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教育厨房”增添活动“美味”
——小学品德教学中体验活动的实施策略

2017-12-29 08:13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7年12期
关键词:火候人教版品德

肖 铭

(尤溪县教师进修学校,福建 尤溪 365100)

营造“教育厨房”增添活动“美味”
——小学品德教学中体验活动的实施策略

肖 铭

(尤溪县教师进修学校,福建 尤溪 365100)

体验活动是品德课程强调的学习方式之一,但在小学品德体验活动中仍存在着不尽人意的现象。通过精心营造“教育厨房”,按照“选好菜系、把握作料、调节火候、注重色香味”的做法,不失为制作体验活动“美味”,提升小学品德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品德教学;体验活动;教育厨房

体验活动是教师乐于采用的教学方式,但在教育实践中存在着“火候不佳”不尽人意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偏”——目标定位有偏差;“浅”——认知活动内容肤浅;“虚”——学生的情感得不到真正的激发;“闹”——体验活动表面热闹,实际教育效果不佳,存在着重灌输轻体验,重形式轻教育等误区。那么,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品德课体验活动教学存在的问题,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呢?受刘奇葆2017年1月11日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打造新型主流媒体》一文提出“中央厨房”的启发,笔者提出“教育厨房”构想,即通过积极营造“教育厨房”,按照“选好菜系、把握作料、调节火候、注重色香味”的做法,精准对接小学品德课堂体验活动的目标,让学生在积极生动、自主探究的学习中知、情、意、行各方面获得有效发展,进而把道德认识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

一、选择“菜系”,让体验目中有味

“厨房”可以制作不同的菜系,到底是做川菜还是粤菜或者是闽菜呢?这里要选择的菜和料是不一样的。品德课的体验教学如同做菜,也要求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等要素来制定,它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体验的依据与灵魂,是教师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在设计体验活动时根据教学目标将教材的内容按单元、按活动主题进行细化设计,统筹做出方案,让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无缝对接。

例如,新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中的第一个活动主题《开开心心上学去》。这节体验活动的目标是通过认书、整理书的体验,让孩子们总结经验,分享保护书籍的办法。根据教学目标,笔者把体验活动目标预设为:认一认:认识每一本新书;做一做:书包我会理(装新书);试一试:书包我会背,课堂上先依照这些细化的目标逐一开展体验,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笔者善用绘本,用多角度展示儿童生活的绘本去链接生活。如在上述的体验后,进一步引导学生阅读《我和书包交朋友》的绘本,让学生认识书包的作用,对学习的帮助,以及怎样爱护自己的书和书包。这样处理教材,达到了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统一,使枯燥的教学得以在体验中趣味盎然。

二、把握“作料”,让体验饶有风味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菜系制作的目标确定以后,我们就要着手菜和必备的“作料”。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水平,设计有关的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家庭、社区等多种的渠道去采集富有趣味的、新颖的资料,让学生能有一种愉悦的、幸福的体验,以备上课使用。

(一)文字资料收集讲求“实”。作料搭配得好,不单单色彩引人食欲,在妥善的烹调后口味醇厚、回味绵长。例如,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吃穿住话古今》中有个话题叫做《告别饮血茹毛的生活》,教材中提供的信息量较少,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课前先让学生查《成语词典》理解“饮血茹毛”的意思,然后搜集史书记载先人的生产生活的资料,上课时,让学生们拿出收集的资料交流,这样做既形象地理解了先人那种“茹毛饮血”的生活状况,又为了解先人的“刀耕火种”情境做了铺垫。这样做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拓宽了其知识面,对所学的内容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二)图片资料收集要求“趣”。教学中的“趣”犹如菜品中的调味品,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我爱家乡的山和水》这一课。笔者课前要求学生在家长的引导下,从网络、相册里翻出家乡美景,如桂峰古民居、中仙银杏林、九阜山、闽湖等风景名胜的照片。课堂上学生拿出这些美丽的图片进行展示,学生看了兴趣盎然,每一个人都强烈地感受到家乡的美和日新月异的变化。有了课前的充分准备,小导游介绍家乡这一活动时,学生参与踊跃,真正感受到家乡的美。

三、调节“火候”,让体验津津有味

“厨房”中的火候是“火”和“候”两个部分构成。“火”是指火的大小,“候”是指时间。“火候”把握很重要,煮老了和未熟都不能勾起食者的食欲。教学也是这样,只有把握“火候”的教学,才是得了要领的教学。品德课的“火候”即为直接体验和间接体验,它的学习价值在于每个人在活动中能获得真实的感受。

(一)把控间接体验的“火势”。教学的“火候”把握就是该热火炒时要加大火量,该文火炖时,就要小火加盖。一味的快火会让菜品变质,一味的慢火就失去了菜品的个性。例如,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家乡的故事、家乡的歌》教学时,笔者播放了尤溪的山歌、梅仙的舞龙、飘香肉光饼、芹阳小腔戏等影像资料,让学生逐一欣赏视频,这种由浅入深的视频与音频资料的渐进式融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感受和情绪体验,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二)掌握直接体验的“时候”。设计此类体验活动是让学生用数一数、写一写、画一画、演一演等形式,围绕感兴趣的话题,通过社会调查、角色体验、现象观察等系列活动,从心灵深处激发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由道德认识自觉地形成道德行为。例如,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我家门前新事多》的教学,笔者这样设计活动:一是让学生数一数,通过数字感悟。数一数新建了多少幢房子,这两年多少户人搬进了新家?……这些课后活动学生易于操作,能一下子引起许多同学的兴趣。二是带领学生参观,通过体验感受家乡的变化。如开展的“徒步兄弟物流园,喜看家乡新变化”的春游活动。三是让学生写一写、唱一唱、画一画家乡的美。这些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物流园,以增强对家乡的认知感、自豪感和责任感,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四、注重“色香味”,让体验无穷回味

从“厨房”出炉一道菜的好坏,要从色香味去全面品评。学生品德的社会性形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学校、家庭、社会这些色香味三位一体的相互作用。因此,品德的体验活动要向学校、家庭、社会延伸,充分利用“色香味”起到教育引导和促进的作用。

(一)走进学校活动让体验活动“增色”。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是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阵地,是学生的道德行为锻炼成长的重要平台。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相关活动设计体验的课后延伸,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利用少先队活动、班队课、晨会等机会,结合日常行为规范进行教育。

(二)走入家庭生活让体验活动“飘香”。家庭是塑造人类灵魂的“第一学校”,也是课堂教学效果得以巩固和检测的场所。教师在设计课外延伸活动时,应当要重视家庭生活中的教育活动。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为了帮助学生入学后养成最基本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具有生活性强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紧密结合家庭、社会等资源进行校内外同步教育。在教学《和钟姐姐交朋友》时,让学生和家长商量一下试着列出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如下表)。

根据家长的评价,教师对各位学生的表现在班级进行评比。这种家校联系共同教育,极大地提高了教育效果。

(三)走向社会让体验活动“添味”。陶行知先生说:社会即学校。品德教学要注重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融合。因此,把品德教学的关键点化为社会实践的内容,通过开展各种社会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在社会中进行锻炼,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中秋和重阳》时,先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自己在老人节这一天,想为老人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然后结合北门社区的“尊老敬老”系列活动,带领学生参加社区活动,切实感受尊敬老人、关心老人的重要,让尊老的美德教育落实到实际的行动体验中。

[1]吴向华.厚度·高度·深度·广度[J].学园,2014(21).

[2]王建平.小学品德体验中教学中“情感失真”现象探微[J].教学与管理,2014(8).

[3王品菁.融入·延伸·链接[J].新课程,2014(2).

2016年度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FJJKXB16-135)。

林文瑞)

猜你喜欢
火候人教版品德
《修真秘要》导引系列之十二 “吕祖破气法”“抽添火候”导引法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火候足时它自美
从脸谱说起
没有什么火候不火候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