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路
(上海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上海 200081)
教学目标设计的流程与倾向探析
陈大路
(上海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上海 200081)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学目标设计的目的在于明确教学方向,促使教师课堂教学有的放矢,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目标设计的流程包括研读文本、分析学情、建构目标、预测调整等,遵循教学目标设计的流程,确定的教学目标才会具体且有可操作性。教学目标设计中有知识倾向与活动倾向、应试倾向与非应试倾向等,不同的倾向会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师应针对不同倾向,设计能满足学生个体需要且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设计;流程;倾向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确定应符合课程的理念,符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和已有的知识、能力,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于教学目标设计,有两个问题值得思考:一是为什么要设计教学目标?二是如何设计教学目标?前者已无需再论述,因为教学目标的含义,就已经决定了对其进行设计的必要性。本文将重点分析如何设计教学目标,主要从教学目标设计的流程和倾向两个角度进行剖析。
多年来,学者和一些教育研究单位,都在试图找到一条设计教学目标的操作流程。笔者结合相关研究,提出了以下教学目标设计流程:研读文本→分析学情→建构目标→预测调整。
从上述流程看,设计教学目标可以分成四步:第一步是研读文本,这里的文本指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基本要求;第二步是分析学情,包括分析学生的身心发展、学习基础、生活环境等;第三步是建构目标,包括综合提炼和陈述目标两方面;第四步是预测调整,包括预测目标达成的效果,以及对原有目标进行调整。
在研读文本时,应将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基本要求紧密结合在一起,以课程标准作为宏观层面,以教材作为中观层面,以教学基本要求作为微观层面,进行全面综合考量。这是因为,单独以任何一个文本为依据,都会使设计的教学目标有失偏颇。比如说,《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目标要求有这样一条,“学会计算地方时和区时”。如果仅仅研读课程标准,就会把这一条直接写进教师教案的教学目标中,教师也就完成了教学目标设计。显然,这种教学目标设计简单而直接,但却是笼统而不具体的,这也是多数教师对课程标准关注不多的原因之一。如果仅仅研读教材,虽然比课程标准细化,但还是不够具体。如上述目标在研读教材后就可能会变成:“学会用‘东加西减’法则计算地方时和区时。”这比课程标准多了“东加西减”法则的说法,但与教师的教学实践仍然有一段距离。如果在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两个文本后,仔细研读教学基本要求,那么上述目标就会变成与地方时和区时有关的两句话:一句是“理解‘北京时间’与地方时”,另一句是“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区时的换算”。同时,还多一个学习水平要求,前者要求理解,后者要求应用。可见,教学基本要求多了北京时间、结合生活实际等表述,以及学习水平要求,明显比课程标准、教材细化。因此,不能孤立地研读文本,而应该以宏观和中观层面的文本为基础,指导微观层面的具体操作。也就是说,要在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认真探讨教学基本要求,进而落实到教学目标的设计中。
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要想使教学目标设计得科学,还要考虑学情,也就是进入教学目标设计的第二步——分析学情。学情,关注的是教育的根本宗旨——育人。学情的内容很宽泛,应该做认真而细致的思考。通常情况下,学情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身心发展方面,包括习惯、兴趣、态度、品行等;学习基础方面,包括知识储备、能力倾向、思维方式等;生活环境方面,包括校园文化、家庭氛围、地域差异等(见下表)。
教学目标“学情分析”要素表
依据上表内容,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要做多方面的分析。笔者以学情要素中的“习惯”要素为例做如下具体分析:
按照学生的“学习习惯”,一般可分为四类学生:一是先听后学,二是先学后听,三是边听边学,四是不听不学。以上述“学会计算地方时和区时”教学目标设计为例,对于先听后学的学生,教学目标可以设计为:根据教师的讲解总结地方时和区时计算的一般法则;对于先学后听的学生,教学目标可以设计为:阅读教材,总结地方时和区时计算的一般法则,说明理由。如果总结不出来,再向老师或同学求救;对于边听边学的学生,教学目标可以设计为:听讲、思考,及时发问,解决疑惑,学会地方时和区时计算的基本方法,熟练运用,解决各种时间换算问题;对于不听不学的学生,教学目标可以设计为:通过学习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唤醒思考,努力找到不听不学的原因并想方设法加以解决。
此外,对于有出国经历的学生,“学会地方时和区时”的教学目标可以设计为:根据地方时和区时的知识,设计到某国旅行若干天的行程,尽可能做到白天游览,夜晚赶路;对于没有出国经历的学生,教学目标可以设计为:通过完成练习题,学会地方时和区时计算。
由上可见,分析学情是教师教学目标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重要步骤。
研读文本、分析学情只是教学目标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建构目标才是教学目标设计的开始。建构目标就是把研读文本和学情分析的内容综合起来,从中提炼出教师需要的教学目标,并加以陈述。陈述目标表述要严谨、准确。
根据行为目标法,陈述目标一般要写三个方面: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其中,行为主体通常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行为动词可以有很多,但常用的并不是很多,其中“说出”这个行为动词是比较常用的;行为条件最常用的句式是“通过……”。
在陈述目标时,教师常采用行为目标法。其意图在于目标可观察、可检测,因为行为是外显的。不过,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注意克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度很大的一些目标陈述。比如,“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树立”是行为动词,但是教师怎么去观察和检测却是个难题;再比如,“说出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四种月相的名称、农历日期、形状、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出现的时间段、在天空中的位置。”这些内容要花费多少课堂教学时间,能否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这是需要教师认真考虑的。可见,这些目标虽然具体,但在教学实践中恐怕又难以操作和实现。这也是教学目标设计流于形式的原因之一。因此,陈述目标不能仅仅以目标陈述是否具体为唯一标准,还要充分考虑在教学实践中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教学目标设计的最后一步是预测调整,其目的在于调整教学目标,改正缺点和错误。下面举一个实例来加以说明。请对下面关于“大气”的教学目标,进行预测:
1.能够说出大气的物质组成,大气对地球环境及生命的作用;理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臭氧含量变化对地球生命的影响;理解对流层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地球的主要影响;理解臭氧洞的产生及其对地球上生命活动的影响,臭氧洞的出现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在调查防紫外线产品的活动中,获得情感、认知和科学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发展与提高。通过上网查询“臭氧洞”“全球变暖”的相关资料,体验自主学习的过程。
3.懂得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要保护人类必须保护地球环境;认识大气圈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由于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大气环境变化的事实;逐步树立人类要与环境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观念和意识。
这是课堂教学设计指导丛书中的一个范例。该目标是一节课的课时目标。显然,在短短的一节课内这些目标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笔者建议,应对该目标进行改进,目标要尽可能具体且易于操作。比如,“理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臭氧含量变化对地球生命的影响”,可以改成“利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臭氧含量变化的证据,包括图表、资料、权威观点等,说明其变化对地球生命的影响,注意说明的条理性。”“在调查防紫外线产品的活动中,获得情感、认知和科学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发展与提高”,可以改成“事先做一计划,去某销售防紫外线产品(如天堂伞)的商店,与售货员进行交流,从中了解天堂伞的性能,并完成调查报告。”这一说法就比较容易操作,并包含了丰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此外,“懂得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要保护人类必须保护地球环境”等说法,也应该确定一个具体的、能落到实处的目标,如“对特朗普政府宣布退出《巴黎协定》给出解释”。
不同人设计教学目标有不同的倾向。有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是知识倾向;二是活动倾向。比如,对于“地球自转”教学目标设计,知识倾向的设计是: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证明地球自转,推导地球自转的周期、速度。活动倾向的设计是:运用地球自转图,可以上网查找,或与别人商量,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可见,知识倾向设计中的“证明和推导”要求较高,但很锻炼学生思维,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操作起来可能需要较多时间,但比较适合于抽象思维、理性思维强的学生。活动倾向设计中的“上网查找”“与别人商量”等活动,可能会使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也可能会使课堂秩序比较混乱,但比较适合于活跃、不安分,形象思维、感性思维强的学生,教学上也需要较多时间。
根据对待考试的态度,目标设计有两种倾向:一是应试倾向,即考试内容就作为教学目标,非考试内容就不作为教学目标;二是非应试倾向,即不考虑考试内容,着重考虑学生的地理素养的提高。
举一个实例来说明。如,对于正午太阳高度的目标设计,应试倾向的设计是:说出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过去可能还有这样的设计:“学会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和推导”,或“学会正午太阳高度的简单计算和推导”,或“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和赤道、回归线、极圈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和推导”。现在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基本不考了,就有教师干脆把计算这个目标给删了。总之,考试考什么,教学目标就设计什么。按这种目标设计,学生地理素养必然受到影响。我们也经常看到这样的目标设计:利用“立竿见影”法测量当地某日正午太阳高度。这个设计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是非常有帮助的,但因不会成为考试的内容,这个目标基本没有教师去进行实际操作。
非应试倾向的设计着重于考虑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这种目标设计的理论依据是因材施教,也就是说,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是具体而适度的。可见,非应试倾向应是教师教学目标设计的必然选择。
[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试行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TeachingObjectiveDesigning:ProceduresandOrientations
CHEN Da-lu
(Shanghai Hongkou Teachers Training College,Shanghai 200081,China)
Teaching objectives are the starting points as well as the ultimate goal for all teaching activities. The designing goal is to make a clear teaching direction to lead the class teaching to the right goal and to promote teaching quality. The designing procedure includes textbook analysis,student analysis,objective construction,and doing prediction and adjustment. It is operable only if the teaching objective is definite. While designing the teaching objectives,there are also orientations,such as activity,test or non-test,to consider for various orientations may lead to different objectives. Teachers design teaching objectives to satisfy students’ individual need.
teaching objective designing;procedure;orientation
2017-07-17
2016年上海市教育科研项目,项目编号:C160071。
陈大路(1967-),男,哈尔滨人,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1004—5856(2017)12—0142—03
G420
A
10.3969/j.issn.1004-5856.2017.12.033
谷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