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毕秀梅
摘 要: 大学生的有效就业得到当今社会的全面关注。文章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可雇佣性问题进行探讨,旨在研究在校生实习、创业、实践活动等教学模式的改革,并结合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情况,分析在校生可雇佣性缺失及高等教育课程改革和培养在校生可雇用性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高校 大学生有效就业 可雇佣性
一、可雇佣性的发展
(一)国外可雇佣性的发展
可雇用性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初的英国,盛行于90年代。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研究成果突出。英国学者Hillage&Pollard(1998年)阐述:可雇佣性指获得最初就业、维持就业和必要时获取新就业所需能力(就业过程获得的技能或个人适应力)。英国卡迪夫大学著名学者Brown&Duguid(2001年)做了阐述:可雇佣性是寻找获得和维持不同种类就业岗位的相对机会。“相对机会”受个人专业选择、接受教育机构和雇主偏好等因素影响。可雇佣性在绝对层面与个体特质(合适技能、专业知识、个人特征、劳动者所需通用技能)紧密联系,相对层面与劳动力市场情况相关。Yorke(2006)认为,可雇佣性是个人能更好就业,并进一步成功胜任所选职业的一组能力和素质的集合,是一个过程,并不是一种状态。
(二)国内可雇佣性的发展
国内可雇佣性研究相对较晚。如赵颖、郝德永等(2003,2005)较早引入了可雇用性的概念。曾湘泉(2004)研究表示:企业单位看重的素质是专业知识与技艺、学习意愿与可塑性、敬业精神与沟通协调及解决问题能力。李颖等(2005)调查验证了就业能力(内在素质、处理工作能力和社交领导能力)对就业质量有显著积极影响。李洁(2007)探讨国外企业培养与提升大学毕业生可雇用性及可雇用性能力有效途径方法。宋国学、谢晋宇(2008)系统引入了可雇用性研究大学生职业能力。
(三)可雇佣性的含义
可雇佣性是对环境需要做出反应,改变行为和态度的适应性,对个体职业优势个人变量(包括教育、工作经历、训练和技能知识)的人力资本,对人际关系上的社会资本。学生自身具备专业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身心承受能力、合作协调能力、合适的工作经历等一般能力,在学习能力基础上与职业相关并深入个体伴随职业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对个人来说,可雇佣性包括个人获得成功就业维持就业及获得晋升能力,实现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拥有可获得成功就业的相对机会[1];对雇主来说,可雇佣性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实现个人企业共同发展,表现为工作准备程度(即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行为、能力特性和商业理解力)。可雇佣性是大学生能成功谋得且胜任一定工作所需的个性品质、技能知识等因素的综合。
二、大学生就业市场现状
20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大规模扩张,社会对高等教育部门为毕业生提供雇主所需技能高度关注,大量高学历人才学历能力不太匹配。在我国,一些大学生面临就业与能力缺失的双重压力(其知识、素质、能力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应用型本科高校重视高等教育课程改革及毕业生可雇佣性培养,且根据专业课程特点和人才培养需求,提出大学生可雇佣性培养方案,为学生开设系统性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职业生涯课程。大学教育有计划地进行就业素质教育研究和规划,把就业素质教育和提高可雇佣性能力教育贯穿大学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
三、培养大学生可雇佣性的方法途径
培养大学生可雇佣性,先了解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知识、技能、能力、品质、素质),再掌握学生自身具有素质与企业需求的差距,最后计划如何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培养可雇佣性。
(一)将可雇佣性能力培养融入课堂教学
增大课程教学实践比重,让学生在动手做中学理论,在理论巩固中结合经验,理论和实践不断反复、磨合。根据专业课程特点和人才培养需求,开设一系列课堂讲授、教学和互动等基础课、专业课和职业生涯课,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脱节的目的。
第一,改革课堂教学内容。
教师收集汇总企业需求,查找企业单位培养目标,归纳分类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整理各类课程重点培养技能,把教学目标课程内容与当前经济发展、社会现状及关联学科联系起来。
第二,建立校企合作课堂教学。
邀请企业高管人员教授课程特点与企业内容相关教学知识,和学生在专业课程上合作互动、讨论探索。
第三,派遣教师到企业进行学习锻炼。
专业教师积累可雇佣性能力课堂教学素材,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知识,寻找自身现实角色模式,为其提供丰富信息。
第四,建立可雇佣性能力培养个人档案。
1.分配指导老师,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初步确立自己的就业方向,了解自身优劣势,发现自身需求兴趣、个人能力,进行有目的的锻炼,为毕业就业做好准备。
2.召开学生可雇佣性能力总结会,反思不足,同时对学生提出关于个人职业方面的建议。
3.辅导性提供合理的实习、模拟面试、预测就业机会,提供相关岗位招聘信息和实习机会。
第五,参加各类职业资格考级考证。
结合专业特点和职业岗位引导学生,通过率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考评内容。
(二)将可雇佣性能力培养融入实践教学
让学生接触实际,积累经验,通过实战或者模拟实战提高大学生的可雇佣性,学校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做到开放式教学模式,以实践、实习为载体。
1.鼓励学生创业,组建创业團队、社团。
(1)专业方面的创业团队
①教学课程上:专业教师选取合适项目作为学生作业,让学生在项目中找到解决方法,同时在解决问题中学习需要的理论基础。调动学生积极性竞选,最终获得最佳方案。
②实际应用上:对于优秀学生成果,在实际项目上应用。让学生方案付诸实践,在实践中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反复验证。从而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和人际管理能力,培养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发现问题、定义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大学生毕业后获得就业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力。
(2)其他类创业团队
创业项目分类很广,每一个项目能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组织、计划、实践等综合能力。
(3)学生社团
根据学校各专业特点成立,分配专业指导老师,定期开展专业性活动,使学生社团活动和实习、就业相结合,不断延伸学生社团活动。
2.构建特色实践体系。
(1)短期实习
发挥专业学科优势,积极利用各类外部资源,建立校企合作互动机制,利用暑期时间安排学生去企业单位实习,合理安排学生理论上课时间与暑期实习时间。
(2)兼职等多种实践项目
学校安排科技创新、公益活动、创业实践等多个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管理能力、创新能力。“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不断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大学期间综合性学习。
参考文献:
[1]牟临杉.关于可雇佣性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问题[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