与康复中心的合作或高度融合,共同治疗孤独症儿童的心智行为。家长参与治疗是提高孤独症儿童康复效果的重要途径。在训练过程中,有的是父母陪伴,有的是爷爷奶奶陪伴,还有的是由第三人如保姆陪伴。实践观察发现,由父母陪伴的孤独症儿童的治疗情况好于由保姆或老人陪伴的情况。有学者研究也发现,父母的参与可以稳定儿童的情绪,减轻儿童分离性焦虑感,较快适应新环境。父母介入程度越高,孩子的训练效果越明显。因此,在孤独症儿童的治疗过程中,应充分重视父母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切实实现家校合作。当然,这首先需要对孤独症儿童的家长进行相关康复知识的培训,其次需要引导家长参与孩子的训练课程,包括集体课和个训课。家长在参与训练的过程中要主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便于训练完成回到家中后继续对孩子进行规范训练,保证康复训练的时间在30-40小时或以上,以强化训练内容,提高孩子的康复效果,增强康复的持续性。
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需要特别的爱心、耐心、细心、用心和责任心,不能急于求成和缺失信心。0~6岁是对孤独症儿童干预的关键期,特别需要我们做到早识别、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和早康复,不能无动于衷和视而不见。只有心到、功夫到、干预治疗方法到,才能更好地提高孤独症儿童的预后效果。每个孤独症儿童的情况又都是不同的,对其康复教育绝不能千篇一律。只有集体教育、个体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综合采用多种治疗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和培养,才能提高孤独症儿童的语言理解、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使孤独症儿童能够尽快融入正常生活,过较为正常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