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培养对策

2017-12-28 15:34姚刚
河南教育·高教 2017年12期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医学生培养

姚刚

摘要: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护工作者,即将走上医学工作岗位,为人们的生命和健康提供医疗服务,其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既关系到医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又关系到医学生专业思想的稳定、职业规划的定位和良好医德的养成。强化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当前医学高等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现实课题。

关键词: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

社会责任感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是一个国家、民族、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石。医学高校要站在培养新时期“德医双馨”的优秀医学人才的高度,重视对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一、当代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

当代医学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信息交流方式的革新,身处大学校园的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变化。

(一)重个人,轻社会

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思想引导,让广大医学生充分意识到学好专业知识,提升综合素质,合理规划大学生活的重要性,把自我实现作为奋斗目标,自我提升发展的积极性普遍较高。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明显缺失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的培养不够,他们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和个人的关系,表现出来诸多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行为,部分大学生片面重视个人发展,无视社会责任,甚至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对立的极端案例频频发生。

(二)重参与,轻才学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让竞争无处不在。寝室、班级、系部、校园内竞争的频繁和激烈,医学大学生充分意识到参与竞争的重要性。一方面表现为不甘落后,自我表现,勇于进取,参与热情高。另一方面相对宽松的校园学习生活环境,使得谈情说爱、追求时尚、贪图玩乐成为一些大学生的追求,用在专业学习和能力提升上的时间少之又少,参与竞争活动,却才疏学浅,很难持之以恒,坚持到底。

(三)重自主,轻团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行为管理规范增强了医学生自主、独立思想和团队意识,大多数学生能正视和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问题,集体主义精神较强。但部分医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过分强调自我,集体主义观念淡漠,对集体利益、班级荣誉漠不关心,不愿參加集体活动,缺乏团队协作精神,导致班级、社团等集体活动无法开展,同学之间缺乏正常的沟通交流,容易出现矛盾和摩擦,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四)重物质,轻精神

进入高校的大学生,拥有了相对自由的课余时间和相对宽松的零花钱,这为他们张扬个性、施展才华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在支配金钱和消费过程中,他们的价值观和消费观产生了明显变化。部分医学生重物质消费却淡化了对精神的追求。认真学习、潜心钻研的学生少了,投机作弊、诚信缺失的行为越来越多,这成为现代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亟待解救的“顽疾”。

二、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主要表现

(一)职业精神弱化

目前,高校的医学教育过分关注医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不重视医学职业精神培养教育,很多医学生主观上也认为专业课比较重要,忽视人文课程的学习,导致部分医学生对医务工作者应有的爱心、良心和责任心的正确认知不足,对医护人员的职业精神领会不透。

(二)法治观念淡薄

部分医学生因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加之家庭法纪教育缺失,学校法制教育滞后,进入高校后,组织纪律意识淡薄,厌学逃学现象严重,不爱护公物、节约意识不强等校园不文明现象屡见不鲜,网络道德失范,上当受骗等情况屡屡发生。个别医学生甚至出现违法犯罪行为,成为困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安全稳定的一大难题,折射出高校法治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三)诚信意识缺失

部分学生片面关注自我价值实现,张扬个性,加之心理发展不够成熟,社会责任意识淡薄,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做事急功近利,频繁出现各种不诚信现象,如考试作弊、拖欠贷款、借款不还、学历造假等,既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又增加了大学生为人处世、人际交往的成本,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担当精神欠缺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部分医学生追求具体、实惠,满足于个人需求和愿望的追求,遇事就摆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明哲保身,缺乏担当精神,不愿把自己融入班级和校园大家庭中,为人处事我行我素,人际关系淡漠,心理问题和人际交往障碍成为困扰大学生的突出问题。

三、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对策

(一)加强生命教育,认识生命价值

医学是一项神圣而特殊的事业,健康的体魄是生命的载体,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生命教育应重视对医学生的生命存在观和生命价值观教育,作为医学生,对生命的认知尤为重要,包括对自我生命和对病人生命的正确认知。同时,医学生要深入理解人类和个体生命的独特性,学会尊重和敬畏人类生命。

(二)加强人文教育,培养仁爱精神

医学是一门具有强烈人文属性的学科,医学的终极目的和社会价值就是对人性的关怀照护。正如一位美国医生所言:“行医,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因此,提升医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客观需要,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

(三)加强医德教育,提升使命意识

在医疗实践中,高超的医术需要高尚的医德来升华,良好的医德可以促进一个医务工作者对医术的努力探索,积极进取,精益求精。医疗岗位不同于其他岗位,它不仅关系到患者自身的健康与快乐,更涉及千万个家庭的幸福与安宁。“无德不成医”,医学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人类的生命与健康服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八项规定深入民心,以及网络和手机的普及应用,人们对医疗工作的监督越来越到位,医护人员对自身也有了较高要求,医学生对学校各项要求也更加自觉地遵守,使医学院校的校园文化呈现出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关于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越来越得到当代医学生的认可和响应。

总之,我们在医学教育中要坚定对医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强化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使他们早日成为理想信念坚定,负有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开拓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徐秀红,张龙.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模式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4).

[2]刘春灵,赵丽丽,杨旭,等.医学专科学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3).

[3]王超,龙斌.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述评[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12,(4).

猜你喜欢
社会责任感医学生培养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问题对策
基于大众文化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研究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