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丽娟
摘要:随着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新课程教育教学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应用和推广。横向比较之下,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和专业新课程的改革却显得非常滞后。基于此,笔者立足于国内中职教育现状,具体结合我校实际,以《电子线路》这门课程为例,引入“让学引思”的理念,分析其应用到中职课堂教学中的策略及实现途径。
关键词:让学引思;电子线路;教学策略
一、 问题的提出
所谓“让学引思”,即针对现代教学中的各类教学问题提出的一种新教学思想。具体来看,“让学”属于一种引导模式,而“引思”则是一种手段和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对知识内容的学习的探索过程留给学生自己,想方设法去启发学生。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与普通中学和大学教育有所不同,更加注重技能、应用、生活体验层面。以《电子线路》这门课程为例,它是一门电子专业基础性质的课程,同时也是中职教育国家重点规划的教材内容。然而,《电子线路》这门课程本身就比较抽象,让绝大部分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理解。因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依照正常的大纲编排来开展教学,无论是对于专业老师还是学生,均具有一定的难度。对此,只有改变教学策略。首要的就是尽可能消除学生对《电子线路》等专业课程的抵触情绪,顺应新一轮的课程体系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
二、 “让学引思”理念衔入下的中职课堂实践教学——以《电子线路》为例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是最基础的一部分内容,同时也是改进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最为直接的一条方略。以本校为例,为了让学生在电子线路课堂教学过程中获得最基本、内在、个性、可持续的发展,我校从近两年开始着力改革,积极响应国家和地方政府各项政策方针。关于现阶段我校电子电工专业教学的现状,上文也简单阐明过了。“让学引思”教学理念与实践模式所具备的优点,也恰恰是目前国内中职教育领域最欠缺的。如上所言,在笔者看来,“让学引思”就是要求我们专业内的教师重新审视以往的教学模式,在反思中作出改进。譬如,在课堂教学中到底有没有做好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工作?以及导致课堂沉闷乏味的原因是什么?
(一) 注重课前的预习
关于“让学引思”思想的贯彻,首先要明确的就是做到“让学”,即摒弃传统那一套以老师为主导的课堂组织模式,是让学生亲自体验整个学习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老师只需要加以适当的指引即可。其中,课前对整节课需要讲解的内容提前预习,是确保第一步能够顺利推进的重要环节。例如,在学习电压这章节内容时,对于最基础的理论概念与相关原理等知识点,必须要提前预习。
(二) 注重课堂讨论过程
此环节旨在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一点是以往课堂灌输式教学条件下所严重欠缺的。在实践教学组织过程中,尽管学生是主要位置、老师是次要位置,但同样需要严格要求自己。教师需要注意学生与自身的互动过程,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电子线路”思维模式。
(三) 注重课堂教学引导,确保教学活动能够合理有序地进行下去
关于该新教育理念,即教学策略的变革以及学习的人性化引导。作为一名电子电工专业的教师,特别是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全面来临之际,更应当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进行合理有效地引导。通过在课堂上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措施,譬如,问题导向教学、分组研讨学习、情景设计等等。总之,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自身课堂教学效率为准,并对整个课堂实践活动的开展、推进有一个全局性的掌控,以此来保证教学过程流畅自然,方可让专业内的学生接受。
三、 “让学引思”理念在实践教学安排中的全面衔入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有自己成功的一套教學理念,也有一些需要摒弃的落后观念。目前来看,笔者眼中的“让学引思”最大的一项特征就是实践与创新,即要求我们的学生要勤于实践、敢于创新。第一,培养专业内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尽可能增设一些实践性、操作性的课内与课外教学内容;第二,批判质疑的学习意识,善于提出新观点,而不是“死盯着”课本教材以及老师的现场讲解。即培养学生对待问题理性分析、独立判断的能力;第三,善于挖掘新问题,对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积极、兴趣高。对此,应当将这种理念加以生活化、实践化,融入到课堂前后、内外的每一个环节。
首先是要搭建一套可寻的理论依据,即设立教学情境,优化教学环境,彻底改变以往沉闷乏味的班级课堂。具体推进层面上,应该重点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第一步,创设情境;第二步,探究情境;第三步,模仿情境;第四步,强化情境。以上四步属于先行保障性的机制安排,通过调动学生学习中的“情商”,并结合章节内容与教学目标来进行。以景激“情”,情景交融;或者是以景激“趣”,引人入胜。
其次就是基于课程内容本身践行与创新实践性思维。以“收音机的装调”这节内容为例,它所注重的是学生对其中的焊接工艺的操作能力。换言之,如果产品的工艺不合格,将直接影响到它的收听效果。对此,笔者以为,在正式焊接印刷电路板之前,应布置学生完成大量的焊点训练。综合考虑到以往该环节的实践中,也是问题比较集中的一个环节。所以,需要改变单纯焊点训练枯燥的一面。在此之前,笔者也曾有几次组织过班级学生以竞赛、小组测评等方式进行过,效果还算可以。①前期准备。教师拟定并公布竞赛题目;班级学生分组来进行,每组4~6人,从竞赛题目的讨论、资料查询直到中期的任务分析。②课程实施。各小组组内成员自行分配角色、明确分工任务。③课中评估。裁判员(可从教师担任)依照着自己制定的一套评分标准,对每一个参赛小组、小组成员综合评估。④课后总结。先进行客观评价,然后将每个小组和每位学生的意见集结在一起,相互补充与归纳,加深学生的认知。譬如,将学生的焊接质量作为核心评价指标,学生则需要在操作中反思自己的问题,并与同学间相互比较。通过针对性、目的性、积极性的操作实践,并施以评价、反思,让学生在反复的焊接训练过程中,不断深化理论与实践操作体系,即一个合格的焊点表面光洁度要好,且要杜绝气孔、虚焊、假焊、电路接触不良等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