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教育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区域建立了多项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长效机制。其中“系统人”概念的提出,城乡教师的交流,特别是管理者的交流,带来了乡镇学校管理理念提档升级、师资建设跨新台阶、课堂改革有章可循、家校社建立新型关系等诸多变化,区域教育正在慢慢发生着文化交融、发展共进,逐步走向均衡。
【关键词】系统人;教育均衡;教师交流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82-0067-02
【作者简介】彭怡,江苏省苏州市太仓荣文小学(江苏太仓,215400)校长,高级教师。
一、对教育均衡化的认识
教育均衡,指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教育机构、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平等待遇的教育理想和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教育政策和法律制度。其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教育机构和教育群体之间,平等地分配教育资源,达到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相对均衡,并最终落实在人们对教育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上。
二、区域教育均衡的相关举措
在江苏省教育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市建立了多项推进均衡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政府主导的一体化推进机制
(1)项目推进:县(市)政府规划的教育实事项目的深入推进
我市连续7年把教育建设工程列为“政府实施工程”,组织实施了“乡镇学校建设十大工程”“农村中小学校舍升级工程”“来太务工人员子弟学校规范化建设工程”等一系列教育现代化建设工程,切实改善了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来太务工人员子弟学校的办学条件,为适龄儿童提供更多同等的入学机会。
(2)课题引领:教育主管部门承担的覆盖城乡的递进式课题研究
市教育局通过《构建城乡一体化校外教育运行机制的实践与研究》《从课程管理走向課程领导——县域课程建设与发展研究》《依托共同体建设推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研究》等递进式课题研究,推动城乡间教育均衡发展。
(二)区域联动的深度合作机制
区域板块内的资源共享。达成智慧共享、资源共享、活动共享。城乡间的文化交流。一校两长制管理模式的实施,城乡学校的教育托管模式探索,校际间教师交流。
(三)学校统筹的社会参与机制
家校社企联合,建设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网络,开发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校本课程。
三、系统人视角下的教育均衡化
(一)何为系统人
根据教育部教育均衡化意见,对校长教师实施交流轮岗,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在一个薪酬待遇透明公开、评聘晋升标准一致的平台下,追求职业理想、实现事业抱负、提升自身价值。
(二)系统人走入农村带来的变化
散布在农村的学校,虽然区域政府大力推动教育均衡,但是城乡差异依旧存在。校级管理干部视野不宽阔,思想陈旧,学校建设和管理的目标定位普遍较低;教师专业发展滞后,教师学历提升、职称评定、专业称号评选等动力不足,也缺少发展平台;课堂改革缓慢,导致教学质量与城区学校差异明显,或者同一所学校不同班级之间质量差异明显。立足于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特别是学校可持续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师资队伍建设等高度,市教育局提出了“系统人”的概念。实行教师和管理干部的区域流动,以此改善各校的教育生态,带动区域教育均衡化发展。
(1)城乡一线教师的交流
逐步建立起区域内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巡回授课、城镇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服务等制度。前三年,城乡教师交流比例逐年提高,由5%提升至10%。通过制定《市骨干教师评选管理办法》《市优秀教师奖励基金使用办法》,对农村学校教师在推荐评选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等骨干教师时予以政策倾斜,对农村学校骨干教师参加省、国家级及海外培训实施补贴政策。
(2)城乡管理干部的交流
首先,管理理念提档升级。这些校级管理者通过在城区优质学校的培养和实践积累,对校长角色快速产生认同,充分认识到“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是现代校级管理者应有的专业职责。其内在蕴含着学校发展的价值领导、教学领导、组织领导,是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管理保障。以位居江苏省太仓市东北角偏远的璜泾镇荣文小学为例,“十三五”换届,三名校级管理者,两位由城区学校走向乡镇小学,一位在本校中提拔任命。新组建的校级领导团队基于乡村办校背景,提出了“小乡村大视野”的学校发展蓝图,向行政团队提出了“提振精神、敢于担当、凝心聚气、务实创新”的管理要求,在全校营造“让有意义的生活成为一种习惯,让有效的工作成为一种习惯”“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效应,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效应”等校园文化,激发了乡镇学校的内在活力。
其次,师资建设跨新台阶。由于“系统人”的角色流入,为原有的乡镇学校带来了推动师资队伍建设的大量资源。系统人之骨干教师五年一支教,于小处改变了乡村课堂的教学生态,带去了课堂改革新理念,点燃当地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潜在愿望;系统人之管理干部换届轮岗,于大处带去了师资队伍建设的好项目,满足乡村教师团队专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以荣文小学为例,学校引进江苏省特级教师,以“读研写”为主要研修方式,以一年为培养周期,以学校骨干教师、教研组长为团队成员,在校建设了第一批“引航+”教师发展共同体。通过专家高质引领,校教师发展共同体20名成员获得了发展。
同时,课堂改革有章可循。城乡教学质量差异明显,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缓慢是师资薄弱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农村学校缺乏课堂改革的研究意识和研究经验。荣文小学成功申报了苏州市规划办重点课题《“精教厚学”主张导引下的课堂教学形态重构的实践研究》,依托已有的教学主张,以课堂为研究阵地,以“教、学、评”备课资源建设为首要抓手,展开研究。通过全员课题研究的方式,有方向、有合力地发展教师、改进课堂、提升教学质量。
再次,家校社建立新型关系。因为城区的管理经历,走向乡村的系统管理人更了解家庭、社会对教育的促进作用。我们无法改变乡村家长的学历和经历,但我们能让乡村家长对教育的认识发生改变。于是,荣文小学提出了“体验式德育”的教育理念,邀请家长共同参与亲子劳动体验日,年味体验日,走进系列:走进学校、走近课堂、走浸教师等等德育创新活动,主动拥抱家长,共做教育的合伙人。
“系统人”概念提出以来,从最初的心理不适应,到现在的有目共睹,已经逐步成为教育均衡发展的一种共识和责任。因为有了系统人的交流,区域教育正在慢慢发生着文化交融、发展共进。除了学校管理干部的转岗下乡承担管理职责,区域内还探索实行“城乡学校的教育托管模式”“校际共建模式”“对民工子弟学校的支管模式”“一校两长制管理模式”等教育均衡举措,都取得了明显的均衡效果。
择校的根源在于择师,教育均衡的核心在于师资均衡。只有将交流与培养优化组合,将“输血”与“造血”同步推进,交流轮岗才能贯穿校长和教师成长发展的全过程。我们还需探讨的是如何坚持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把政策兜底与激励引导相结合,让校长教师自觉自愿参与交流,交流工作才不会流于形式,才能取得实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