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虹利
留学生眼中的德国教育是怎么样的?德国教育与中国教育之间有哪些异同?笔者对在德国接受高中教育的李明同学进行了采访,现将采访录音整理刊发如下:
笔者:你刚来德国的时候,在学业上最大的感触是什么呢?
李明:最大的感触就是语言。虽然来德国前,有报新东方的德语班,学了三个月,每天学习六小时。来到德国后,有请一位德语老师,每周上两个小时。虽然和同学们在日常交流上能够听懂,但是在课上基本一个字都听不懂。当时自己觉得在德语环境里肯定能学会德语,但是到后来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发现长进很慢,还是得专门学习。之后,我在课外一直坚持背单词,到现在已经背了一万多个单词了。我发现背单词真的特别有用,背词背了几个月,直到最近,我开始慢慢听懂他们用德语上的课程了。但是幸亏自己在来德国之前学了三个月的德语课程,所以来这边中学读书就可以直接进入一般班级里上课。其他没有德语基础的同学要先读Willkommen Klasse,相当于国内所说的“语言班”,学习一至两年的德语,才能进入一般的班级里。
笔者:你现在的德语水平是怎么样呢?
李明:我现在听的压力不大,在生活上能够和同学们进行简单的交流。但是在做题方面,比如说德语课要写文章之类的,压力就比较大了,因为我完全是从0开始学,感觉还是比较吃力的。我现在的德语成绩是4分,也就是处于刚好及格的水平。这边德语水平的评分是按1至6分来排,1分就是90%的分数,2分80%,3分70%,4分60%,5分就是不及格,6分就是基本什么都没干。
笔者:那这个分数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呢?
李明:德国的考试分数是由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综合起来的。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三分之二,考试成绩占三分之一。
笔者:在校园生活方面有什么相似和区别吗?
石超:有相似的地方,首先就是,德国学生对老师的态度,和中国学生对待老师的态度一样,都是很尊敬的,有比较强的长幼关系。在德国称呼老师,就是要在姓的前面加上Herr(先生)或者Frau(女士),而且在德语中对老师的称呼是要称Sie(您)的。其次,学校的课程安排都差不多。柏林的小学是一至六年级,初中是七至十年级。十年级前,课程安排以德语、数学和英语这三门课为主,这和中国以语数英为主的课程设置是一样的。另外,还会开设一门“伦理课”,这和国内的思想品德课是差不多的。
不同的地方就是,我刚来德国上学的时候,有一次老师让我回答问题,我就站起来回答,然后全班同学都笑了,我问他们为什么笑,他们说我不用站起来回答,这让我印象挺深刻的。另外,德国的课堂自由很多,而且老师在课堂上会问很多问题,然后同学们都会积极发言,因为最终的考试成绩有三分之二都是基于平时成绩,所以同学们在平时的课堂里都很活跃。相反,在国内,可能是没有这样的动力驱动吧,同学们发言就比较少,也并没有太多的课堂成绩,课堂成绩基本就是按照考试成绩给的。我当时来了之后,花了很长时间才改变自己上课比较沉默的习惯。在国内就是觉得自己会了就行了,但是到了德国的课堂里,发现光自己会还不行,得学会把知道的东西表达出来。后来也确实发现,发言之后,自己的理解会更加的透彻。
还有不同的就是,在德国读完初中后,会参加MSA考试,类似于国内的中考。参加MSA之后,我们会在网上选好自己在高中想选的课程,选课前还有老师开专门的讲座和我们说要如何选课。高中都是走班制,我们每个人都选了不同的科目,所以每个人每个学期的课表都是不一样的,也没有固定的班级,这和中国是很不一样的。
笔者:德国校园生活与中国校园生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石超:有挺多地方不一样的。首先就是同学关系会更好,或者说相处更加融洽,矛盾比较少。也可能是因为我来的比较晚,我十年级才来的,来了之后和同学之间互相吵架的事情基本没有见过。另外就是,男女同学的关系不像国内那么紧张,在国内,男女同学说个话都能起哄啥的。在这边,男女同学相处得很融洽,而且恋爱很自由。老师有时候甚至会问谈恋爱的同学:“你和某某某最近怎么样呀?”。其实同学们谈恋爱的比例不高,可能和国内差不多,但是在这边大家谈恋爱都会公开,不会像国内一样只有两个人知道。最后一个就是他们课外活动很多,同学们大部分时间都会去参加体育鍛炼,比如课外班,拉小提琴之类的。
笔者:你来德国也有两年的时间了,就你个人而言,你自己会更加倾向于德国教育还是中国教育呢?
石超:因为我是非母语者,所以在德国学习压力会比较大。但是我个人更加倾向于德国教育。因为更自由、轻松一些,如果我是德语母语者的话,我觉得在这边读书是非常轻松的。尤其是在十年级之前,他们学的东西真的很简单。但是因为在中国接受了小学和初中的教育,来到德国之后,自己在理科方面还是很有优势的。考试的时候丢分的地方一般都在语言上,而不是知识本身。所以我觉得中国在基础阶段的知识教育方面还是挺好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