睁大火眼金睛辨清“角”的大小

2017-12-26 23:42许丽玲
新课程·小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故事情境动手操作

许丽玲

摘 要:人教版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的教学,应该创设浓浓的故事情境,应该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理解角的大小,应该在探究延伸中锻造学生,以此睁大火眼金睛辨清“角”的大小。

关键词:故事情境;动手操作;探究延伸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是在初步认识了角的大小比较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角的度量”的,学生很容易就犯下诸如角边长角就大的错误,厘清“一个无关一个有关”,实际上就在本质上厘清了角的大小的核心概念。那么如何更快地点燃孩子们的兴趣之火,从而让孩子们睁大火眼金睛辨清角的大小呢?

一、故事情境不可或缺

听过很多教师执教“角的度量”的公开课,就课初的引入而言,有的从直观演示,旧知过渡,设疑引入,感受新知;有的从一个特制的“活动角”开始,引发出角的各个部位;有的从大雁南飞排着怎样的队伍入手,引出角的大小……几乎每一个教师都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力争让学生和听课的老师“耳目一新”。其中有一位教师从一个故事说起,聚焦了学生:

周末,海尔兄弟决定去郊外爬山,当他们达到山脚时:(课件出示海尔兄弟的对话),此时,摆在海尔兄弟面前的两座山坡都可以到达山顶,但是一个平缓,一个陡峭。如果你是他们,你们会怎么选择?(以此引出坡度的问题,告知学生所谓“坡度问题”就是“角度问题”,我们说第一个山坡比第二个山坡大,实际就是第一个角比第二个角大。)

以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海尔兄弟选择山坡”的情境设置,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的兴趣和热情。是呀,选择平缓的山坡可能轻松一点,但距离可能远一点;而选择陡峭的山坡可能费劲一点,但胜在距离短。但重要的不是选择本身,而是这种选择牵扯到本课的核心问题——角度,这才是选择的意义所在。最重要的是,这样的故事情境打开的不仅仅是孩子们的兴趣之门,其中在“坡度问题”向“角度问题”的靠拢过程中,归类思想的领悟、不同观点的碰撞、经验的积累和举一反三,才是数学学习中更加需要的境界。

二、动手操作不可或缺

就“角的度量”而言,教师应引领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通过观察、思考、创制、操作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經历量角器的创制过程,并从中领悟和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和方法。

1.要想知道一条线段的长度,你们是怎么办的?(用直尺量)除了直尺,你手头还有哪些测量工具(三角尺)?小组合作:选定三角尺上的一个角进行测量、比较,并说一说你选的是三角尺上的哪个角,怎么量的?量的结果是怎样的?

2.操作活动:引领孩子们自主或者合作用两根牙签,在量角器上摆角,摆一个直角,或者摆一个60°的角……

3.用手中的量角器自己量角,先独立尝试量角,然后小组交流量角方法。

上述活动中的“1”中,由直尺到三角尺再到量角器,实际上走的是“由此及彼、螺旋上升”的路子。的确,从直尺度量线段,这是孩子们已有的记忆、经验和印象,借助已有的过渡到新生的,恰恰符合孩子们“爬上梯子摘到果实”的认知规律。同时,孩子们借助三角尺中的同一个角比较角的大小,渗透了度量时标准要统一,唤起了学生度量的经验。这样的点滴收获来得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师生何乐而不为呢?

随后,用牙签摆角,彰显着孩子们随时可以利用“身边的资源”学习数学,并且学得有滋有味,有情有义。让全体孩子用量角器自己动手量角,而不是让多媒体演示,大面积解放了孩子们的手、口、脑,使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知识的学习者、建设者和创造者。

三、探究延伸不可或缺

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有长远的眼光,应该能看到本课教学内容之外的东西,应该能敏锐地捕捉到学习过程中的迁移点和拓展点,“角的度量”的学习亦然。关键就在于,是否真正让“角”在不同的场域、不同的时空内渐渐清晰?是否在更大程度上给课堂松绑,赋予课堂更多的活力。

1.看来尽管我们会量角了,但在量的过程中还会有小小的误差。但有些时候必须把误差降到最低,我们来看画面。(课件演示“神七”发射成功的情境画面和文字材料(配音读)“角度在火箭发射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能有一点点误差……”)

2.要求孩子们量量自己胸前红领巾的几个角的大小,量出三个角的度数并做好记录,然后总结度量方法:点对点,线对边,再看另一边。要注意看是内圈刻度,还是看外圈刻度。

3.回归生活、揭示奥秘。如滑梯的合适度数、操场掷垒球、三角钢琴、风筝、椅子、足球球门……

引领孩子们观看“神七”发射情境,真正让孩子们意识到:也许仅仅是偏了一度,但有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随后,自己动手量红领巾的角的度数和“回归生活”的讨论、交流和延伸,让孩子们明白,原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可以用数学,处处可以学数学,应该把“身边的数学用于生活”。[2]诸如此类的交流、分享和拓展,不断拓宽学习的空间,不断丰富着孩子们的认知和理解,打开了孩子们的多重视域,而且引领孩子们走得更远,收获得更多。

参考文献:

[1]陈俊一,程晓云.课堂:窦桂梅的教育根据地[J].教师月刊,2015(2):22.

[2]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编辑 李琴芳endprint

猜你喜欢
故事情境动手操作
巧设情境,让思想品德课堂有滋有味
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巧借故事情境促进初中信息技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