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兴
[摘要]目的:观察蒙脱石散(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一2016年1月收治的48例腹泻患儿进行研究,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观察和对比两组患儿的大便性状以及大便次数。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蒙脱石散;小儿腹泻病;临床疗效 小儿腹泻病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儿科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大便性状改变和大便次数增多,对患儿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本文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的48例腹泻患儿进行研究,分组后给予研究组24例患儿蒙脱石散药物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48例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入选患儿均符合1998年全国腹泻病诊疗方案中的诊疗标准Ⅲ。48例患儿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为5-21个月,病程为2-14d。将所有入选患儿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有24例。研究组24例患儿中,男15例,女9例,年龄为5-19个月,平均年龄为(10.2±5.8)个月,病程为2-11d,平均病程为(4.3±2.7)d。对照组24例患儿中,男12例,女12例,年龄为7-21个月,病程為4-14d,平均病程为(5.2±2.4)d。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性临床资料中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24例患儿均给予纠正酸中毒、纠正电解质紊乱、抗病毒和抗感染等常规的小儿腹泻治疗。研究组24例患儿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使用蒙脱石散进行治疗,药量根据患儿年龄的不同进行适当调整。 1.3疗效评定 根据2006年5月全国腹泻病防治会议关于腹泻病疗效判断的标准,共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评判标准。显效:治疗72h后患儿大便性状及大便次数均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治疗72h后患儿的大便性状及大便次数明显好转,临床症状改善显著;无效:治疗72h后患儿的大便性状及大便次数无好转,临床症状无改善。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研究组24例患儿中,显效者有16例(66.7%),有效者有6例(25%),无效者有2例(8.3%),治疗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24例患儿中,显效者有9例(37.5%),有效者有5例(20.8%),无效者有10例(41.7%),治疗总有效率为58.3%。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1.7%高于对照组的5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大便次数对比 研究组患儿治疗前的平均大便次数为(7.2±2.1)次/d,治疗后的平均大便次数为(1.2±0.3)次/d;对照组患儿治疗前的平均大大便次数为(7.3±2.4)次/d,治疗后的平均大便次数为(4.8±2.2)次/d。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平均大便次数均得到改善,研究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儿大便性状对比 两组患儿的大便性状均得到改善,且研究组患儿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小儿腹泻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儿科疾病,其发病原因复杂多样,主要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以及大便性状发生改变。腹泻患儿患病后易出现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紊乱以及脱水等情况,不仅影响了患儿的生活质量,病情严重者还会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安全。小儿患者的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胃酸和消化酶的分泌量均少于成年人,同时儿童人群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高,故而更加加重了消化系统的负担,加之儿童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因此肠道功能极易发生紊乱。本文选取48例腹泻患儿进行研究,分组后给予研究组24例患儿蒙脱石散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以有效的改善患儿的大便次数和大便性状,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