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子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前教育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倡导“能力为重”的基本理念,强调要“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明确提出了幼儿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教学能力。教法课是师范院校培养职前幼儿教师必备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核心课程,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应用型课程。然而,长期以来,教法课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方法陈旧、单一等现象,使学生处于较被动的接受状态,忽视了帮助学生掌握实际的教学能力这一重要任务。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模拟教学法可以突显教法课程的特点、有效增进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本文结合笔者执教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的教学实践,探索模拟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教法课教学中的应用,以期培养更多具有较强职业能力的幼儿园教师。
“模拟教学”最初由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和教学研究中心的罗博特·B·利兹马等提出,其实施用意在于表现现实,希望学习者在各种各样的情境中去体验教育理论与实践联系的复杂事物,逐渐把学习内容迁移、结合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习得解决问题和做出决定的各种技能,并形成良好的态度和价值观[1]。在学前教育教法课中,模拟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有针对性地创设一种较为真实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情景,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实施幼儿教育活动的全过程,以培养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1.实践性。模拟教学颠覆了以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与杜威提出的“从做中学”教育原则一脉相承。学生在仿真的幼儿园场景中模拟扮演不同角色,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设计实施具体的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从而提高他们的教育实践能力。
2.主体性。模拟教学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实践训练的平台,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通过参与教学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价,激发了其生命活力与学习动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和实践主体。
3.互动性。模拟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强调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准备环节,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研讨设计方案;展示环节,成员互动配合模拟完成教学活动;点评环节,师生共同评课议课。在多方互动交流学习中,学生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使得他们的职业技能得到锻炼。
4.综合性。模拟教学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化过程,它不是纯粹对学生某一项能力的训练,而是多项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训练,是将所学教育理念与知识有效运用于教学实践的训练,注重的是教学智慧和综合素质的形成与提高[2]。
模拟教学为学生提供近似真实的幼儿园环境,让学生训练职业技能,具有多方面的价值。首先,模拟教学注重幼儿教育情境的创设,以学生为主体,更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听、研、做、评等多元化的学习模式中亲身体验实践,将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践运用。其次,模拟教学使学生在仿真的幼儿园实践场,通过亲自操作、体验和反思,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再次,模拟教学使学生提前体验幼儿教师这一角色,有助于学生积累幼儿教育的实践经验与智慧,为他们成为“准幼儿教师”做好准备,从而减少学生入职适应的时间。最后,由于设备、场地、资金、时间等现实条件的限制,学生不可能经常反复地到幼儿园工作岗位上见习、实习,模拟教学弥补了客观条件的不足,满足了学生在校内可以随时进行技能训练的需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模拟教学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协调者,将主角转移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环境、材料、设备等方面的充分支持与帮助,把握好模拟教学的进程,使活动有序进行。模拟教学的实施主要分为以下环节。
开展模拟教学,做好筹备是关键。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本课程采取模拟教学的意义与作用、实施程序及具体要求等,使学生形成初步认识,做好相应的思想准备,为参与行动奠定基础。教师提供涵盖本领域各类活动的若干主题,全班学生每8~10人为一个小组,各组自选主题设计活动方案。分组以学生自由结合为主,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可适当进行微调。
活动教案的设计质量决定着活动实施的成效。采用同课异构的模式,即小组成员围绕同一主题设计活动并进行说课研讨,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从多元化视角了解活动设计的方法与原理。说课重点在于说明活动的设计意图与教学思路,阐明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激发学生对自己设计的活动方案进行主动反思。在说课研讨中,各组需推选确定一份试教方案,并在班级汇报展示,其他同学提出建议,最后由教师点评。同课异构是教学研究和反思的平台,促使学生在分组研讨中形成了小组学习“共同体”,在汇报交流中形成了师生学习“共同体”,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对话交流、切磋与碰撞,充分激发学生的教学智慧与潜能。在此过程中,学生主动建构教育理论,将教案不断打磨,使活动方案得以最优化,为教学实施做好准备。
充分的准备与演练不仅能保证模拟教学的效果,也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一方面,各组围绕最终确定的活动方案,准备教学所需的玩教具、材料、布置场地、多媒体课件等。教师为学生提供模拟演练的场地,保证学生自主训练。另一方面,由一名学生担任执教老师,其他学生扮演幼儿,进行模拟教学的自主演练。“执教老师”重点理解消化教案,梳理活动过程,熟悉幼儿园相应领域的学科特点和基本知识以及某些必备的通识性知识。例如,在大班绘本阅读《我的幸运一天》中,执教老师不仅能够生动地讲述绘本故事,还要深入分析绘本内容,并了解大班幼儿的绘本阅读特点。其他成员扮演幼儿,着重思考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特点及其在课堂中的行为表现,预设幼儿可能提出的问题。在反复的演练中,方案得以不断调整而更加可行,“教师”更加明确教学思路,理解教学内容,“幼儿”则能更为准确地把握幼儿的特点。
蒙台梭利曾说过:“我听过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学生只有亲自组织活动,才能内化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原理,形成自己的教育实践能力。模拟教学的分组展示可在班级或实训室进行,要做好全程录像。实施过程中,由“执教老师”先向集体说明课题名称与活动目标,然后按照一位准幼儿教师的身份根据教案灵活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尽力做到各环节衔接自然流畅,教学方法有趣,活动方式多样,语言生动、教态大方有亲和力,能够关注活动中“幼儿”的表现,努力促进“幼儿”在认知、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较好地完成活动目标。“幼儿”则要试图按照幼儿的心理特点与行为方式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同时,“幼儿”又是听评者,要注意观察、分析“执教老师”的教学优缺点,教师和其他组的成员作为观众要认真做好听课记录,以备评议。
评课对于提升学生的反思能力至关重要,是促进学生专业成长的必要途径。评课的视角有:活动目标的达成度、活动内容的适宜性、方法的科学性与创新性、组织形式的合理性、环节的衔接、环境材料的运用、师幼互动情况、教学现场的应变能力、教学基本素养等。评议主体包括学生自评、他评和教师评价。首先,学生自评是请执教者和本组成员对活动方案的设计思路与活动实施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鼓励“执教老师”和“幼儿”畅谈教学过程中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认真回顾各自参加角色演练的全部过程和细节,总结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这是学生提高自我认识的重要途径。[3]其次,学生他评,即其他小组的学生对模拟教学的实施、“执教老师”和“幼儿”的角色表现进行客观综合的分析与评价,交流探讨活动实施的优缺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最后,教师点评,对模拟教学的全过程进行总结,以正面鼓励和肯定为主,同时也要指出学生的不足,给予具体可行的建议,并抛出一些拓展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思考。
在评课过程中,可适当再现模拟教学视频,使执教者对自己的讲课过程有了客观感受,也使观众更加深入地思考分析活动过程,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和自我反思。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他评、师生共评等方式,促进学生将所学的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融合,逐渐使学生成为幼教领域的“反思性实践家”。
《专业标准》提出了幼儿教师应具备“反思提高的自我发展能力”,强调“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基于此,我们在五大领域教法课中加强学生反思与发展能力的训练,不仅重视评课议课环节,还让学生在模拟教学之后撰写总结报告,对模拟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优点及不足和改进策略进行分析,对自己的实践感悟进行梳理,从而提升学生对模拟教学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同时,引导学生结合他人提出的建议与自我反思,对活动方案进行优化调整,写出书面的整改方案,随后再次进行模拟实践。这样,通过不断地打磨实践,促使学生在“计划——行动——反思——再行动”的循环往复过程中逐渐提升专业能力。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实践证明,秉持“学以致用”的模拟教学法是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兴趣浓厚,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他们各尽其职、各展其能,丰富了感知和体验,提高了教学效果。
2.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模拟教学让学生在较为真实的教育情境中学习如何观察了解幼儿、设计实施活动、创设与利用环境等,领悟幼儿教师职业的内涵,体会教育现场的丰富性,获得直接的教学经验,从而形成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理念与能力。通过前期的实践,学生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提升,在校生获得各级各类技能比赛奖项明显增加,毕业生获得用人单位的好评。
3.缩短了学生的入职适应期。模拟教学为学生搭建了“从学到教”的平台,帮助学生积累了实用的幼儿教育实践经验,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们的入职压力,使得他们在入职后适应得更快。在近几年的教育实习中,基地幼儿园普遍反映学生的入职适应能力增强了,尤其是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较前几届学生有明显的提高。
模拟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教学实践的平台,培养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与完善。
1.明确和加强学生的角色定位。角色扮演是模拟教学得以实施的重要前提。然而,在实践中,发现扮演幼儿的学生往往难以把握幼儿的实际特点,有时以成人的思维参与课堂互动,有时表现得高于或低于幼儿的年龄,有时出现羞怯、退缩等状态,扮演教师的学生则容易出现语言成人化,教学方式单一呆板,被教学目标和教案牵绊而忽略与幼儿的互动,使课堂“小学化”,这些都影响了教学的实施效果。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各年龄段幼儿的思维方式、行为特点,指导学生以幼儿的视角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引导扮演教师的学生明确自己作为幼儿教师的角色,学习教学的艺术,教学中以幼儿为主体,善于引导、启发幼儿,及时给予幼儿肯定性评价等。总之,教师应引导学生重视自己的角色扮演,让他们深入了解各自的角色,较好地融入角色[4]。
2.加强模拟教学与其他专业实践的有机联系。 模拟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为核心,是对学生多项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训练。要想使模拟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必须与其他的专业技能实践结合起来。在不同领域教法课的模拟教学中,学生可能需要讲故事、朗诵儿童诗、演唱歌曲、示范绘画、表演舞蹈等,这些技能都应提前储备并不断练习。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应为学生创设技能练习与展示的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技能练赛活动,如童话剧表演、美工创作、歌舞大赛等。只有将这些活动的开展与模拟教学有机结合,才能使学生在模拟教学中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从而坚定学生的专业信念,增强自信心,丰富教育情感,真正提升综合实践能力。
3.改革与完善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 评价对于学生参与整个模拟教学具有引导、鼓励作用。围绕“学生发展、实践取向”的核心原则,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一考定分数”的弊病,革新传统单一的闭卷笔试的考核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适当增加教学过程和实践考核比重,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践考核标准。通过改革考核与评价方式,激励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模拟教学实践过程,促使他们更为自觉地锻炼其专业教学技能,切实提升学生素养和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