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烨
[摘要]目的:观察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预防情况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0例手足口病患者,将其依据发病时间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2015年1月至12月)、观察组(2016年1月至12月),各100例,对比2组患者不同年龄发病情况。结果:观观察组患者1-3岁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4-6岁发病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足口病高发于1-5岁婴幼儿群体,且近年来病毒已向EV71化,因此,做好手足口病的相关预防措施尤为重要,能够降低发病率,值得研究。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临床预防
手足口病为临床上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肠道病毒所致的传染疾病,可导致患者手、足等多部位出现疱疹及发热现象,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及心肌炎等并发症。根据临床资料显示,我国手足口病病毒出现变异情况,因此,对手足口病进行及时预防对降低其发病率十分重要。本文当中,对本院2015-2016年收治手足口病患者展开研究,寻求适宜的预防方案,见正文描述。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选取在我院治疗手足口病患者(共收集200例),所选时间属于2015年12月25日一2016年12月17日期间,将这200例手足口病患者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这2组,100例为一组。
观察组——男、女性患者占比各为60、40例;年龄范围上限值:5岁,下限值1岁,年齡平均值(3.26±1.03)岁。
对照组——男、女性患者占比各为61、39例;年龄范围上限值:5岁,下限值0岁,年龄平均值(2.59±0.21)岁。
对比2组患者的各项资料数据差别较小(P值大于0.05),由于其差异性不强,则2组可以实施比对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不采取任何预防措施。
观察组患者采取严格的预防措施,具体内容见下:
(1)成立疫情控制小组:由医院内相关人员成立预防控制小组,并召开有关手足口病的相关会议,高度重视,并做好联防联控措施,从而保证责任到人。
(2)群防群控:针对手足口病患者制定一份相关控制及预防方案。对来院就诊患者身体症状进行密切的观察,对于疑似手足口病患者应尽早对其采取隔离措施,从而做到早发现早预防。
(3)大力宣传防治知识:在医院宣传栏内大力宣传有关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及控制知识,使其了解到高发人群为婴幼儿,提高人们对手足口病的认知,避免出现手足口病传播现象。
(4)培训:对幼儿园及托儿所内婴幼儿聚集的地方开展手足口病相关预防知识讲座,将有关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及控制措施告知患者家属,使其能够充分掌握如何控制及预防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
1.3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不同年龄发病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用“%”的形式,表示2组患者不同年龄发病情况,并用卡方值检验,在用SPSS20.0软件核对后,当2组手足口病者的各指标数据有差别时,用P<0.05表示。
2结果
从表1数据可见,观察组患者1-3岁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4-6岁发病率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
3讨论
婴幼儿为临床上多发手足口病群体,为临床上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及传播途径多等特点,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在本次研究中可见,手足口病多发于婴幼儿,其原因是由于大部分患者在幼儿园或托儿所等机构内出现感染现象,临床上常发生于同一社区或同一家庭内。且由于幼儿园或家庭对于该疾病的相关知识过于缺乏,使其错过最佳控制时间,从而形成手足口病的流行。通过对手足口病进行严格的控制,并大力宣传有关该疾病的预防措施,从而达到显著的预防效果。
观察组患者1-3岁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4-6岁发病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通过对手足口病患者进行严格预防,能够有效降低其发病率,值得进一步推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