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洁
(南平市实验幼儿园,福建 南平 353000)
音乐表演区中的微型绘本剧游戏初探
——以绘本剧《谁咬了我的大饼》为例
陈 洁
(南平市实验幼儿园,福建 南平 353000)
音乐表演区中的绘本剧游戏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表达,具有丰富且独特的教育价值。绘本剧表演可以促进幼儿语言、交往、动作表现、审美和创造以及情感等多方面的发展。很多幼儿园开始了绘本剧的探索,但许多教师还是过于注重幼儿表演技能的获得,多采用教授式、灌输式的指导方式,导致幼儿难以享受绘本剧表演所带来的快乐。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不断实践探究,从绘本剧的剧本建构、表演舞台和道具的创设、表演活动的组织等方面积极引导、创造条件满足幼儿自主学习、创意表现、合作协商游戏,努力达成幼儿内在的情感需要和教育发展目标的双实现。
微型绘本剧;游戏;音乐表演区
音乐表演区是幼儿园活动区活动的一种,是幼儿自由感受、体验、表达艺术感受的小空间,幼儿在其中可以自由地进行唱歌、律动、打击乐、欣赏、音乐游戏、歌表演、戏剧表演等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幼儿的绘本剧游戏是绘本教学有效延伸和补充,能为幼儿提供表达创意的平台,能很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幼儿体验和表达的需要,支持幼儿个体艺术能力的发展。
文章以幼儿为主体,以幼儿的学习经验和发展需要为导向,对音乐表演区中的绘本剧游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现以中班绘本剧表演《谁咬了我的大饼》为例,介绍音乐表演区中的微型绘本剧游戏。
在开展“百合润泽校园,书香滋养童心”的爱阅读活动中,教师发现幼儿对《谁咬了我的大饼》绘本特别感兴趣。这一绘本用幽默的手法讲述了一个关于探案和快乐的故事,形象鲜明的角色,趣味十足的情节,给幼儿创造了表演的空间。幼儿喜欢故事里的动物,会边看着绘本边扭动身体表现各种动物的动作,看到有小伙伴这样做,边上的幼儿也纷纷模仿,有的模仿小鸟张开嘴巴“咬大饼”;有的打开手臂上下挥动模仿鳄鱼的大嘴;有的双脚蹦跳模仿小兔;还有的用拳头模仿小猪鼻子发出“噜噜噜”的声响……他们的热情和兴致让笔者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于是,笔者有了和幼儿一起创作剧本,共同表演的想法,并将这个提议与他们一起分享,得到大家的热烈响应,《谁咬了我的大饼》准备开始进入音乐表演区……
剧本是表演的依据和基础,好的剧本能激发幼儿表演的兴趣。什么样的剧本才是幼儿喜欢和愿意去表演的呢?是从网络上寻找相关绘本的剧本,还是教师自己根据经验编写剧本呢?著名学前教育家、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学前教育系主任许卓娅教授曾说过:“表演游戏要有尽可能地让幼儿自己去体验、自己去创造的教育理念,保护并鼓励幼儿充分展现表演的天资。”幼儿能自己创作剧本吗?带着这些疑惑,笔者开始了和奇思妙想、共同创作剧本的“旅程”。
“怎样把绘本《谁咬了我的大饼》的故事表演给其他小朋友看呢?我们可以表演些什么有趣的内容?”
“那肯定要有小猪做大饼呀!”“还要有小猪睡觉,要自己咬一口大饼。”“小猪去找好朋友小鸟、狐狸、鳄鱼……问是不是它们吃了自己的大饼”……幼儿畅所欲言,根据绘本的情节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幼儿思维火花的碰撞下,我们的微型绘本剧《谁咬了我的大饼》剧本初见眉目,大家商榷了表演的两个小剧幕:
第一幕:小猪做大饼
“如果你是小猪,在做大饼的时候,会说些什么?会怎样做呢?”
“我会很用力做很大很大的饼。”“我会夸自己的大饼好吃。”“我们原来表演过‘做饼干’,就把饼干换成大饼,可以跳‘做大饼’的舞蹈。”“做完大饼,要去睡觉。”“小猪睡觉会打呼噜。”……
第二幕:“谁咬了我的大饼?”
“小猪遇见好伙伴,它会怎样说?小鸟、兔子、狐狸、鳄鱼、河马又会说些什么?”
“小猪会问:‘小鸟,是你吃了我的大饼吗?’”“小鸟会飞,叽叽叽叽:‘不是我吃的,不是我吃的。’”“小鸟会咬一口给小猪看,是不是它吃的。”……“小猪最后走累了,肚子咕咕叫,自己也咬了一口大饼,原来是它自己咬的,哈哈哈哈。”……
历时一周,由幼儿自行构思、创作的剧本终于完成了。绘本故事有很多内涵是融入在画面里的,这都需要他们自己去观察、猜测、想象、创作,幼儿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收获了自己的劳动成果,也学会了分享、接纳和欣赏。
怎样布置出幼儿喜欢的绘本剧舞台?表演道具该是什么样的?该由谁来做?以往都是由教师花大量的精力为幼儿预设精致的舞台和表演道具,但往往没有多久,他们的新鲜感就消失,甚至有的还进行“小破坏”。许卓娅教授说:“凡是幼儿能够自己做的事情,我们创造条件让幼儿去做!”教师只要提供幼儿所需要的各种材料,让他们自己动手,相信一定会带来无限的惊喜。
(一)搭建开放式的舞台
幼儿在熟悉绘本的基础上,根据绘本背景,探讨如何设计绘本剧《谁咬了我的大饼》的表演舞台。
“如果要表演《谁咬了我的大饼》需要什么样的舞台?”
“需要有小猪的家,家里有床,小猪是要睡觉的。”“树林里要有树和小花小草。”“天上有白云、太阳,小猪的好朋友有小鸟,在天上飞。”“要有小河,河里有河马和鳄鱼。”……幼儿兴高采烈地谈论着,一幅美丽的画面映入大家的心里。
“谁愿意来布置舞台?”幼儿跃跃欲试。“用什么来布置呢?”
“两把小椅子拼在一起可以当小床,娃娃家里的床就是这样的。”“材料加油站里有制作小花、小草的彩纸,区域活动我们可以来做。”“用蓝色的纸贴在地上,很像小河。”“用大积木搭小猪的家,黄晨他最能搭房子了。”“好,我来搭”说着,黄晨站起身,立马就搬来积木开始搭建。“我会画小草。”“我只会折郁金香,可以折很多颜色的。”“我力气大,我来搬椅子。”……
真神奇,不用老师分配工作,幼儿就各自“撸起袖子加油干”了,一个区域活动的时间,大家都在专注地完成自己的创作。当一件件“作品”摆入小舞台,微型绘本剧《谁咬了我的大饼》的舞台创设终于完成了!幼儿认真、坚持的品质和自由想象力,深深地震撼着笔者,他们用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搭建出自己心中的舞台。
(二)创意无限的服装道具
幼儿迫不及待地要开始表演了,可还需要表演的服装和道具呢。
“用头饰吧!”“头饰有的时候戴着不舒服。”英子一提出用头饰,就遭到几个小伙伴的否定。“嗯,有的时候还会掉下来。”大家顿时安静了下来,陷入沉思。“那就上网买吧,我妈妈的衣服都是从网上买的,上面什么都有的卖。”小妮小心翼翼地说着。“对,可以上淘宝买。”他们让我上淘宝看看,果然淘宝上有各种小动物的服装。“哇,好贵,要这么多钱。”“我们没有钱。”上网买的方案也被否定了。“今天早上,丽丽穿了一件小兔子雨衣,很漂亮。”“雨衣我也有。”“可是没有鳄鱼、河马、狐狸的呀!”“用贴纸贴一下吧!”大家纷纷竖起大拇指点赞聪明的俊凯。幼儿利用区域活动时间将自己带来的雨衣装扮成“粉圈圈的小猪”“绿色的鳄鱼”“彩色羽毛的小鸟”……生动有趣的小动物服饰完成了。“小猪还要有一块大饼。”小白说着从橱子里拿出一块橙色的小地垫摇了摇,坚定地说:“这就是大饼。”就这样大饼的问题轻松搞定。
虽然这些道具服装并不是那么逼真、漂亮,但它们都是出自幼儿充满想象的小脑袋和稚嫩的小手,看似简单,但却是幼儿自己喜欢的,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绘本的理解和对美的感受。多元的、低结构的材料不但能激发幼儿自主游戏,而且还能充分发挥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让绘本剧游戏真正成为幼儿自己喜欢的游戏。
表演前期,幼儿由于经验的不足,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一次表演中,轮到小文扮演的鳄鱼出场了,她或许没有留意,或许也是忘了出场的顺序,于是就遭到其他小朋友的催促,以至于整个表演她表现得很紧张和不安,影响了表演的情绪。在交流的环节,笔者和孩子们探讨:“如何让大家在表演时能记得牢自己出场的顺序?”
“可以小声提醒,不能去推别人上场。”
“我们记不住事情的时候,刘老师会在黑板上画记号的。”
“那就把小动物的图片贴起来,表演就可以看。”……
在大家思维火花的碰撞下,笔者与幼儿一起设计和制作了“绘本表演主题墙”,墙面上有幼儿自己绘画的小动物,并按出场顺序粘贴。同时,也展示剧本里主要情节的图片,以及放置《谁咬了我的大饼》的绘本,便于幼儿随时取阅。有了这绘本表演主题墙幼儿在表演时会对照着图片,商量接下来谁出场,要表演什么。
随着幼儿对剧本中的情节越来越熟悉,他们开始在表演中加入自己的想法,也愿意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尝试对剧本进行一些添加和改编。
在一次游戏后的交流中,平时就喜欢表现自己的纯祎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今天我扮演狐狸,但是狐狸出场没有什么动作,一下就说完了,没意思。要像小猪做大饼那样配上音乐。”笔者知道他最近特别喜欢《狐狸叫》的歌曲,经常在高兴的时候还哼哼两句。没想到纯祎一提出来这想法,就引来大家纷纷说道,他们都觉得小动物出场配上音乐表演一定更有趣。紧接着,就在小脑袋里搜寻和绘本里小动物出场相匹配的音乐。最后,经过筛选、思考、协商选出了大家觉得适合的音乐:小兔——《兔子舞》、小鸟——《小鸟请到这里来》、狐狸——《狐狸叫》、鳄鱼——《鳄鱼来了》、河马——《大河马》。随后,笔者把幼儿选的这些音乐按顺序插入剧本录音里,便于他们表演时使用。
在绘本剧游戏中,教师是观察者——随时捕捉幼儿在现场的创造性表演的火花;教师是支持者——支持幼儿把自己的想象、经验运用到游戏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适时的引导,提升幼儿有益的表演经验,自主创意地进行绘本剧表演。
微型绘本剧游戏是幼儿积极参与、自主探索、创意表达的过程。在《谁咬了我的大饼》的表演中,从绘本选择到创编剧本,从搭建舞台到制作道具,从分剧幕表演到完整演出,都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角,在这个过程他们能深刻感受到绘本剧表演所蕴含的魅力,在与同伴相互支持、共同成长中享受幸福。
[1]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Z].教基二[2012]4号,2012-10-09.
[2]许卓娅.创意戏剧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幼儿教育,2011(7).
林文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