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知识引领下的“让学引思”课堂更高效

2017-12-26 21:57段仁桂
新课程·小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核心知识让学引思高效

段仁桂

摘 要:“让学”与“引思”要有机融合起来,“让学”要让得有度,让得到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得以充分发挥;“引思”要引得巧妙,引得深入,这样的课堂自然高效。

关键词:核心知识;让学;引思;高效

在教学时会出现教学内容多而杂,教学目标不明确,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在短短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让教师教学时少转圈圈,少走弯路?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课堂的高效运转?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一些探索与尝试,也有了一些收获。

一、核心知识引领是课堂教学的需要

数学的核心知识是数学教学中重要的,不可或缺的,起着知识生长的根基和知识建构的框架作用,因此数学课堂教学需要核心知识引领。

我们在听课时,往往会发现一些老师精心设计了好多精彩的情境、有趣的活动,课堂教学总是在核心知识周围打转就是迟迟不入主题。在一些与本节课教学内容无关或不重要的环节转圈圈,因为没有核心知识或是核心知识迷茫,也让学生感到迷失、无所适从。

如果一节课的核心知识确定了,教学目标就明确了,课堂活动的中心也就确立了。教学中师生的活动才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让课堂教学变得有效甚至高效。

二、核心知识引领,有意“让学”,目标明确

“让学”就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保证学生学习活动正常展开和学习行为真实发生。要切合学生实际创设具体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阅读、讨论、操作以及完成真实情境中的任务等活动学会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1.“让学”需要转变教学观念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陶先生拿出一只大公鸡,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他掰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塞。大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大公鸡自己就开始吃起米来。陶先生用这样浅显而又生动的情境,把深刻的教育原理演绎得淋漓尽致。

教育就像喂鸡一样,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学生,任务完不成就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和其他课的时间,这些都会让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浪费宝贵的时间,长此以往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产生厌学的心理。“让学”要求教师转变与教育规律相悖的教学观念,不要夺走学生学习的自由,学生能自主学习的,要把时间和空间让给学生。学生本能就有学习的需求,教师要做的是激发和呵护学生的这种需求和欲望。

2.核心知识引领“让学”更高效

“让学”是有意的放,而不是放任。备课时,首先要确定这一节课的核心知识,在核心知识引领下,精心预设教学活动。以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为例。通常的处理方式是提问:指南针的盘面上除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还有哪些方向?或用四面八方这个成语导入,接着借助多媒体讲解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四个新的方向。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在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方位,已能辨别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学生是可以自己学习的,如何“让学”,笔者在教学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要求学生一只手指东,另一只手指南。直接提问东和南中间的是什么方向呢,怎么指?在核心知识引领下,放手让学生带着老师“有意”的提示和问题,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在学生积极的探究中,不到一分钟就有结果了。讨论发现这中间的方向不是东,也不是南,学生自然想到用两只手同时往中间靠,一起指出这个新的方向。一只手指东,另一只手指南,新的方向很自然的学生想到用“东”和“南”两个方向一起来命名。“东南”方向的认识水到渠成,接着同桌合作继续认识其他的三个方向。

三、核心知识引领,自然“引思”,深入高效

“引思”是要在核心知识引领下引发、引导、引领学生思考,保证学生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增强思维品质,提升思想境界。将学生发散的、丰富的思维的小溪引入深远的知识海洋。教师“引”的智慧决定着能否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什么时候引?如何引?笔者在教学时有了一些心得。

1.从核心知识出发,让“引思”目标明确。将学生的观点和思维引向核心知识的学习,这样在教学时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2.当学生出现偏差或有价值的想法时,及时评价可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正确的方向。

3.在“让学”的课堂上会有很多精彩的生成,教者要善于捕捉、选取和整合,最终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入。

“让学”是为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让教师有“思”可引,引是为了“让学”更高效,思维更深入。“让学”与“引思”要有机融合起来,“让学”要让得有度,让得到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引思”要引得巧妙,引得深入,这样的课堂自然高效。让全体学生做到真“学”善“思”,實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曾莉.中学课堂师生互动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

编辑 谢尾合endprint

猜你喜欢
核心知识让学引思高效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