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含菁+黄龙
摘要:大学生、青年教师与其他人员是高校校园安全重要的参与主体。大学生存在思想多元化、情感处理不当、安全防范意识薄弱等问题,青年教师存在思想多元化、压力较大、政治参与意愿与参与渠道相矛盾等问题,而其他人員组成相对比较复杂、管理难度很大。这些都给高校校园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加强对大学生与青年教师的心理教育与人文关怀、加强对校园其他人员的管理,打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保证高校教学、科研的有序进行。
关键词:高校安全;参与群体;安全教育
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高级人才的重要任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办学越来越多,而高校扩招致使高校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师生人数成倍增长,进出校园人员也越来越复杂。不同的参与群体给高校校园安全工作带来了不同的挑战,从校园安全参与群体的角度进行研究,对改善校园安全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三类群体特点分析(一)大学生特点分析大学生是高校校园安全的主要参与群体,新形势下的当代大学生有如下特点。
思想多元化。目前的大学生处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变革加剧的时代,大学生思想多元化非常明显,既有积极向上的主流思想,也不乏一些消极落后的思想,对社会现象有不同的看法与评价。
心理素质参差不齐。目前部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对大学生活的适应能力较差,缺乏进取精神和承受力。他们思想活跃、个性张扬、争强好胜,但会以自我为中心,遇到挫折容易灰心丧气。此外,学生之间的各种差距也较大,有些大学生自卑和嫉妒心理较严重,在遇到困难时也容易做出过激行为。
情感处理有时不当。思想多元化造成价值观的差异,不少大学生很难像中学那样轻易交到知心朋友。有的大学生视恋爱如儿戏,随意坠入爱河或分手,容易出现情感危机;有的大学生交友不慎,在发现上当受骗后心理极度不平衡进而做出过激行为。由于情感问题处理不当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的高校安全事件很多,后果也较为严重。
学业就业压力大。一方面,大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学业基础、课程接受程度、教学方式适应程度等方面的差异。有的大学生感觉课业负担过重,学业压力较大,如果再加上家庭生活拮据等原因,容易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进而诱发抑郁症、神经衰弱、焦虑等心理或精神疾病,这些很容易成为安全危机的导火索。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就业形势严峻,部分大学生在找工作受挫后,也极易产生心理失衡,在失望或绝望状态下发生安全事故。
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很多大学生没有社会经验,基本的安全防范意识薄弱,缺乏紧急避险意识、自救知识与能力,意识不到危险,这些极易影响其人身安全、造成财产损失。
(二)青年教师的特点分析
近年,发生在青年教师身上的安全事故呈上升趋势。总体来看,青年教师具有如下特点。
思想多元化。社会发展对人思想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大学生身上,而且也体现在青年教师身上,他们是倾向于务实、功利的个体理性主义者,个人职称晋升和职务升迁是其工作的重要目标。他们渴望自我价值的实现,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尊重和信任。由于其成长环境、人生经历的差异,他们的价值观也呈多元化趋势,这不仅对青年教师自身有影响,而且在其教学过程中可能对学生也造成影响。
压力大、待遇低。在现有的教师待遇体系里,青年教师职称低、工资低,但生活开支又很大,这给青年教师带来了很大的生活压力。同时高校考核体制中对课时、论文、科研经费等有较高要求,需要青年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这也给青年教师带来了很大压力。
政治参与意愿与参与渠道相矛盾。高校青年教师对政治活动参与意识十分强烈,注重自身的民主权利,对现实生活中的民主管理、民主选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有浓厚兴趣。但是在现行体制下,青年教师的政治诉求一般都被压制,较高的政治参与热情与较少的政治参与渠道,导致了该群体不得不通过课堂、网络等公共平台表达对政治问题的看法。
(三)其他人员的特点分析
参与到高校这一群体里的其他人员主要包括一些后勤服务人员和围绕学生这一消费群体进行营生的其他社会人员。这些人群组成相对比较复杂,管理难度很大。有些人唯利是图,不考虑其他方面因素,容易造成火灾、打架斗殴等安全事故;有些人更是别有用心,以骗取或盗取高校师生钱财为目的。对这些人员的有效管理和对不法分子的甄别打击,也是高校校园安全必须重视的问题。
二、以人为本,加强教育与管理
(一)加强安全教育
第一,加强自我防范意识教育。高校应当长期系统深入地开展自我保护教育活动,提高大学生及青年教师的警惕性,让他们能够及时识别诈骗、盗窃等行为,减少财产损失。第二,加强法律意识教育。大学生和青年教师要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产生纠纷时能采取正确的解决方法,避免采取一些过激甚至愚昧的方式造成严重后果。第三,加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让他们能正确对待一些突发事件,并及时做出正确反应,在有效遏制他人犯罪的同时确保自身安全。
(二)加强心理教育与人文关怀
注重正确价值观引导,学校要多关注大学生及青年教师的心理状态,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要多关注舆论导向,及时进行有效干预与引导。要建立有效的人文关怀体系,跟上时代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化手段,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动态并适时开解、引导,避免发生恶性群体事件。要建立一对一的心理辅导机制,对个别学生和教师采取一对一的心理辅导,让其感受学校的温暖与关怀,减少心理过激反应造成的安全隐患。要建立畅通高效的沟通机制,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信息公开栏、公众号、qq群、微信群等,定期了解大学生、青年教师意见,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
(三)加强校园管理
加强教学管理,及时了解并引导青年教师的授课内容,对上课期间传播不正确价值观的教师或教学行为要及时干预;加强校园其他人员管理,有效甄别校内人员和非本校人员,杜绝校外不良人员混入校内;对机动车辆,保卫处应该印发统一的通行证,对外来人员应该做好来客登记。此外,后勤服务部门招聘社会人员要有一定要求,避免发生监守自盗的情况。
参考文献:
[1]廉思.高校青年教师思想状况调查[N].学习时报,2011-10-24.
[2]邹长城.高校校园安全文化的内涵、功能及建设[J].湖湘论坛,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