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教改研究

2017-12-28 11:00张宏刚
校园英语·上旬 2017年15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以《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重要观点为基础,通过研究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课程的特点,探讨如何提高学生英语阅读和写作技能的输出。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指南》 应用型本科高校 大学英语教改

为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适应时代变化,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教育部于2013年启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研制工作,2015年《指南》送审稿定稿。

一、《指南》中ESP相关文件内容简介

《指南》对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跨文化交际三类课程以单独小节的形式论述了课程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其中,《指南》首次对专门用途英语(ESP)的内涵、特点、级别、教学安排等进行了说明:

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以英语使用领域为指向,以增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专业和学术交流、从事工作的能力、提升学生学术和职业素养为目的,具体包括学术英语(通用学术英语、专门学术英语)和职业英语两大课程群。

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将特定的学课内容与语言教学目标向结合,教学活动着重解决学生学科知识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语言问题,以培养与专业相关的英语能力为教学重点。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凸显大学英语工具性特征,各高校应以需求分析为基础,根据学校人才培养规定和学生需要开设体现学校特色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供学生选择;也可在通用英语体系内融入通用学术英语和职业英语等内容。为推进我国ESP理论研究与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提出了一些完善我国高校ESP课程建设管理机制的建议,通过建设全面的ESP课程评价机制、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认证体系、建设专业化及网络化的ESP研究交流平台,根据ESP课程目标,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利用现代发达的信息技术完善ESP课程教学等,以便更好地实现学生在专业学习与交流、工作就业等方面的需求。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

指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而不是以科研为办学定位的本科院校,现阶段一般包括部分的本科第二批、本科第三批录取院校。应用型本科教育对于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以及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14年3月教育部改革方向已经明确:全国普通本科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将有600多所逐步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转型的大学本科院校正好占高校总数的50%。

三、ESP的界定和分类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roposes)即专门用途英语或特殊用途英语,是英语语言教学的分支学科,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依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ESP是相对于通用英语(或大学公共英语)而言。Hutchinson和Waters根据英语使用目的的不同,将ESP主要分为三种形式,即科技英语(EST)、商贸英语(EBE)和社科英语(ESS),每个分支又可再分为学术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EAP)和职业英语(English for 0ccupational Purposes / English for Vocational Purposes,EOP/EVP)。EOP/EVP则是根据学习者的职业需要和特定目的而开设的,与特定学科和职业相关,如建筑英语、工程管理英语等。

四、ESP阅读技能解读

ESP阅读是与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或某一学科紧密相连的阅读,具有其特殊性,因此,学生除了通晓普遍性的技能,还需要掌握一些特定的阅读技能。在ESP阅读模式中培养学生ESP阅读,就是让学生熟练掌握从阅读文献中得到有效和实用的科技信息的阅读。ESP阅读技能主要包括:利用阅读文章标题或主题词抓住文章主旨或捕捉段落大意的参阅技能,快速地浏览文章并捕捉文章中心的通篇浏览技能,快速地阅读文章并找到所需要的特定信息的审视技能等。如何才能借助词典阅读和未来工作、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文和简单的专业资料,掌握中心大意,理解主要事实呢?

1.注重通篇浏览技能的培养。通篇浏览技能,就是快速地浏览文章并捕捉文章的主旨大意和中心思想,通常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对一篇文字较多的文章作大范围的扫描,而不是集中在某个单词或某个句子上。通篇浏览包含片段浏览、首末段浏览和全文浏览。通篇浏览技能培养的是训练学生利用文章每一段的段首句和段尾句掌握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的技能,也可利用全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内容来获得文章的中心思想,亦可以在前面浏览句段的基础上,循序渐进浏览全书,获得总体印象等。在讲解《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四册第七单元时,可以通过让学生阅读文章的第一段即可掌握文章的中心“Research into Population Genetics”(对人种遗传学的研究);也可引导学生先浏览首末段,仍然得出相同的结论,首尾呼应;抑或是通讀全文,不仅抓住了文章的主旨同时也向学生介绍了“There is no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ories advocating the genetic superiority of any one population over another”(那种认为某一种群比另一种群的基因更加优越的理论是毫无科学依据的)。而对于专业阅读则经常会涉及大量的术语,虽然学生会感到陌生,但了解文章的大意,这些生僻的词汇或者专业术语就不再会影响其阅读理解。

2.注重审视技能的培养。审视技能是快速地阅读文章并找到所需要的特定信息的技能。其培养的是训练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快理解语篇内容,并从中获得自身所需的信息。因此需要学生先从文章中找到主题词和主题句,不必关注复杂的词汇和语法,注重整体理解某些难点,关键是如何提高阅读速度。

在基础英语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两种省略阅读技能,即“skimming”(跳读)和“scanning”(查读)。这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从头读到尾,即把整个语篇通读一遍,而是在阅读过程中能迅速捕捉到最有意义的相关知识点,即“跳读。”在找到所需的知识点后利用“扫读”,抓住关键词和主题词,文章其他段落则可忽略或者根本就不用读。

五、ESP写作技能解读

在英语教学中,写作已成为大学生英语学习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学生深感头痛的问题。学生的作文平均成绩一直不够理想,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和教师平时对写作不够重视,缺乏练习;其次则是因课时有限,写作教学时间被挤占,始终未被单独立课教学。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是广大外语教师常常思考的问题。为此,学校从分析写作难教的原因入手,引入作文在线批改系统——句酷批改网(www.pigai.org) 辅助教学,力求找出一条英语写作教学的新路子。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在教学方面进行了以下尝试:

1.在教学中,一改过去的填鸭式教学,改用以学生为中心、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在批改反馈上让学生和批改网进行实时互动进行自我修正,在此基础上老师再加入人工点评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这些做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显著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作文训练增多,很多学生都不只一次地修改自己的文章。此外,采用开放式命题方法,让学生写自己感兴趣、有感想、有话说的题目。既增加学生作文练习量,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将写作知识的讲授和训练融入精读课教学中,精讲学生范文,以提高学生们的写作能力。将词汇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明白措辞的重要性:将课文讲解与学生范文相结合,以组段谋篇为例,让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学会围绕内容,设计段落,保证段落在内容和逻辑上连贯一致,文理通畅。

引导学生自学的同时进行合作学习。利用批改网让学生在课下进行作文互评活动,学生之间进行匿名互改,最后由教师进行综合讲评。这样点面结合,互补促进,既保证了授课时数,提高了教学效率,又调动开发学生潜意识,能以积极地心态和持续的热情认识和改正自己写作中的错误,并有意识地去弥补自己的缺陷。

2.书信类应用文的科学分类与写作模板的应用。书信作文一直是职业英语写作考查的重点。然而,书信作文的种类繁多且零散,这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备考负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书信作文的种类进行“科学、且符合逻辑”地分类,继而赋予分类后的每种书信一个较为固定的模板,无疑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便利和分值上的提升空间。可以将书信分为以下五大逻辑分类:

第一类书信以请求信为主,书信的主体内容带有一定的请求、求助或者要求的性质;除了表达自身对某件事情的渴望,希望得到帮助之外,有些时候还需要点明自身的能力、价值。因而,这一类的书信包含:请求信、询问信(请求获得信息)、求职信(请求获得工作岗位或者至少是面试机会)、辞职信(求职的对立面即辞职)、申请信(请求获得岗位、机会等)、求学信(请求获得某个学习机会)。第二类书信以建议信为主,带有较强的说服性质,建议他人采纳写信者的意见或者方案。建议信也是比较常用的一类书信,应该引起老师和学生的重点关注;另外,与建议信极为相似的是推荐信,向收信人推荐某具体事物或者某抽象想法,其实也带有很强的建议性质,因此将建议信和推荐信这两种书信类型放在一起。第三类书信以邀请信为主,邀请某人或者某组织参加某个公务性质或者私人性质的活动或者聚会。相对于邀请信的“亲切、客气或者委婉”,“通知”则显得比较“官方和强势”,然而“通知”的本质其实也是邀请对方参加某个活动。将这两类书信分类在一起,是因为“邀请就是委婉的通知,通知则是强势的邀请”。第四类书信以慰问信为主,书写慰问信以及相关书信主要的目的就是“鼓励,感谢和说好话”。因此,类似性质的书信还包括“祝贺信”,“感谢信”和“问候信”。第五类书信以投诉信为主,这类书信涉及的内容和性质比较“负面”,是“说坏事”的应用文;与此性质比较相似的是“道歉信”,它也是一种“说坏事”而寻求理解和原谅的信函。

通过上述五种分类的“层层推理,科学归类”,我们就可以将应用文书信类作文的16种书信形式进行了更加清晰的布局,使备课、授课过程变得更加清晰和简明。

六、结语

通过该项目的研究,使我们重新解读了《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某些表述,并重新认识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教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分析了提高学生英语阅读与写作技能的输出的方法,以期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献:

[1]秦秀白.ESP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兼谈在我国高校开展多种类型英语教学的可行性[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2]蔡基刚,廖雷朝.学术英语还是专业英语—我国大学英语ESP教学重新定位思考[J].外语教学,2010,(6).

[3]文卫霞,黎金琼.ESP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结合的可行性研究:以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为例[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 (2).

作者简介:张宏刚(1976-),男,吉林公主岭人,讲师,长春建筑学院英语教师,硕士研究生,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教学。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高校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可雇佣性培养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企业战略管理”教学模式改革探析
应用型本科高校“企业战略管理”教学模式改革探析
应用型本科高校慕课建设SWOT分析
应用型本科高校《交通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产教融合的途径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创新研究
基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进产教融合的思考
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定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