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朝凤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转变观念,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列举生活中数学的应用,丰富数学课堂教学;创设教学情景,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创造性地使用情景图,模拟实际情境,增加学生的实际体验。
关键词:小学数学;转变观念;引导感悟;丰富教学;增加体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与我们数学息息相关,生活为数学教学提供了很多的素材,是我们数学教学一块沃土,我们的生活处处蕴含着很多的数学知识,我们数学题目的设计来自于对生活的深层次的思考,来自于对数学知识高密度的衔接。在数学教学中,要研究数学教学与生活的关系,深入课堂教学和生活实践,力求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 转变观念,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生活是一部百科全书,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及人与社会,无所不包,古今中外圣人们,无不是观察天文、地理,洞悉人类社会的发展得出的结论。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那个时候没有什么计算机,没有现代的数学理论,及时凭借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思考与演算,精益求精,目尽毫厘,研究出圆周率在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我国古代的数学巨著《九章算术》,凝聚古代数学大师毕生精力与智慧……数学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生活、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知识,不断研究上升为数学理论知识,生活生产激发很多数学直观感悟,养成一种数学特有的思维模式,如方程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简便运算的技巧。小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喜欢直观、立体化的思考问题,没有形成一定的理性思维,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从生活中取材,没有肥沃的生活土壤难以开出数学理性的鲜花。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必须扎根于生活实践,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会思考,认识数与形的意义,学生必须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这也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人们的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没有感性认识就没有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就是对事物的表象的认识,理性思维就是对事物的内在、本质、规律性的认识,当感性认识达到一定阶段时,就会发生质变上升为理性认识,我们的数学教学扎根于生活符合数学知识产生于辩证唯物认识论的。
二、 引导学生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我们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我们会计数学知识运用很多,纷繁复杂的表册,统计图表,长长数据链的运算,会计通过使用会计软件短短的时间就可以精准地算出来。我们水桶的圆心就是用直角三角板把直角放在桶底圆周上,画两条直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就是桶底的圆心;我们到街上买菜,心算常常用到简便计算;我们做饭、洗衣服、做作业可以同时进行,提高办事效率;我们集体外出旅游,大车小车怎么组合最便宜,乃至舞台表演黄金分割表演的效果最好,都离不开数学。数学无时无刻都存在,离开了数学我们无法更好地生活,不能做出合理的选择;离开了数学我们生活存在很多的不合理性,数学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不仅如此,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房屋装修、图案设计、工艺品的制作、门窗的设计、城市园林规划、交通、房屋、街道等都与数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 列举生活中数学的应用,丰富数学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我们需要高效地运用生活素材,是我们最好的数学教学的解读材料,因为学生在生活中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感到亲切,从感情容易产生共鸣,这些素材长期储存在学生的大脑中,不断加工、完善,在里面提炼数学知识,建构数学模型,易懂、易记,容易连接思维链条,笔者在数学教学中采取以下方法提炼数学材料:
1. 在生活中提炼数学意识
数学在生产和生活中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随处可以看到数学的应用。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和生活密切联系,这是所有数学教师应该切记的。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利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境,或是带领学生亲临生活现场,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获取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比与比例”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领着学生到升旗的现场,问旗杆到底有多高?有的同学仰脸看看勇敢的估计说大约12米吧;有的说14米吧;还有的说大概15.5米高……很多学生表现的是无奈。更有的同学拍拍脑门说要把旗杆放倒了直接硬尺子量最准确。有的同学说那要是不能放倒怎么办?讨论一番后,老师趁机提出今天要讲的用比例的办法来测量,提出今天的課的内容,顺势开始学习“比与比例”这一节课的内容。
2. 通过生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密切的,我们学习的数学知识是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就是学生感受生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接触到丰富多彩的生活,而且获得奇妙的数学知识,并从中受到生活情感熏陶,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和享受生活的目的。
生活中的数学不仅仅是一道道算式,也不是一道道数学试题,有的表现出来的是数学探索者的智慧,是数学家获得成功的研究成果,学生从中感受的快乐。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以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为学习资源,挖掘其中内含的数学知识,丰富我们的数学内容。例如,在教学数学《图形的对称性》这一部分内容时,引导学生列举出他们身边生活中所见的对称性的案例,切身感受生活中的这些对称美。
总之,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我们要以生活中的数学案例为教学学习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获取数学知识,这样不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帮助学生运用数学问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实现用数学改善生活,不仅高效,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增添动力。
参考文献:
[1]赵明.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四川教育,2013,(6).
[2]黄慰凤.心理学教学中对学生自我表现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6,(23).
[3]李永强,张娟娟.心理学教学中的育人策略[J].黑龙江史志,2013,(11).
[4]吴雪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信息,2016,(20).
[5]王新波.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教学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4,(29).
[6]牟晨娣.新课改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浅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年16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