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凤纯��
摘要:本文通过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医学知识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在大学专业学习之前填补医学常识教学的空白,增强学生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意识。
关键词:高中生物;医学知识;教学渗透
“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21世纪的教育应当着眼于使人“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关注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和谐发展是这次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然而,笔者多年的高中生物教学发现,高中生虽具有较强的了解健康知识的意愿,但可惜的是从小学到高中,学生能从课本教材中获得的,又用得上的医学知识少之又少。笔者认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一些医学知识的教学,不但能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引起学生对生物学的重视,更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关注健康,能够让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培养出更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人才。经过多年的探索,笔者总结出了以下几条可以较方便的进行医学知识渗透的途径。
一、 课堂主阵地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时间上有保证,能够让全体学生受益,用得好,效果非同凡响。
1. 素材来源教材。教材是学生最常接触,也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在课本中有些医学相关的知识与材料,教师要好好利用,将其整合到教学内容中。例如,在新人教版的高中生物必修一P41,与生活的联系栏目中,就有介绍到“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与癌细胞膜成分的改变有关,细胞在癌变过程中,细胞膜的成分发生改变,有的产生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物质”,另外教材P125又有《细胞癌变》一节的内容,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课堂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多个方面来比较系统的了解有关癌症的知识。如认识一些常见的癌,懂得癌是如何检测出来的,致使癌症病人死亡的原因,明白如何在生活方式和日常饮食中防癌,以及现有的癌症治疗手段等。通过以上的介绍,目的是让学生形成“癌症是可怕的,但是癌症又是可防可治的”的认识,从而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采取更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防癌。
再如,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三中P36介绍了艾滋病死因和免疫系统受损的关系,还有P41“科学技术社会”栏目对艾滋病的现状及传播途径的介绍。那么,教师就可以适当在课堂中小结有关艾滋的相关要点:一、艾滋病的病原体及其致病机理;二、艾滋病为什么难以治疗;三、哪些行为会传播艾滋病,哪些行为相对安全;四、艾滋病的检测与预防;五、我国政府在防治艾滋病方面有哪些措施。通过以上内容的小结与介绍,目的是让学生用正确的态度来关注艾滋病以及艾滋病患者,共建文明、和谐的社会。同时也让学生對有关艾滋病的考试内容有了更全面的掌握。
2. 适当拓展深化。教材有中许多材料中隐含着相关的一些医学知识,如:乙型肝炎,糖尿病,组织水肿,血型,亲子鉴定等,但是课本对这些知识的介绍相当简单,甚至只是稍微提到了这些名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深化拓展。如可适当介绍一下“什么是乙肝两对半检查以及相关检查结果说明什么问题”、“乙肝疫苗的接种方法与意义”、“糖尿病人的三多一少及如何防治糖尿病”、“组织水肿的产生原因以及引发组织水肿的常见情况”、“血型检测原理与输血原理”、“如何进行亲子鉴定及其科学道理”等。通过这些知识的拓展,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生活中确实也容易遇到上述问题,学生可以学以致胜,真正体现新课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
3. 关注前沿进展。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学生,应当能够关注最新的科技前沿,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在生物学教材中有许多前沿科技和社会热点问题,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加以关注。比如,可以对“人类基因组计划”、“人类蛋白质组计划”、“基因诊断”、“基因治疗”、“DNA指纹”、“基因掠夺”等进行常识化的教学,让学生对最新的前沿科技及热点内容有个较直观和正确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爱科学,爱祖国的情操。
二、 校本专题化
校本课程开设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具体说来,在课程的目标上,基于对学生的需要评估来确定课程目标;在课程内容的选择组织上考虑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在课程评价方式上突出学生自我评价和学校内部评价。校本课程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价值,核心是学生的发展和个体差异。校本课程开发强调以学生为本,但不是以兴趣为中心,而是要对学生的发展做出选择。结合本校的实际,笔者开设了题为“生活中的医学常识”的校本选修课程,本课程主要有两部分内容:一些是生活中用得上的医学常识的专题。如“教你看懂常见的化验单”、“乙肝与脂肪肝的检测与预防”、“生殖和发育的秘密”、“维生素与健康”、“只要青春不要痘”、“女人要对自己好一点”等专题。以上这些专题在生活中常常遇到,也是与学生的健康息息相关的,同时也常让一些学生困扰不已。但是在生物课堂或者其他学科的课堂中要来介绍这些内容基本不可能。而通过校本选修的形式,让一些有需要的学生能够获得知识,并利用这些知识更好的维护自身或家人的健康,这应该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三、 课堂外延伸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终身学习又特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这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也是每个人一生成长的支柱。这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主动学习习惯的形成。所以,我们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一些医学科普类的读物,让其主动探索这些读物中蕴含的生物知识,如我会给学生推荐《青少年健康100问》,《中华医药》,《中国健康月刊》等,这样就能使学生运用其所学生物知识发现和关注人类身体健康的广阔天地,对其人生是有很大帮助的,可以让学生成长为一个身心更健康的人。
经过在教学中渗透医生知识的探索,学生不但提高了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更好地掌握了知识的同时,也更加融洽了师生的关系,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健康意识,更加主动自觉地采取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了当今社会的需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