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校化学教学中渗透医学知识的实践

2014-07-19 00:17田文辉
新校园·中旬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医学知识渗透学习兴趣

田文辉

摘 要:化学是卫校医学专业课的基础。但卫校学生普遍意识不到化学的重要性,因而影响到后续医学专业课的学习。将医学知识渗透进化学教学中,能够改变这种现状。文章从前期准备工作以及在新课导入、难点突破、知识应用、实验课渗透医学知识的策略及取得的成效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卫校化学;医学知识;渗透;学习兴趣;化学与医学联系

化学是中专卫校一门很重要的基础学科,是学好医学专业课的基础。而目前中专卫校学生大多为没考上普通高中的“差生”,这些学生普遍文化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抽象思维能力不足,化学课堂上听不懂,学不会。再加上学生“重专业,轻文化”思想作祟,学生厌学情绪严重。中专卫校化学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突出学生应用化学能力的培养,强调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结合、理论知识与专业的结合。所以在中专卫校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挖掘化学与医学知识的联系,及早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医学知识,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医学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

一、卫校化学教学中渗透医学知识的前期准备

1.自学医学知识,提高教师素养

卫校化学教师一般都是师范院校化学专业毕业,对“化学殿堂”的建筑尚能津津乐道,但对医学知识方面还很欠缺。要在化学教学中很好地渗透医学知识,使化学更好地为医学服务,医学知识很好地促进化学教学,教师自己首先应熟悉相关的医学知识。几年来,笔者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护理、药剂专业的生物化学、生理学等课程。虽没达到“掌握”,但足以“熟悉”其中与化学相关的内容。笔者还与临床组的教师保持密切联系,经常请教医学方面的知识。另外,笔者还通过自学考取了药品营销员高级证书、护理员中级证书。通过多年的学习积累,知识面得到了拓宽,在化学教学中也能挥洒自如。

2.突出医学特色,优化教学内容

卫校化学教学课时少、内容多。在有限的学时内达到大纲教学要求,必须对化学教材“剪枝强干”:删除一些医学专业“用不上”的内容,适当增加与专业相关的医学知识;以用得上、够用为原则,降低知识难度,目的是要使学生学有所用,力求使所学的知识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岗位需要。针对我校医学专业,要侧重讲解的化学知识是溶液浓度表示法、溶液浓度的计算及换算,电解质溶液、酯类、糖类和蛋白质等内容。这些知识对于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不可缺少。为了让学生掌握好这些内容,笔者结合教材已有的少量医学知识,又补充了一些相关医学知识,仔细研究化学知识与医学知识的联系。另外,笔者还根据医学专业的需要删掉了硫和氮的化合物、金属概论、杂环化合物等内容,一方面减轻了学生负担,另一方面为“用得上”的知识留出足够课时。

3.精选社会热点,充实教学内容

近年来,食品安全、空气污染、水源污染等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些社会热点表面看与医学专业无关,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任何一个事件都关乎着人的健康。若能抓住时机将其渗透进化学教学中,学生必定兴趣浓厚,这样既诱导学生学习了化学知识,还培养学生养成了关心时事、关心社会的良好品德,更重要的是强化了学生的健康意识,促使学生改变自身的一些不良行为及生活习惯。如讲“烷烃”时引入含铅汽油及其危害;讲“醇”时联系“假酒”中毒事件及甲醇对人体的危害;讲“酰胺”时联系学生很喜欢吃的炸薯条、薯片,这些食物在制作时会产生丙二酰胺;讲“蛋白质”时引入“三鹿奶粉事件”与三聚氰胺。

二、卫校化学教学中渗透医学知识的实践

1.绪言课中渗透,明确化学专业基础地位

对于绪言课的教学,大多化学教师不太重视,有些教师甚至将其删掉,根本没有认识到绪言课的重要性。中专卫校学生普遍认为化学课不重要,加之他们的化学基础普遍较差,很多女生对化学有恐惧心理。所以至少有半数学生对化学课抱着“60分万岁,61分浪费”的心态。针对这种情况,化学教师应重视学生第一堂化学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明确学好化学是学好医学专业课的前提,从而使学生从主观上有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但是,教师讲课时也要注意所讲内容不可太过深奥,要优选一些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医学知识加以讲解,以便消除学生对化学的恐惧心理。

例如:学生熟悉的临床输液,可以展示一袋生理盐水让学生观察。教师提问:“这是什么溶液?浓度是多少?”学生经过观察,发现就是0.9%的NaCl溶液。教师进一步提问:“为什么要用这个浓度?如果不用这个浓度会发生什么情况?”学生摇头。这时教师及时向学生介绍渗透浓度、溶血和皱缩知识以及平时生活中常见的浮肿、脱水现象。

2.导入新课中渗透,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来源于对某件事物的好奇,好奇心可以吸引人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其中的奥妙。对于中专卫校女生来说,化学是枯燥乏味的课程。但是他们普遍重视、喜欢专业课的学习。教师若能在化学新课导入时,深入研究讲授内容与医学知识的联系,找到恰当的切入点创设学生用现有知识无法解答的问题情境,设置悬念,让学生感到好奇,从而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整堂课程,将会取得不错的效果。当然,课堂导入的方法很多,但用医学知识导入化学新课更具有针对性,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比如:在讲“糖类”这一节时,以多媒体展示糖尿病病人食谱导入新课。学生都知道糖尿病患者要少吃糖,但食谱中要糖尿病患者少吃含淀粉多的食物,由此教师提问:“淀粉是糖吗?”在讲“醛”这一节时,让学生回想开学初参观标本实验室时,是否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人体标本是不是保存在一种溶液里?这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物质是什么?有什么性质及用途?学习“缓冲溶液”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新课:“人每天吃的食物中有酸性的,也有碱性的,但人体血液的PH值还能始终保持在7.35~7.45之间正常范围内,不至于引起酸中毒和碱中毒,同学们知道这为什么吗?”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学习缓冲溶液的知识。

3.难点突破中渗透,提高学生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中专卫校学生大多抽象思维能力不足,但知识迁移能力尚可。化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许多章节内容都存在难点难以突破的问题。虽然笔者根据学生特点以及专业需要,对教材中部分理论性较强的内容进行了删减,但对于现在的中专卫校学生来说还是太难、太抽象,所以课堂上总会发现有学生开小差,对课堂内容失去继续学习的信心。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利用学生对专业知识相对感兴趣以及知识迁移能力尚可这些有利因素,将枯燥的化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医学知识进行类比讲授,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医学知识理解化学难点,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增强学习的信心,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

如“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讲解就是一个难点,学生总是不理解。可以类比人体的自我调节系统:夏天天气炎热时,人体通过毛孔扩张排汗降低体温,防止体温升高;冬天天气寒冷时,人体通过毛孔收缩降低热量的流失,防止体温下降,从而能保持正常体温。以此类推,学生不难理解化学平衡原理:当外界条件(温度、压强、浓度)改变时,化学反应本身会向正或反方向移动,以阻止外界条件的改变。若学生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理解后,那么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移动原理、盐的水解平衡移动原理则迎刃而解。

4.知识应用中渗透,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动力的源泉在于知识的运用。所以,提升学生学习动力的关键是学以致用。化学课堂上教师不能只是让学生学会单纯的化学知识,必须让学生学会运用已学的化学知识解释自己熟悉的医学或者生活中的问题。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只是一个知识的接受者,而应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中,将教师外加的信息通过自己的主动建构转变为自己的知识。要达到这样一个教学目标,教师必须编制一些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化学习题。

如学习了“蛋白质的性质”后,编制这样一个题目:“医院里中毒病人急救时,为什么让患者口服大量生鸡蛋清、牛奶?”讲了“盐的水解”后,问学生:“一般的胃病都是因为胃酸过多引起的,胃舒乐是一种常见的胃药,主要成份为NaHCO3,请说出它的治疗原理;但是对于胃溃疡病人,医生给病人开的是Al(OH)3乳胶,而不是胃舒乐,知道为什么吗?”讲解完渗透压后,问学生:“临床上给患者大量输液时为什么要用50g/L的葡萄糖和9g/L的氯化钠(即生理盐水)?浓度太高或太低会怎样,为什么?”

5.实验课中渗透,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实验课是化学课的一大特色,学生普遍因为新鲜、好玩而感兴趣。但是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总是要求学生按照已有的实验步骤完成实验操作。学生缺乏思考分析:不知道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做?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做完实验后自己能学到什么?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只重视其“化学”属性,没有将实验的“医学”属性体现出来,也就是没体现出化学实验与医学的联系。教师若能创设情境,将纯粹的化学实验设计为用化学方法解决临床问题的一个实用性实验。学生兴趣必然很浓、主动性大大提高。

如“溶液的配制和稀释”实验:教材要求用固体NaCl配制9g/L的NaCl溶液500ml,然后再用其配制0.9g/L的为NaCl溶液500ml。这是一个纯粹的化学实验。

笔者对实验做了如下改进:在医学专业课中,要求学生掌握青霉素皮试液的配制方法,临床要求将40万U的青霉素粉剂稀释到16U/ml的皮试液。提供试剂及仪器为:5g固体NaCl(代替40万U的青霉素粉剂)、250ml容量瓶3只及25ml移液管1只,让学生设计方案,然后操作。

这里面涉及到溶液的稀释计算以及多次稀释的方法,虽然增加了实验的难度,但改进后的实验更具有针对性,更适合岗位需要,学生兴趣更高。经过这样的实验练习之后,相信学生一年后接触青霉素皮试液的具体配制时,会联想起这次实验,比较容易想到用注射器与药瓶配合稀释试剂的方法。

总之,化学教学中渗透医学知识对卫校化学教学效果明显。首先,学生不再认为化学“无用”,学习积极性很高,厌学情绪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其次,学生不再认为化学“难学”,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大小测验合格率和优秀率都很高。另外,化学教师的医学素养得到了提高,不再认为化学“难教”。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如将医学知识渗透进化学教学中,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化学教学,此时化学是“主”,医学知识是“次”。教师一定要主次分明,不能喧宾夺主。

参考文献:

[1]付西军.加强医药知识的渗透培养化学兴趣[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2):74-75.

[2]舒雷.联系医学知识搞好化学教学[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9):19-20.

[3]莫志红.《医用化学》教学中渗透医学知识的教学探讨[J].医学信息,2010(1):34-36 .

[4]伊苓,姜灵让.浅谈化学教学中的专业渗透[J].平顶山师专学报,2000(9):158-159.

[5]冯彩金.浅谈医学知识在卫校化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9(8):155-156.

猜你喜欢
医学知识渗透学习兴趣
高职院校学生医学知识科普工作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思维导图在医学中的应用
加强班级凝聚力建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新环境下《解剖学》教学资源开发探讨分析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